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是豆科(Leguminosae)苜蓿属(Medicago L.)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生态适应性广、耐贫瘠、抗寒、抗旱和营养价值较高的特点。在改良草场,建立人工草地,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本研究从形态、染色体和DNA水平分析了内蒙古地区的50份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其为合理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表型水平多样性研究结果扁蓿豆种质资源的13个表型性状和8个农艺性状,在不同种质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1个表型特性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布在4.90%~90.96%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处于0.62~2.07之间,其中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高于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部分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中间小叶宽度、中间小叶面积、单枝花序数、花序结荚数、荚果形状、生长速度、千粒重和干草产量等性状是引起扁蓿豆种质表型变异的主要性状。聚类分析显示,地理来源相同或相似的种质大部分聚在一起。(2)染色体水平多样性研究结果经染色体分析显示,选取的具代表性的4份野生扁蓿豆种质,染色体数目恒定,都是二倍体(2n=16)。染色体长度在1~4μm之间,属于小染色体,存在核型多型性。两份扁蓿豆种质的核型为1B,是最对称的核型,应属原始的类型;另两份扁蓿豆种质的核型为1A,是较进化的类型。(3)DNA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采用SSR分子标记法,从DNA水平上检测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18对引物在50份扁蓿豆种质中共检测出136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109条谱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比率为80.09%,18对引物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006,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23,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236;50份扁蓿豆种质基因分化系数为0.5264,表明不同种质间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地区间的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有明显差异。聚类分析可把50份扁蓿豆种质资源分为8类,从材料的地理分布来看,具有相同或相似地理来源的材料基本上能较为集中地聚在一起。(4)表型性状变异大于SSR分子标记的DNA变异。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和方法1.1.1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1.1.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1.1.3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及度量方法1.1.3.1 形态学水平1.1.3.2 染色体水平1.1.3.3 蛋白质水平1.1.3.4 核酸水平1.1.4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1.2 扁蓿豆植物形态特征和分布区域1.2.1 分类地位与地理分布1.2.2 植物学特性1.2.3 生物学特性1.2.4 农艺学特性1.3 扁蓿豆植物的研究进展1.3.1 种子发芽实验的研究1.3.2 扁蓿豆组织培养的研究1.3.3 扁蓿豆的抗性及光合生态的研究1.3.4 扁蓿豆植物的育种与引种1.3.5 遗传多样性研究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1.4.3 创新点1.4.4 技术路线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2.1 表型多样性的研究2.1.1 试验地概况2.1.2 试验材料2.1.3 试验方法2.1.4 数据统计分析2.2 染色体水平多样性的研究2.2.1 试验材料2.2.2 染色体的处理及制备方法2.2.3 核型分析方法2.3 SSR 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2.3.1 材料、试剂、仪器及引物2.3.1.1 材料2.3.1.2 试剂及其配制2.3.1.3 主要仪器设备2.3.1.4 SSR 引物及序列2.3.2 试验方法2.3.2.1 取样2.3.2.2 DNA 的提取、纯化和定量2.3.2.3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2.3.2.4 扩增产物检测2.3.2.5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 表型多样性研究3.1.1 扁蓿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基本统计分析3.1.1.1 表型性状3.1.1.2 农艺性状3.1.2 扁蓿豆种质资源多样性指数的比较和分析3.1.2.1 表型性状间的多样性指数分析3.1.2.2 农艺性状间的多样性指数分析3.1.2.3 不同地区间的多样性指数分析3.1.3 扁蓿豆种质资源的主成分分析3.1.3.1 表型性状3.1.3.2 农艺性状3.1.4 扁蓿豆种质资源的相关分析3.1.4.1 表型性状3.1.4.2 农艺性状3.1.5 扁蓿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3.1.6 小结3.2 染色体水平多样性研究3.2.1 染色体参数分析3.2.2 染色体核型分析3.2.3 小结3.3 SSR 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3.3.1 SSR 扩增片段的多态性分析3.3.2 SSR 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3.3.3 SSR 标记的聚类分析3.4 小结4 综合分析与讨论4.1 形态学性状的分析4.1.1 扁蓿豆种质资源不同表型性状多样性的比较4.1.2 扁蓿豆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的分布格局4.1.3 扁蓿豆种质资源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意义4.2 细胞多样性的分析4.3 SSR 多样性分析4.3.1 SSR 方法的可靠性4.3.2 近缘物种 SSR 引物开发策略探讨4.4 形态学性状与 SSR 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4.5 结论4.6 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致谢参考文献图版附表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扁蓿豆论文; 遗传多样性论文; 表型性状论文; 核型分析论文; 分子标记论文; 聚类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