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是20世纪国际金融领域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现象。本文在制度分析的框架下,依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对这一国际政治经济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解释了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属性、制度变迁和博弈过程,并以制度供求为框架深入分析了国际区域金融合作产生的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国际区域金融合作过程中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归纳出国际区域金融合作变迁的四种基本模式,即基于新现实主义的“霸权合作”模式、基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合作”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文化合作”模式和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依附合作”模式。最后,论文通过国际区域金融合作实践的研究,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总结了拉美国家“美元化”的“新现实主义霸权合作”倾向、欧洲货币合作的“新自由主义制度合作”倾向,提出了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未来选择——“建构主义的文化合作”模式以及我国参与和推动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对策措施。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导论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二、本选题的研究综述三、本文的逻辑思路、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四、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一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第一节 合作、国际合作与国际金融合作一、合作的概念解析二、国际合作的概念解析三、国际金融合作的概念解析第二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区域金融合作一、对“区域”的认识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解析三、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概念解析第二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分析框架第一节 制度分析框架设定的前提第二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分析框架一、制度变迁分析框架的五个维度二、本文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第三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主体行为假设一、国家行为的“经济人”假设二、国家行为的“有限理性”假设三、国家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第三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本质: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第一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属性一、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含义二、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功能三、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结构第二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变迁”属性一、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基本解释二、国际金融体系变迁中的区域金融合作三、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创新属性四、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变迁和演进第三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博弈过程”属性一、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保证型博弈”过程二、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协调型博弈”过程三、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劝说型博弈”过程四、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博弈”结构比较第四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动因: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第一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供求分析框架一、关于制度变迁的动因及供求影响因素的解释二、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供求分析框架第二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需求分析一、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二、金融自由化、全球化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三、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四、现行国际金融制度的内在矛盾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五、技术进步、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六、国家规避金融风险的偏好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第三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供给分析一、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二、区域金融合作的主导国推动作用三、区域金融合作的理论积累和准备四、区域金融合作的共同文化传统与行为理念第五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总结第一节 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一、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论二、国际区域金融的“霸权合作”模式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论三、国际区域金融的“制度合作”模式第三节 建构主义的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一、建构主义的国际合作论二、国际区域金融的“文化合作”模式第四节 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一、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合作观二、国际区域金融的“依附合作”模式第五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的比较与评价一、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的比较二、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的评价第六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实践: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制度变迁第一节 欧洲货币合作实践分析一、欧洲货币合作的主要动因二、欧洲货币合作的进程三、欧洲货币合作模式:新自由主义倾向的北北型金融合作第二节 拉美国家“美元化”实践分析一、拉美国家“美元化”的主要动因二、拉美国家“美元化”的进程三、拉美国家“美元化”模式:新现实主义倾向的南北型金融合作第三节 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实践分析一、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动因二、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进展情况三、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问题及产生根源四、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模式:建构主义路径的南南型金融合作五、中国参与和推动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策略及措施本文的主要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论文摘要Abstract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国际金融论文; 区域论文; 金融合作论文; 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