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某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寻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有6例(5.45%)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病史、心血管疾病、动脉瘤最大径>10mm和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或有子囊是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未破裂;神经系统;并发症;血管内治疗;危险因素
引言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类疾病,也是引起颅内出血和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因素,可导致昏迷、失语、偏瘫,甚至死亡。随着医疗水平发展及神经介入器械进步,血管内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主要治疗方式,其疗效确切、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然而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易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连续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于某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U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为UIA。排除标准:(1)梭形、夹层、假性、外伤性、感染性动脉瘤;(2)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脑动静脉畸形(AVM)、烟雾病或恶性肿瘤;(3)1个月内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隙出血;(4)复发再治疗;(5)资料不完整。最终共110例UIA患者纳入本研究。
1.2纳入的危险因素
纳入的NC相关危险因素包括:(1)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蛛网膜下隙出血、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病史、饮酒、吸烟、颅内血管狭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房颤动等);(2)介入治疗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治疗策略(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栓塞以及闭塞载瘤动脉)、支架应用、血流导向装置、重叠支架、一次手术治疗多个动脉瘤。致残率是指30d内存在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mRS评分为2~5分的患者占比。死亡率是指30d内死亡即mRS评分为6分的患者占比。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Studentt检验。
2结果
共纳入110例UIA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73例。按是否发生NC将患者分为NC组(N=6)和非NC组(N=104),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7.74±12.52)、(57.39±11.04)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病(P=0.026)、吸烟(P=0.038)、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病史(P<0.001)、心血管疾病(P=0.002)与NC的发生有关;动脉瘤相关危险因素中,动脉瘤最大径(P<0.001)和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或有子囊(P=0.008)与NC的发生有关;介入治疗相关危险因素中,支架类型(P=0.001)与NC的发生有关。
3讨论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高血压病史、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囊有小阜、瘤体形态不规则以及Fisher分级Ⅲ~Ⅳ级、WFNS分级Ⅲ~Ⅴ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为介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原因在于: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往往伴发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等其它疾病,介入治疗时可能会对并发症发生情况产生一定影响,并且治疗过程中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控制血压尤为重要,既要通过维持适当血压保证颅内灌注,又要防止血压过高导致再出血发生。有研究显示,瘤颈宽与瘤体直径与介入术后发生血栓栓塞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宽颈动脉瘤与微小动脉瘤时需制定完整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但本研究显示瘤体直径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相关,可能与选取患者的瘤体直径大多为3~10mm有关。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对瘤囊小阜致密栓塞较为困难,且其往往为瘤壁较薄弱部分,对其仅达到部分栓塞情况下通常会造成囊腔内压力变化,以致破裂再出血。Fisher分级主要用于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可能性;WFNS分级为改良版,多用于评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Hunt-Hess分级主要用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分级。临床治疗急症颅内动脉瘤中对有Fisher分级Ⅲ~Ⅳ级、WFNS分级Ⅲ~Ⅴ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应予以重视,给予针对性治疗,以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结语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设计的不足。其次,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总数相比,数据库中发生缺血并发症的患者数量仍然很少,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已引起大多数术者的重视,一旦出现术者会立刻予以处理,因此,在最终的影像学结果中较少见。最后,患者术前未能检测是否存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无法对该因素进行有效分析。
参考文献
[1]段国礼,诸德源,张晓曦,等.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14:4-9.
[2]谭华桥,周育苗,方淳,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17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27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