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浦三宝”文化内涵的探究与开发

“胜浦三宝”文化内涵的探究与开发

论文摘要

“胜浦三宝”是胜浦居民世代传承的水乡妇女服饰、山歌和宣卷的合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当地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田间稻作的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以稻作文化为产生、发展背景的“胜浦三宝”也陷入了濒临消亡的境地。2007年和2009年,“胜浦三宝”相继成功申报苏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古老的“胜浦三宝”又一次从幕后被推向台前,而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做到对“三宝”的有效保护与积极传承就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首先运用文献检索法对研究胜浦的方志、历年年鉴和政策性文件所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和对比,并结合个案的分析、比对,揭示出胜浦由自然村落向城市小区转变后,当地居民在生活方式、收入结构、风俗习惯上的变化;同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对文化站负责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胜浦三宝”的代表传承人和当地普通居民进行探访和交流,对“胜浦三宝”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从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重研究视角,重新审视包括水乡妇女服饰在内的“胜浦三宝”的文化内涵,探讨其与稻作劳动的关系;同时指出其作为一种独特的群体信仰形态,具有在精神层面上进行抑恶扬善的道德教化意义,从而达到规范社会行为的目的;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归纳总结了其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最后运用态势分析法对“胜浦三宝”文化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完备的传承和保护方案,指出对“胜浦三宝”传统技艺的保护要引入社会干预性力量,从传承和开发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 框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框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胜浦三宝”概述
  • 2.1 胜浦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 2.2 胜浦水乡妇女服饰
  • 2.2.1 概述
  • 2.2.2 胜浦水乡妇女服饰的类型
  • 2.3 胜浦山歌
  • 2.3.1 概述
  • 2.3.2 胜浦山歌的分类
  • 2.4 胜浦宣卷
  • 2.4.1 概述
  • 2.4.2 胜浦宣卷的发展
  • 2.4.3 胜浦卷本的分类
  • 第三章 “胜浦三宝”的传承与演变
  • 3.1 胜浦现代工业发展的路径
  • 3.2 胜浦镇居民生活的变化
  • 3.2.1 自然村落向居民小区转变
  • 3.2.2 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变
  • 3.3 传统妇女服饰的现状
  • 3.3.1 穿着者寂寂
  • 3.3.2 制作者寥寥
  • 3.3.3 服饰形制和制作工艺现状
  • 3.4 胜浦山歌和宣卷的现状
  • 3.4.1 胜浦山歌的现状
  • 3.4.2 胜浦宣卷的现状
  • 第四章 “胜浦三宝”的民俗意义
  • 4.1 胜浦地区的“稻作文化”
  • 4.2 “胜浦三宝”与“稻作文化”
  • 4.2.1 来源于斯
  • 4.2.2 丰富与斯
  • 4.3 “胜浦三宝”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统一
  • 4.3.1 独特性
  • 4.3.2 程式性
  • 4.3.3 季节性
  • 4.3.4 即兴性
  • 4.4 “胜浦三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分析
  • 4.4.1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 4.4.2 “胜浦三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 4.4.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发的思考
  • 第五章 “胜浦三宝”文化开发的SWOT 分析和对策
  • 5.1 内部优势(S)
  • 5.1.1 “胜浦三宝”文化资源的内涵
  • 5.1.2 与周边高校的科研相结合
  • 5.2 内部劣势(W)
  • 5.2.1 相关现存景观较少
  • 5.2.2 人文资源不可再生
  • 5.2.3 宣传营销力度不足
  • 5.3 外部机会(O)
  • 5.3.1 民间艺术的再认识
  • 5.3.2 旅游偏好的转移
  • 5.4 外部挑战(T)
  • 5.4.1 同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 5.4.2 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
  • 5.5 “胜浦三宝”文化开发的对策
  • 5.5.1 “胜浦三宝”的传承
  • 5.5.2 “胜浦三宝”的开发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后续研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采风调查问卷范例
  • 附录: 采访记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J]. 城市规划学刊 2020(04)
    • [2].重庆市渝都监狱——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促进服刑人员改造[J]. 决策导刊 2011(11)
    • [3].发挥公共图书馆优势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兼谈漳州市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01)
    • [4].试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9(04)
    • [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6].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02)
    • [7].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9(01)
    • [8].西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5(04)
    • [9].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12(01)
    • [10].金山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J]. 上海档案 2017(08)
    • [11].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江西科学 2019(06)
    • [12].职业院校开展非遗教育的必要性[J]. 黑龙江科学 2019(23)
    • [13].木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价值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23)
    • [14].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提取与地方文创产品开发[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4)
    • [1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衍生产品开发——基于传承与传播的探讨[J]. 四川戏剧 2019(11)
    • [16].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校园的传承与保护——以茶坑石雕刻技艺为例[J]. 智库时代 2019(52)
    • [17].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阐释[J]. 阴山学刊 2019(06)
    • [18].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创新——基于传统学徒制的思考[J]. 职教通讯 2019(17)
    • [19].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教育传承路径探究[J]. 职教通讯 2019(17)
    • [20].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融入路径[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21].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政策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9(S1)
    • [22].中国式健康养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J]. 品位经典 2019(09)
    • [23].论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J]. 文化学刊 2019(12)
    • [2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化传播实践与发展[J]. 四川戏剧 2019(11)
    • [25].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职工艺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与途径[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1)
    • [26].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性分析[J]. 江汉学术 2020(01)
    • [27].陕西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 财富时代 2019(11)
    • [28].基于SWOT分析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29].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32)
    • [30].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大众文艺 2019(24)

    标签:;  ;  ;  ;  

    “胜浦三宝”文化内涵的探究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