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研究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研究

论文摘要

上个世纪末至今,作为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极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滨水区成为全世界各大城市建设的热点。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已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可以看出,城市旅游功能在滨水空间上的投影将成为持续关注的重点。然而,以旅游文化导向为主结合宜居游憩特性的城市滨水区游憩环境的规划建设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特别是对具有强烈地域特色与历史感的城市滨水区更是如此,滨水区的规划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效益的追求点,更关系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是在总结前人对城市滨水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在滨水区游憩环境规划在旅游文化特色方面研究的不足,通过多种学科相关理论的运用和大量资料研究,挖掘城市滨水区的旅游文化内涵,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哈尔滨斯大林公园、汉口江滩、广州沙面公园三个滨水区掌握了许多资料,将旅游文化学的观点引入城市滨水区游憩环境规划,采用比较分析与统计的方法,研究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就理论思考而言,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以旅游文化形象塑造为导向的城市滨水区的游憩环境规划与设计,首要的是把握旅游文化与城市滨水区的内在空间关联。城市滨水游憩环境的旅游文化体系的构建,应从城市滨水区社会环境文化、自然水体资源文化、游客行为文化的分析、研究入手,确立城市滨水特色旅游文化体系构建与城市滨水游休憩环境规划的命题,并在此命题下,展开城市滨水游憩环境的旅游文化内涵、形象的建构与时空表达方法与原则的探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基本概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国外相关研究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基础
  • 2.1 旅游文化学概述
  • 2.1.1 旅游文化学的概念
  • 2.1.2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 2.2 旅游文化学的结构体系
  • 2.2.1 旅游主体文化
  • 2.2.2 旅游客体文化
  • 2.2.3 旅游中介体文化
  • 2.2.4 旅游社会环境文化
  • 2.3 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研究概况
  • 2.3.1 城市滨水游憩环境主要理论研究
  • 2.3.2 国内外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案例研究
  • 2.4 旅游文化学与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
  • 2.4.1 两者研究内容关联性
  • 2.4.2 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旅游文化视角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比较研究
  • 3.1 研究的目标城市与范围界定
  • 3.1.1 目标城市选择依据
  • 3.1.2 滨水环境概述
  • 3.1.3 研究的范围
  • 3.1.4 可比性探讨
  • 3.1.5 调研的主要内容
  • 3.2 旅游社会环境文化特征比较
  • 3.2.1 历史文化背景
  • 3.2.2 地方文化背景
  • 3.2.3 社会文化背景
  • 3.3 旅游客体文化特征比较
  • 3.3.1 滨水游憩空间特征比较
  • 3.3.2 岸线和亲水特征
  • 3.3.3 交通与行为引导特征
  • 3.3.4 建筑布局与形态特征
  • 3.3.5 植被环境特征
  • 3.3.6 旅游景点特征
  • 3.4 旅游接待服务文化特征比较
  • 3.4.1 旅游服务内容与设施
  • 3.4.2 特色旅游活动设计
  • 3.4.3 旅游服务中介文化特征
  • 3.5 旅游主体文化需求
  • 3.5.1 调查对象与调查范围
  • 3.5.2 旅游主体基本特征
  • 3.5.3 文化景观审美需求
  • 3.5.4 文化活动体验需求
  • 3.5.5 文化服务的消费需求
  • 3.5.6 跨文化的交往需求
  • 3.6 比较结果分析
  • 3.6.1 旅游社会环境文化层面
  • 3.6.2 旅游客体文化层面
  • 3.6.3 旅游主体文化层面
  • 3.6.4 旅游接待服务中介文化层面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
  • 4.1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原则
  • 4.1.1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 4.1.2 水体主题文化原则
  • 4.1.3 文化真实性原则
  • 4.1.4 本土文化保护原则
  • 4.2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滨水游憩环境规划的目标
  • 4.2.1 保护滨水体文化资源
  • 4.2.2 促进跨文化交流
  • 4.2.3 提升资源文化价值
  • 4.2.4 提高滨水区的吸引力
  • 4.3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框架
  • 4.4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内容
  • 4.4.1 滨水游憩空间文化载体
  • 4.4.2 滨水游憩活动文化载体
  • 4.4.3 滨水游憩服务设施符号文化载体
  • 4.5 滨水游憩环境规划策略
  • 4.5.1 社会环境文化方面
  • 4.5.2 旅游客体文化方面
  • 4.5.3 水上交通文化建构
  • 4.5.4 滨水旅游线路规划
  • 4.5.5 旅游跨文化空间营造
  • 4.5.6 旅游游憩文化活动规划
  • 4.5.7 各利益方共同参与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滨水校园边界空间生态恢复性研究——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2)
    • [2].都市圈时代,广州最宜居板块在这! 嘉宾寄语花都滨水新城美好未来[J]. 房地产导刊 2020(09)
    • [3].城市滨水绿道景观设计探析[J]. 城市住宅 2020(09)
    • [4].滨水带状公园景观设计探究[J]. 江西建材 2019(11)
    • [5].滨水休闲步道[J]. 美术观察 2017(12)
    • [6].未来10年中国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发展方向探讨[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01)
    • [7].浅谈“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滨水城市景观设计[J]. 广东蚕业 2017(12)
    • [8].都市滨水绿道景观的历史人文及生态价值浅析——以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为例[J]. 现代园艺 2016(24)
    • [9].滨水安州 美丽花城——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欢迎您[J]. 当代县域经济 2017(06)
    • [10].可达性理念下滨水绿道优化策略的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7(24)
    • [11].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绿道景观设计研究[J]. 现代园艺 2017(16)
    • [12].《滨水》[J]. 大众文艺 2017(06)
    • [13].明清苏州滨水街巷分布变化与城市变迁关系[J]. 城市规划 2017(07)
    • [14].城市滨水湿地空间活力提升规划设计问题研究——以辽宁省沈阳市浑河滨水湿地为例[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15].浅议城市滨水步道的空间界面特征[J]. 现代园艺 2017(20)
    • [16].“反规划”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带规划设计[J]. 山西建筑 2015(35)
    • [17].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化探讨[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02)
    • [18].小城镇滨水绿道多功能性建设分析——以台州市黄岩区永丰河上游段为例[J]. 绿色科技 2016(07)
    • [19].城市滨水绿道发展研究综述[J]. 建筑与文化 2016(05)
    • [20].哈尔滨滨水开放空间活动研究——以两个滨水公园为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6)
    • [21].《现代滨水广场》[J]. 美与时代(下) 2015(06)
    • [22].《金扉滨水公园》[J]. 美苑 2015(S1)
    • [23].北方地区滨水公园植物配置研究[J]. 花卉 2019(18)
    • [24].滨水公园设计中的原生湿地景观利用研究[J]. 花卉 2016(18)
    • [25].浅谈老城区滨水岸线景观微改造——以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为例[J]. 花卉 2017(06)
    • [26].滨江城开中心,启幕滨水文化商务更新[J]. 新民周刊 2017(17)
    • [27].全球滨水文化商务发展 “论剑”徐汇滨江[J]. 新民周刊 2017(17)
    • [28].基于行为模式的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J]. 明日风尚 2017(05)
    • [29].因地制宜 适意成筑——福建南平朱熹路绿道景观实践[J]. 浙江园林 2017(02)
    • [30].浅析语言文化在南宁滨水旅游景区的应用[J]. 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 2017(06)

    标签:;  ;  ;  ;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