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相关脊柱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退行性相关脊柱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论文题目: 退行性相关脊柱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阮狄克

导师: 卢世璧

关键词: 退变,腰椎,椎管狭窄,不稳,椎间盘移植

文献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探索(1)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2)腰椎滑脱症的不同融合术式优缺点,(3)椎间盘移植重建椎间盘疾患的可行性。 方法: 1、腰椎管狭窄:(1)一组46例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临床随访,(2)一组132例大样本的腰椎管狭窄症中远期疗效分析,(3)单纯减压治疗Ⅰ°退行性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分析。(4)应用尸体标本观察椎板节段开窗及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2、下腰椎不稳:(1)对67例腰椎滑脱分别采用后外侧融合(PL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二组病人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临床疗效,(2)采用9具新鲜腰椎标本观察腰椎不同融合方法的即刻与疲劳后稳定性,同时观察腰椎融合对相邻节段活动的影响。 3、椎间盘移植:(1)分别应用自体椎间盘、新鲜同种异体及冷冻保存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方法观察椎间盘移植后是否存活、影像学、组织学、生物化学与生物力学变化,(2)观察8例颈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病及颈椎损伤的临床功能与影像学变化。 结果: 1、腰椎管狭窄:(1)平均随访25个月,结果优19例(41.3%),良21例(45.7%),可6例(13%);手术并发症3例,2例硬脊膜撕裂和1例神经根损伤,术后无症状加重和病情恶化者。(2)平均随访78个月,优良率83.5%,3例Ⅰ°退行性滑脱者术后因症状复发加重行二次手术治疗。(3)术后2年与6.8年优良率分别是89.8%和76%;术前下腰痛VAS分值平均7.6分,术后2年及6.8年分别为3.8和5.6分(P<0.05);而腿痛VAS分值分别由术前8.2分下降至2.4和2.7分(P<0.01);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术前术后椎间盘高度,滑脱程度及椎体间活动度有统计学差异。(4)单纯椎板节段开窗后于屈伸活动时L4-5前后水平和轴向位移分别增加18%和16%,而椎板节段开窗加椎间盘

论文目录:

英文缩写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1.腰椎管狭窄

1.1 老年腰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1.2 椎板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的远期随访

1.3 Ⅰ°退行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手术疗效分析

1.4 节段开窗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2.下腰椎不稳

2.1 PLF与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2.2 下腰椎不同融合方法的即刻与疲劳后生物力学评价

2.3 脊柱融合内固定致相邻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

3.椎间盘移植

3.1 自体椎间盘移植的实验研究

3.2 新鲜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实验研究

3.3 冷冻保存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实验研究

3.4 颈椎间盘移植的临床研究

3.5 组织工程椎间盘的构建及体外观察

全文结论

综述一

综述二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环形RNA形成机制及其作为退变性腰椎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志物潜能研究[D]. 王海滨.第二军医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腰椎管狭窄症所致神经源性间歇跛行机理的实验研究[D]. 刘学勇.中国医科大学2002
  • [2].椎间盘源性退变性下腰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崔伟.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
  • [3].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和病理学评价及相关临床研究[D]. 吴琼华.浙江大学2004
  • [4].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D]. 李小川.中国医科大学2004
  • [5].脊柱颈胸段的解剖学、影像学、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 滕红林.第二军医大学2004
  • [6].腰椎终板损伤及其相关因素[D]. 赵凤东.浙江大学2005
  • [7].椎间盘退变,营养途径,形态及细胞凋亡的实验性研究[D]. 贾长青.中国医科大学2003
  • [8].三种脊柱融合术在下腰椎不稳中的应用研究[D]. 聂林.山东大学2004
  • [9].颈性眩晕的病因、病理机制及其诊断和治疗的探讨[D]. 孙建民.山东大学2004
  • [10].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与机理探讨[D]. 张继东.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

标签:;  ;  ;  ;  ;  

退行性相关脊柱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