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货币政策的效果多年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下,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市场不发达等因素导致目前仍然以信贷传导渠道作为主要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而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可以说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是否反映及时、灵敏。通过分析了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阐述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改变其资产负债行为来使货币政策意图得以有效传导。然后将1993年至今分三个阶段对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政策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1993-1997年商业银行行为有效配合货币政策的传导,1997-2002年后商业银行与货币政策意图偏离,2003-2008年商业银行行与货币政策方向从偏离到靠拢。实证部分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检验方法,得出商业银行贷款是引起GDP和CPI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存款准备金是CPI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不是GDP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GDP反过来会影响存款准备金变动。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和存款准备金来实施扩张或从紧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存款是引起GDP和CPI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对GDP的影响却是负向的。其原因主要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低,商业银行有吸收存款的偏好,导致货币政策变化对银行存款影响不大,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果。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改进商业银行行为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行为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之间作用状况,能有助于解决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供借答。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2 相关文献综述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4 本文基本结构安排第2章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地位和作用状况2.1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地位2.1.1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传导以信贷渠道为主2.1.2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中的地位2.1.3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其它传导渠道中的地位2.2 我国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状况2.2.1 1993-1997年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政策效果2.2.2 1997-2002年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政策效果2.2.3 2003-2008年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政策效果2.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行为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的机理分析第3章 商业银行资产行为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3.1 商业银行贷款和存款准备金对GDP影响的实证分析3.1.1 变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3.1.2 单位根检验3.1.3 VAR模型构建3.1.4 协整检验3.1.5 Grange因果检验3.1.6 脉冲响应函数3.2 商业银行贷款和存款准备金对CPI影响的实证分析3.2.1 变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3.2.2 单位根检验3.2.3 VAR模型构建3.2.4 协整检验3.2.5 Grange因果检验3.2.6 脉冲响应函数3.3 本章小结第4章 商业银行负债行为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4.1 商业银行存款对GDP影响的实证分析4.1.1 变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4.1.2 单位根检验4.1.3 VAR模型构建4.1.4 协整检验4.1.5 Grange因果检验4.1.6 脉冲响应函数4.2 商业银行存款对CPI影响的实证分析4.2.1 变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4.2.2 单位根检验4.2.3 VAR模型构建4.2.4 协整检验4.2.5 Grange因果检验4.2.6 脉冲响应函数4.3 本章小结第5章 提高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对策建议5.1 改进商业银行自身经营行为5.1.1 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质量5.1.2 优化商业银行信贷配给行为5.1.3 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5.1.4 促进基层商业银行和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5.2 完善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环境5.2.1 改进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和操作5.2.2 完善货币市场5.2.3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第6章 结论与展望6.1 结论6.2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商业银行行为论文; 货币政策效果论文; 传导机制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