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明确血清BDNF水平与抑郁症的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症状簇和抗抑郁治疗反应的相关性;2.明确BDNF基因多态性(G196A和C270T)与抑郁症的性别、发病年龄、严重程度、症状簇和抗抑郁治疗反应的相关性;3.明确对照组和病例组BDNF基因多态性(G196A和C270T)与血清BDN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对象病例组:共88例,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3月-2007年9月门诊抑郁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对照组:共165例,主要来自本校学生、本院职工及健康查体中心查体者。根据年龄分组其中<50岁为年轻组,≥50岁为年长组;根据治疗前后HAMD评分变化,<50%的为非反应组,≥50%为反应组。2.量表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和HAMD检测,其中病例组在帕罗西汀治疗后4周进行HAMD评分复测。3.血液检测对符合入组标准者进行空腹静脉血标本采集,使用Promega公司Ready AmpTMGenomic DNA Purification System试剂盒或TOYOBO公司的MagExtractor-Genome-NPK100试剂盒进行基因组DNA抽提,并应用PCR方法将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将所得产物进行酶切,然后将酶切后的DNA片段进行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部分PCR产物纯化后送博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基因测序;使用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人BDNF ELISA试剂盒对健康对照入组时和患者入组及治疗4周时,进行血清BDNF蛋白含量检测。4.统计处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以上组间比较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计数资料表示为率,其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检验);四格表资料如有显著性差异,将相对危险率以比数比(OR)及双侧结果表达95%的可信区间(CI)表示;P值小于0.05时有统计性差异。结果:1.在本研究人群中,病例组的血清BDN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例组(15.801±3.860)ng/ml,对照组(25.486±5.368)ng/ml,t=16.513,P=0.000],且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有所恢复[治疗前(15.801±3.860)ng/ml,治疗后(21.981±3.386)ng/ml,t=20.226,P=0.000],但仍低于对照组。2.血清BDNF水平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745,P=0.000)。3.BDNF的G196A和C270T基因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年长者亚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A等位基因携带显著增高(x2=4.876,P=0.027,OR=3.333,95%CI=1.108-10.027)。4.BDNF基因G196A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携带与血清BDNF水平无显著相关性。5.两性抑郁患者年龄、血清BDNF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HAMD评分及抗抑郁治疗反应无显著性差异。6.年长组和年轻组抑郁患者的性别,血清BDNF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基础症状簇和抗抑郁治疗反应无显著性差异。7.对帕罗西汀治疗反应组和非反应组的年龄、性别、基础症状簇和治疗前BDN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BDNF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治疗前后BDNF水平的变化的差异更显著性。8.BDNF基因G196A多态性与帕罗西汀治疗反应显著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者对帕罗西汀反应较好(x2=5.623,P=0.018,OR=3.133,95%CI=1.195-8.214);该多态性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严重程度和基础症状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1.血清BDNF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检测BDNF水平,特别是动态监测,可作为判断抑郁症病情转归的客观指标。2.BDNF基因的G196A与年长组抑郁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者年龄超过50岁后抑郁风险增加。3.BDNF基因G196A多态性与帕罗西汀的治疗反应相关,并且携带A等位基因者反应较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抑郁症论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论文; 基因多态性论文; 帕罗西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