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琼瑶是二十世纪中后期一位重要的通俗文学作家,她笔下非常理想化的爱情故事,在当时引起了许多少男少女以及女性读者的向往。为何琼瑶习惯于写作这些白日梦?读者和作者共同分享的,除了展现于外的愿望满足,是否另有其他?考察琼瑶的生活史及其作品发现,作家的早年经历以及与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关系,影响着她的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琼瑶的母亲,同时作为女儿仇视和认同的人,作为规则的给予者和欲望的对象,在女儿的人格形成过程,在女儿的荣耀与隐痛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作家自传小说《窗外》开始探讨:当女儿重复母亲的选择,发生师生恋的时候,为何母亲会竭力阻挠?从母亲的日常生活与过失行为中,探寻其无意识痕迹;通过对女儿的乳名“凤凰”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代表的意象的考察,理解母亲对女儿的情感意愿和浓重期待;接着,分别从拒绝母乳、为容貌自卑、在战争中逃亡、学业失败、绝望的初恋等五方面来揭示女儿的处境与母亲的命名之间的反差,“母猫”与“小猫”的意象体现了女儿心中难解的情结;自命笔名“琼瑶”,她有所选择与放弃,她通过写作的成功,回应并实现了母亲无意识中——作为女性的而不仅是母亲的、艺术的而不仅是务实的——愿望。文章讨论了女儿对母亲的感受,以及这些感受如何影响作为她的白日梦的言情小说。因恨产生的母女冲突,因认同构成的内心和解,以母亲为模型进行对象选择的倾向,交织在一起,存在于她的无意识中,因母亲,她形成了写作的症状,并试图通过写作,去解除症状。文章梳理了关于母亲和女人的精神分析理论,简单介绍了弗洛伊德关于女性气质的阐述和拉康关于性身份定位的符号逻辑,认为霍大同先生关于女性形成的看法和关于人格形成的公式是对百年来精神分析理论史的总结和精神分析中国化的努力的结果,母女情结正是在这个框架下对现实材料的一个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