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欺负,在中小学校园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它对于欺负儿童和受欺负儿童的心理都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本研究针对小学生欺负行为与其人格、交往归因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欺负行为,为实践上预防和控制儿童欺负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330名小学生为被试,以嵌入欺负和受欺负两个题目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和《中小学交往归因量表》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在本次调查的小学生中,约有25.8%的小学生卷入到欺负行为中,欺负者约占总数的20.6%,被欺负者约占5.2%。欺负者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被欺负者性别差异不显著;欺负行为年级差异不显著。在小学生人格各维度上,仅精神质维度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年级差异。成功情境下,ISC、IUC、ESC三个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上则不显著。失败情境下,男生和女生的归因方式基本相似,原因知觉的八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年级差异只体现在失败情景下的IUU维度上。2、方差分析表明,欺负儿童、被欺负儿童、未参与儿童除了在内外向上差异不显著,其余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卷入欺负儿童在精神质、神经质维度上得分高于未卷入儿童,欺负儿童与未参与儿童差异显著。同时,被欺负儿童在精神质上得分要高于欺负儿童。在交往归因中,三类儿童也存在着差异,成功情境下,未参与儿童在ISU、EUC、EUU,尤其是EUC上的得分显著的高于欺负卷入儿童;失败情境下,受欺负儿童在ISC、ISU、IUC,IUU得分显著高于欺负儿童。受欺负儿童与未卷入儿童在ISC、ISU、IUC、IUU、EUC、ESU上差异显著。3、欺负发生频率与精神质、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掩饰性显著负相关。受欺负发生频率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在成功情境下,欺负儿童往往将交往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性原因,而受欺负儿童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稳定性的因素。儿童的人格与交往归因有着密切的联系。成功情境下,内外向性与ISU、IUU、ESC、EUC、ESU、EUU显著正相关;掩饰性与ISC、ISU、IUC、IUU、ESC、EUC、ESU显著负相关。失败情境下,精神质与ISU、IUU、ESC、ECU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ISU、IUU显著性正相关,掩饰性与8个原因知觉都存在显著性正相关。4、在成功交往归因中,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对欺负的发生具有直接影响,精神质还通过EUU间接影响欺负的发生率;神经质对被欺负具有直接效应,内外向、掩饰性性还通过ESC间接影响被欺负的发生率。在失败交往归因中,掩饰性、精神质对欺负也同样具有直接影响,掩饰性通过EUU间接影响欺负的发生率;神经质对被欺负也同样具有直接效应,掩饰性通过IUU间接影响被欺负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