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对眶内下壁爆裂性骨折进行CT亚型分类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CT影像上眶内下壁骨折形态特点对52例单纯眶内下壁骨折进行了亚型分类,根据对爆裂性眶内下壁骨折病人CT进行阅片分析并分为2种亚型:IM-I型为以下壁骨折为主,下壁骨折区面积大于内壁骨折区的面积。IM-M型为以内壁骨折为主,内壁骨折区面积大于下壁骨折区的面积。若两者骨折面积基本相同时,则以疝入筛窦和上颌窦的眶内软组织的体积多少作为分类参考标准。同时重点观察各亚型间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眼外肌功能变化特点。结果:眶内下壁骨折影像学上主要以内下壁偶角的骨折为特征。以内壁骨折为主的眶内下壁骨折(IM-M型)病人中眼球内陷15/22例(68.2%),眼球突出度相差平均值2.61±0.78mm;而以下壁骨折为主的眶内下壁骨折(IM-I型)病人眼球内陷28/30例(93.3%),眼球突出度相差平均值3.66±0.93mm,后者眼球内陷发生率、眼球内陷程度显著大于后者[(X2=5.61,P<0.05)(t=3.725,P<0.05)]。IM-M型病人发生复视13/22例(59.1%),IM-I型病人发生复视24/30例(80.0%),二亚型间病人复视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2.703,P>0.05)。IM-M型眼外肌损伤以内直肌限制多见(14/22,63.6%),IM-I型多见下直肌受限制(20/30,66.7%)。二亚型间同时发生内直肌和下直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5/22,22.7%;8/30,26.7%)及发生单一一条眼外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6/22,27.2%;11/30,36.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105,P=0.746;X2=0.509,P=0.476)。二亚型间下斜肌麻痹的发生率分别为3/22和4/30,无统计学差异(P=0.315)。结论:根据眶内下壁骨折CT形态学特征进行CT亚型分类后可以相对定量分析眶内下壁骨折两种亚型病人的临床特征和评价其眼外肌功能改变特点,对于判定预后的判定和评价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