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张力论文-马子华,赵耀祖

潜在张力论文-马子华,赵耀祖

导读:本文包含了潜在张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古诗词,诵读,张力

潜在张力论文文献综述

马子华,赵耀祖[1](2019)在《学生古诗词诵读培养的潜在张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国家有文字记载的叁千多年的文明都浓缩在了这些古诗文当中,其中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学习还是成长的道理都比比皆是,而且体现在文字中都是提炼的精华,不仅读来朗朗上口,其意也能让人回味、受用不尽。(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2期)

唐有财,王小彦,权淑娟[2](2019)在《社区基金会的本土实践逻辑、治理结构及其潜在张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对上海市社区基金会的调查剖析了行政驱动逻辑下社区基金会的成立机制、治理结构以及存在的潜在张力。研究发现,在行政驱动逻辑下,本土社区基金会走出了一条从授人以渔到营造公益渔场的新型路径,在短期内建构了社区基金会的行业生态。在行政驱动过程中,社区基金会的成立和运作受外在压力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双重影响的结果,呈现冷漠旁观型、盆景摆设型、介入干预型和合作伙伴型等四种不同的形态。行政驱动导致了社区基金会治理结构存在深层次的张力,表现为虚置的理事会、无力的秘书处以及外部治理代替内部治理等现象。本研究指出需正确对待行政驱动逻辑的效应,虽在短期构建行业生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其潜在的威胁亦不可忽视。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以培育社会创新主体、营造社会氛围和提供外部支持等多种方式,积极构建合作伙伴型的关系,真正发挥社区基金会在推动社区治理中的应有价值。(本文来源于《社会建设》期刊2019年01期)

王超[3](2017)在《诗化文本与潜在叙述——对《边城》张力空间的阐释学重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边城》的文本表象呈现出田园牧歌式的叙述形态,而在其诗化文本的背后,贯穿着一种潜在的悲剧性话语符号脉络,通过对其潜在叙述的阐释学重读,可以透视和管窥潜文本中渗透的理性自觉与现代性体验,并且通过对其悲剧意识和人性反思的理论解读,即而进一步把握其主体性审美立场和文本的艺术空间张力。(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李爽[4](2014)在《从薛宝钗形象看《红楼梦》文本的“潜在张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复杂艺术形象,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其评价迥异,除了人们的红学观受到时代审美风尚、社会文化心理的制约外,还因作者曹雪芹对这一形象的态度本身存在矛盾,更与《红楼梦》版本演变有关。由于研究者选取的版本参照系不同,薛宝钗形象变异造成的诠释对象不稳定,导致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纵观以往对薛宝钗的评论,其实并不能涵盖这个丰满的艺术形象,我们应该尽量挖掘《红楼梦》文本的潜在张力。(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4-03-01)

任银梅[5](2013)在《浅析农村敬老院的养老现状及潜在的文化张力——以安徽省两所农村敬老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保户老人是我国农村敬老院的主要养老对象,政府对五保户老人的保障范围涉及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五个方面,"五保"的水平及程度直接关系到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本文以安徽省F市C镇和H市Q镇敬老院为例,分析农村敬老院在经济帮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供养现状,并试图探讨其中潜在的文化张力及发展空间。(本文来源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孙发友[6](2007)在《新闻文本显性状态及其潜在张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这个由新闻信息符号维系的信息社会里,新闻信息文本成为影响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人们用新闻信息符号虚拟着客观世界,同时又通过这些符号来认识世界。正像美国教育家W·James Potte所说,媒介符号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无法摆脱。正是基于此,本研究运用符号学、文化生态学、西方当代哲学中的本体论等相关理论,对新闻文本的生产、解读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及运动过程作了系统的考察分析,并将这种分析的重心放在新闻文本与人的社会存在的关系上,即将新闻文本的生存发展纳入整个人类生存环境之中进行考察,目的是要揭示新闻文本的生存发展规律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形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新闻文本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新闻文本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研究的基点是对新闻文本的“解读”。“解读”在本研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静态解读,即受众面对文本时的微观解码活动。二是动态解读,就是对新闻文本的生产、静态解读和消费的过程作宏观的运动考察。本研究中除了第四章外,基本上是进行动态宏观解读。这一视角决定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构建和谐的文本生态”的目标框架之中,分叁个向度、两个层面对新闻文本的生产、静态解读和消费运动进行系统的考察。叁个向度是:一是按新闻文本生产、静态解读、消费程序展开。从选定反映对象→编码→传码→解码→消费等环节,对文本的运动过程作纵向的系统考察。其目的在于揭示新闻文本各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有机过程,其每一个环节都对下一个环节构成一个期待值。以系统的眼光来看,这些环节事实上是由一个期待链构成的。二是从单个文本到文本群的社会效应的特性分析。文本对社会的影响,也存在一个规模效应问题。单个文本对社会的影响是一种点的互动,而文本群对社会的影响却是立体性全方位的。一个事件通过文本群的反复强调,常常会在社会中产生一个信息场——一种冲击波式的影响。叁是对文本与事实、文本与环境、文本与受众等的社会关系研究。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着,也不是静止地存在着;文本是在与受众、环境等的相互作用运动式地存在着、发展着。在这叁个向度的分析之中,本研究又是从两个层面同时展开的:第一是显性层面。包括新闻文本的符号结构(实在物)和概念(心理物),即索绪尔所称的“中介物”层和“概念”层。这是一个“可感”、“可知”的实在世界。本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文本本真状态运动的一种考察。第二是潜在层面。潜在层面是显性层面诸因素在编码、解码过程中所产生的个性化意义,即是巴尔特所称的“意义”层和“神话”层。文本潜在层面是一个可能世界。潜在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文本内在张力运动状态的一种考察。显性层面和潜在层面是事物运动的两个层次。导致这两个层面互相运动的力源是文本及其主体背后的文化规则。这叁个向度、两个层面构成了对新闻文本研究的纵、横、深叁个维度。经过这一全息式的立体考察,本研究取得了如下结论:(1)新闻文本并非是一个与人分离的孤立的物体,它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有机体。当代本体论思想认为,物质和自然并非是抽象的,而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中介的物质和自然。文本作为一个物体,它也不是抽象的物质,而是在人的社会关系中产生发展的。(2)新闻文本不能作为一个静态的物体来考察,而应该将它置于社会文化活动过程中加以考察;将它置于一个不断被生产、不断被传播、不断被解读和消费的过程中加以考察。(3)新闻文本的解读和消费是非理性的。从纵向来看,新闻文本运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理性阶段,包括事实信息选定、文本生产和文本传播叁项内容。这一阶段是由编码者完成的。这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可测阶段。文本运动的第二阶段是非理性阶段,包括文本的解读和消费两项内容。这一阶段是由受众完成的。新闻受众是不特定的一群,他们没有组织、没有计划,甚至没有目的地接受新闻文本。在解读和消费新闻文本过程中,他们也是各自置于自己的经验环境和情感环境之中对文本作出自己的见解和反应。(4)文本生存于文化空间里。文本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动态有机体,它是社会文化的结晶。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本;同时,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本生产者和文本受众。(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11-01)

潜在张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社区基金会的调查剖析了行政驱动逻辑下社区基金会的成立机制、治理结构以及存在的潜在张力。研究发现,在行政驱动逻辑下,本土社区基金会走出了一条从授人以渔到营造公益渔场的新型路径,在短期内建构了社区基金会的行业生态。在行政驱动过程中,社区基金会的成立和运作受外在压力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双重影响的结果,呈现冷漠旁观型、盆景摆设型、介入干预型和合作伙伴型等四种不同的形态。行政驱动导致了社区基金会治理结构存在深层次的张力,表现为虚置的理事会、无力的秘书处以及外部治理代替内部治理等现象。本研究指出需正确对待行政驱动逻辑的效应,虽在短期构建行业生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其潜在的威胁亦不可忽视。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以培育社会创新主体、营造社会氛围和提供外部支持等多种方式,积极构建合作伙伴型的关系,真正发挥社区基金会在推动社区治理中的应有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在张力论文参考文献

[1].马子华,赵耀祖.学生古诗词诵读培养的潜在张力[J].文学教育(上).2019

[2].唐有财,王小彦,权淑娟.社区基金会的本土实践逻辑、治理结构及其潜在张力[J].社会建设.2019

[3].王超.诗化文本与潜在叙述——对《边城》张力空间的阐释学重读[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4].李爽.从薛宝钗形象看《红楼梦》文本的“潜在张力”[D].天津师范大学.2014

[5].任银梅.浅析农村敬老院的养老现状及潜在的文化张力——以安徽省两所农村敬老院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

[6].孙发友.新闻文本显性状态及其潜在张力[D].华中科技大学.2007

标签:;  ;  ;  

潜在张力论文-马子华,赵耀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