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1966年投入开发,截止2005年,水驱综合含水已达到90.65%,处于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采出程度高,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81.60%;套损率比较高,“九五”~“十五”期间年套损率均在2~3%以上;“十五”期间油田储采平衡系数仅为0.3左右。原有的层系、井网注采系统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加强注采系统调整,改善层系、井网及单砂体注采适应状况,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全面评价了杏北开发区各区块的注采适应状况,并根据各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调整对策,并首先选择了杏一~三区乙块,开展以完善单砂层注采关系的注采系统调整现场试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认识。成果创新之处在于完善了目前含水情况下的合理油水井数比计算方法;提出了利用单砂体注采完善系数,使单砂体注采完善程度的评价由定性到定量;并确定了注采不完善或注采完善程度差砂体的九种类型,最终绘制了一个二维的、定量的注采不完善砂体分布等值图,从而搞清了该区注采不完善砂体空间分布特点。根据以上成果,明确了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总原则,确定了钻井、转注、补孔、更新和大修相结合的协同模式完善单砂体注采系统,并在典型区块杏一~三区乙块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全区注采系统合理调整提供经验。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2 研究的主要内容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二章 杏一~三区乙块地质概况及注采适应性分析2.1 地质概况2.2 开采简史2.3 开发现状2.4 储层发育状况2.4.1 主力油层2.4.2 非主力油层2.5 各套井网注采系统适应性分析2.5.1 基础井网2.5.2 一次加密调整井网2.5.3 二次加密调整井网2.5.4 三次加密调整井网第三章 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及调整方式3.1 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的主要特点3.2 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3.2.1 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方法3.2.2 主要评价指标标准的确定3.2.3 单砂体完善程度的评价方法3.3 注采不完善砂体类型3.4 以往注采系统调整的主要模式3.4.1 反九点面积注水方式调整模式3.4.2 四点法面积注水方式调整模式3.4.3 开发层系注采井网不完善调整模式3.4.4 其他不完善井区的调整做法3.5 转注时机的选择3.5.1 对于区块整体,在低含水时期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效果较好3.5.2 高含水阶段,注采系统调整可改善部分低含水层的开发效果3.6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砂体注采系统调整方式的选择3.6.1 对于窄小的河道砂体要采取加密与注采系统调整相结合的方式3.6.2 对于大面积分布的前缘席状砂要采取改变注水方式进行调整第四章 杏北开发区注采适应状况分析及调整对策的确定4.1 油水井数比偏高的区块,以钻、转、补、更新和大修相结合的协同模式进行注采系统调整4.2 纯油区未进行三次加密调整的区块,结合加密调整完善注采系统4.3 成片套损区采取注水井集中更新完善注采系统第五章 杏一~三区乙块注采不完善砂体及潜力分布状况5.1 应用单砂体注采完善系数进行评价5.2 注采不完善单砂体储量计算的确定5.3 注采不完善砂体的储量及分布状况5.4 剩余油潜力分析第六章 杏一~三区乙块注采系统调整方案编制及实施效果6.1 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原则6.2 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调整方案的编制6.2.1 以转注为主进行注采系统调整6.2.2 以钻补充井为主进行注采系统调整6.2.3 以多种措施相结合的协同模式进行单砂体注采系统调整6.3 方案优化部署6.3.1 转注井的优化部署6.3.2 新钻补充井井位的优化部署6.3.3 新增可动用地质储量的优选6.4 开发指标预测及经济效益评价6.4.1 开发指标预测6.4.2 经济效益评价6.5 方案效果评价结论和认识致谢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注采系统调整论文; 单砂体注采完善系数论文; 协同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