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文学发展到汉代,上承风骚传统,下启魏晋风度,许多文学体式的萌芽也都是在汉代蕴育而成的,汉赋、汉诗以及汉代史传文学的空前发展,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根基。这一繁荣的文学现象背后,不仅有男性作家的贡献,还有一批有才有识有为的汉代妇女作家的努力。两汉时期妇女的文学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先后出现了班婕妤、班昭、徐淑、蔡琰等诸位才女,不仅其人有史可查,她们的部分文学作品也被收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书中,可信度较高。本文以主题归纳的形式,系统有条理地对汉代妇女创作进行了一番考察。以期通过共时、历时性的比较研究,尽可能准确地探究出汉代妇女创作的文学特色、成因及其影响。在论述结构上,文章分为五部分,包括思乡、思夫、弃妇、礼乐道德四大主题,第五部分以其他零散主题补充全文。第一部分思乡主题,集中探讨了以乌孙公主、王昭君、蔡琰为代表的汉代女子,因为种种原因,身处边疆,思乡心切,从而创作了一系列文学作品,这一主题的汉代妇女文学创作,在艺术上呈现出以悲为核心的美学风格,无论是乌孙公主的悲愁,王昭君的悲怨还是蔡琰的悲愤,都体现出悲情色彩。另外,她们的创作均具有强烈的写实风格,一字一句都来自亲身体验,写出了汉代妇女眼中的社会百态。第二部分思夫主题,写到以徐淑为代表的士人之妻,其作品温柔雅丽,善于用典;以苏伯玉妻为代表的平民女子,其《盘中诗》里的思夫之情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汉乐府中《有所思》、《上邪》这两首情诗所表达的爱与恨的情感都很强烈,显示出汉代女子果敢、直率的一面。第三部分弃妇主题,写到了以班婕妤为代表的汉代妇女作家,均以弃妇身份,自述经历,上自宫廷贵妃,下至寻常百姓,她们以女性细腻而脆弱的情感体验,吟咏出一曲曲哀感幽怨的自伤之辞。第四部分礼乐道德主题,谈到了唐山夫人的《安室房中歌》和班昭的《女诫》,这些作品反映了汉代妇女创作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作品呈现出中正平和的美学风格。第五部分在咏物、纪行、寡妇这些当时以男性为创作主体的领域里,也能见到汉代妇女的作品。通过对以上汉代妇女文学作品的细致解读,我们不仅看到了汉代各个阶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心路历程与情感世界,也为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生产发展,民风民俗提供了独特的视野,对汉代历史、政治、文化的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乌孙公主考论[J]. 文学遗产 2019(03)
- [2].妥清德的诗[J]. 诗歌月刊 2017(05)
- [3].空气中有暗香浮动(组诗)[J]. 含笑花 2017(02)
- [4].乌孙公主歌[J]. 党员之友(新疆) 2020(07)
- [5].漫话回乡诗[J].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8(Z2)
- [6].开唐(15)[J]. 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半月版) 2009(09)
- [7].阮乐的历史沿袭[J]. 青年文学家 2012(15)
- [8].内外双修 指随心动——音乐修养与琵琶演奏技巧[J]. 剧影月报 2014(03)
- [9].特色乐器知识[J]. 黄河之声 2008(22)
- [10].汉乐府用筝之辩析[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03)
- [11].经营淮左王命召伯 听断树下民思甘棠[J]. 文史知识 2019(03)
- [12].名家聊阮[J]. 乐器 2008(05)
- [13].汉代使者常惠:拒绝被遗忘的“第二人”[J]. 文史天地 2018(10)
- [14].谈阮[J]. 东方艺术 2012(S2)
- [15].尹湾汉简《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所见西域史事探微[J]. 西域研究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