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

◆杨丽新辽宁省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110003

网络语言随着电脑的普及,正以惊人的速度不可阻挡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冲击着我们的汉语习惯,颠覆着我们的思维,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语言呢?很多老师对网络语言侵入到学生作文日记中的现象非常担忧。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认为,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之所以全方位地迅猛地入侵学生的作文中并不是偶然的,它所特有的鲜明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青少年。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认识一下网络语言的特殊性。

一、创新性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减少了外来的束缚,使作者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往往构思巧妙、语出惊人。如:“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了新词。

二、简便性

网络语言一般用字非常简洁,寥寥几个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就可将意思表达清楚。如字母词GG(哥哥)、MM(妹妹)、PMP(拍马屁),数字词1314(一生一世)、88(拜拜)、9494(就是就是)。这些都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了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三、形象性

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如“∶-)”表示笑脸、“∶-(”表示不幸、“>∶-(”表示狂怒。有些网络词语借用动物名称,使得网上好象是到了动物世界,使网络语言显得风趣幽默,例如屁兔(PII,奔腾2)、烘焙鸡(个人主页,hompage)、猫(调制解调器,MODEM)、(温)酒吧(win98)、版猪(版主,电子公告版管理员)、大虾(超级网虫)、菜鸟(网络新手)、飞鸟或老鸟(超级网虫,网络高手)、恐龙(丑女)等等。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和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效果。

四、诙谐性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网络常为有闲、有情人士所光顾,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了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

五、粗俗化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滚滚洪流中,还悄然涌动着一股小小的浊流:语言的粗俗化。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T(狗屎)”等随处可见。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们应该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消化地全部拿来。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遵循以下语言使用原则:

——不盲从原则。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而学生的判别力、自制力又相对较弱,如果不加限制,盲目学习运用网络语言,势必影响他们对正确字词的学习,影响对规范语法的理解,影响对母语和外语的掌握。

——雅俗的原则。“雅”就是要高雅,语言要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文明就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它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俗”不是粗俗,而是指约定俗成。那些充满活力的语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应当接受,如“伊妹儿”、“牛市”等。

——扬弃的原则。面对雨后春笋般的网络语言,我们不应逃避而应学会面对、学会扬弃。对那些“雅”、“俗”、充满生命力的就要发扬。比如一些大众俚语、俗语,就很有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弊端。相反,对那些不健康的语言,对那些类似江湖黑话性的语言,对那些只是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与情调的语言,就只有丢弃、坚决制止。

总之,网络犹如一个管轨,可以为网民们提供一个自由宣泄情绪的通路,网民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和深层诉求都能够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抒写。他们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体验“我言故我在”的生存快感。也正因为如此,网络语言才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网络语言的出现对现有语言及语文教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语言、语体和文化的变革必将使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一个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文现代化》.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2002年10月。

[2]于根远《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3]梁睿陈建栋《网络语言要规范》.《光明日报》,2002年8月21日。

[4]《谈谈网络语言的特点》.南方网·南方社区(bbs.southcn.com)。

标签:;  ;  ;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