论文摘要
一、刘《注》的价值前人多有论述。如宋高似孙言:“梁刘孝标注此书,引援详确,有不言之妙……实为注书之法。”(《纬略》)明胡应麟云:“裴世期之注《三国志》,刘孝标之注《世说》,傍引博据,宏洽淹通,而考究精严,辨驳明审,信两君之深于史学也。迄今三国六代小说逸事,往往覆赖二注以存。而二书无注。亦大有茫然不可读者。故余谓著书诚难,而注书尤难,能注若二君可也。”(《少室山房集·读三国志裴注》)《四库全书总目》云:“其纠正义庆之纰缪,尤为精核。所引诸书,今已佚其十之九,唯赖是注以传。故与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同为考证家所引据焉。”鲁迅言:“孝标作注,又征引浩博。或驳或申,映带本文,增其隽永,所用书四百余种,今又多不存,故世人尤珍重之。”(《中国小说史略》)张舜徽言:“昔人恒取与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并论。蓋三书同为佚籍渊薮,为考史者所重,至于义例之缜密,考订之精审,则二注虑犹不逮是书远甚。”(《世说新语注释例》)所以,刘《注》研究的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二、基于刘《注》而进行的研究,成果众多,涉及史学、文献学、文学、语言学等多个方面。但在刘《注》的引书研究上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未明确指出刘《注》引书研究实际上包含引书书目研究和引文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二)未明确提出引书的概念和列引书书名的原则或标准。(三)诸家所列刘《注》引书书目互相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诸家所列刘《注》引书总数存在差异,也体现在诸家所列刘《注》引书中的一些书名存在差异。引书总数有差异是由于诸家对何谓“引书”存在着不同的判断,书名有异是由于诸家对列引书书名未有统一的原则或标准。(四)对刘《注》中的今存引文,研究者未全面地指出其出处,并且未全面把其与今本文献进行具体的文献比勘。偶有比勘,但常忽视刘《注》的版本和今本文献的版本所产生的异同。(五)对刘《注》中的亡佚引文,研究者未系统总结这些引文的辑佚情况三、刘《注》的引书研究,实际上包含着两部分内容:一是刘《注》引书书目的确定,二是具体引文的考察,本文的写作就是以这两部分内容为基础而搭建起来的。基于研究者在刘《注》引书研究上存在的不足,本文着重做了下面的工作:(一)实际调查了刘《注》引书,得刘《注》经部引书39种,史部引书305种,子部引书42种,集部引书47种,释家类引书10种,不可考者10种,凡引书453种。(二)评述了诸家引书书目。本文首先考察了各家的刘《注》引书书目研究,发现各家的引书书目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各家未明确提出引书的概念以及对确定引书书名的原则和标准交待不详细、或者干脆没有交待。(三)提出了引书概念和确定刘《注》引书书名的标准或原则。本文在自己的调查和分析各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刘《注》引书的概念,明确了确定刘《注》引书书名的标准和原则。(四)列出了刘《注》引书书目。在确定刘《注》引书书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刘《注》对引书作者的处理坚持的是区别性原则,而这个区别性原则又是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刘《注》的操作就是在整体观的指导性进行的。关于刘《注》的作《注》体例方面的探讨似乎已经不容置喙,但整体观的发现,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刘《注》中的一些问题,如刘《注》中存在着一些文献问题,学者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要寻求外证,其实很多问题在刘《注》内部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和解决,而这恰恰被研究者所忽视了。(五)本文对所列引书中的经部、子部、集部等三部引书的引文进行了考察。刘《注》中的引文可分为存、佚两类。对刘《注》中的今存引文,论文考察了它们的出处,并把其与今本文献进行了具体的文献比勘,同时也考察了其他古籍所引或所载的相同内容。对刘《注》中的亡佚文献,尽可能考察了它们的辑佚情况,同时考察了这些文献在其他古籍中的引用情况,并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刘《注》引文大多存在着改动,这是刘《注》研究者的共识。但本文经过考察发现如下几个问题:1.通常认为,刘《注》与今本文献的差异当是刘《注》的改动造成的。但一个事实是:刘《注》的某些引文可能保存了今本文献的一些本来面貌,其中的一些引文可以为某些今本文献的校正提供支持。这一点从未被学界所强调,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遗憾。2.刘《注》引文存在改动是事实,当然具体的改动是何人所为,现在已无法弄清。因此本文暂且抛开了改动到底是何人所为的问题,而只考察了改动本身。经过考察,本文发现:刘《注》的改动常常是有据可循、有理可依的,而并非是随意的。其改动或者可以在刘《注》之前的文献中找到依据,或者可以在语言学上找到理由。3.调查发现,刘《注》的有些改动是由于刘《注》本身的版本和今存文献的版本产生的,考察刘《注》中的引用文献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而这一点也被研究者所忽视,这是很不应该的。4.通过考察刘《注》的引文,本文发现:刘《注》可以为学界一些至今尚存在争议的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或者提供新的认识,刘《注》某些内容可以为研究者的某个立论提供依据。5.刘《注》所引的今天已经亡佚的文献,大多数已经被研究者注意到或者被辑佚,但有的亦被研究者遗漏了。刘《注》在辑佚学上仍能发挥其价值。刘《注》引书凡453种,其中最多的就是史部引书,由于学位论文的容量以及答辩时间的原因,此次没有作为学位论文内容打印出来,收入本文的只是刘《注》引书中的经、子、集三部引书,总计128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与辞书编纂[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8)
- [2].《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所引释氏文献考辨七则[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1(04)
- [3].《世说新语》宋刻本对唐抄卷刘孝标注文删改现象论略——兼论“减注”的文体意义[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4].以史证小说的尝试——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5].论《世说新语》中的阮籍[J]. 中原文化研究 2013(01)
- [6].《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中的阮籍史料摭评[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7].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书的时代特色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Z1)
- [8].绍兴刻本篡改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考——以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为中心[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08)
- [9].《世说新语》敬胤注与刘孝标注关系探析[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 [10].论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的整体观[J]. 兰州学刊 2008(11)
- [11].从训诂学与校勘学角度考察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中“自注”的注释功能[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04)
- [12].《世说新语注》成书时间新考[J]. 古代文明 2014(01)
- [13].《世说新语》刘孝标注词语价值略论[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9)
- [14].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之文献价值研究[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5(06)
- [15].从《世说新语》到刘注《世说新语》——虚实相间的六朝史学书写[J]. 史林 2017(02)
- [16].裴注与《世说新语》及刘注之关系[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7].论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文改动的理据[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8].刘孝标著述考[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9].《世说》刘《注》引书取舍例析[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10)
- [20].学兼南北的刘孝标[J]. 潍坊学院学报 2009(03)
- [21].《世说新语》中女性扮演的家庭角色探析[J]. 临沂大学学报 2017(05)
- [22].裴松之《三国志》注与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的比较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 2012(04)
- [23].异同与得失:《世说》与刘孝标《世说注》新论[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24].浅析唐前隐逸文学中的麋鹿形象[J]. 新西部 2019(36)
- [25].兰亭之会的人数之谜[J]. 读书 2020(02)
- [26].《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中的成语和典故[J]. 文学教育(上) 2009(10)
- [27].平齐民的文学与文化成就[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8].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征引僧人别传述微——兼论僧人别传在中世僧传文献中的学术地位[J]. 现代传记研究 2018(02)
- [29].《世说》刘注引《韩诗外传》考[J]. 兰州学刊 2010(08)
- [30].浅谈《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J]. 文学教育(上)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