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混悬剂论文-阮秀清

缓释混悬剂论文-阮秀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缓释混悬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苯妥英钠,离子交换树脂,乳化-溶剂挥发法,包衣树脂微囊

缓释混悬剂论文文献综述

阮秀清[1](2017)在《苯妥英钠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妥英钠(Phenytoinum Natricum,PN)为广谱抗癫痫药,癫痫大发作首选药物,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广泛。国内现有的上市剂型有普通片和注射剂,此外,美国药典中收载的剂型还有苯妥英钠缓释胶囊。口服给药时,PN主要通过小肠吸收,且个体吸收差异性较大;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0~20 mg/L,当浓度超过20 mg/L时易产生毒性反应;PN的体内半衰期较长,一般为7~42小时,患者需逐渐增加服药的剂量,待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时,再使用维持剂量;此外,当癫痫发作频繁时还应根据病情调整服药剂量;因此有必要制备出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又便于分取剂量的PN药物制剂。针对以上现状,本课题以PN为模型药物,以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药物载体,围绕缓释混悬剂的制备工艺及体内外释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PN药物树脂的制备参考美国药典关于PN的体外测定方法,对PN及各辅料进行紫外全波长扫描,最终选择的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m,同时建立了PN在不同溶液中的体外分析方法。通过对静态法载药和动态法载药过程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对比实验结果,最终选用静态法制备载药树脂,并确立了最佳的载药工艺。对PN树脂制备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研究表明,PN与阴离子树脂的离子交换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该过程为吸热过程,且反应可自发向右进行。二、PN树脂的结合机制与体外释放通过SEM、XRD、DSC等方法的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PN与树脂是通过离子交换反应所进行的化学结合。参考美国药典及相关文献,本课题选择在转速为50 rpm,温度为37.0℃±0.5℃条件下,以900 m L 0.15 mol/L Na Cl溶液作为标准释放介质进行体外溶出实验。并考察了溶出过程中的各实验条件对释放行为的影响。对PN树脂的释药动力学行为进行数学拟合,结果表明PN树脂的体外释放属于粒扩散过程。叁、PN树脂的包衣工艺及处方研究为避免因树脂的溶胀而造成药物的突释,首先对载药树脂进行浸渍处理,再采用乳化溶剂挥干法进行包衣制备成缓释微囊;此外,对包衣过程中的各处方及工艺因素的影响进行考察;同时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最终确定以RL100作为包衣材料,用量为PN树脂的10%,另外,增塑剂PEG400的用量为囊材用量为的10%,在35℃条件下包衣4.5 h,最终制备出具有明显缓释效果的树脂微囊。对数据进行分析表明,PN微囊的释药行为遵循一级动力学过程,即以膜控为主,离子交换控释为辅。四、PN缓释混悬剂的制备以混悬剂的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作为考察指标,最终筛选出能使混悬液具有较好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处方组成。对PN树脂微囊及自制混悬液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悬介质基本不影响药物的释放。此外,对最终处方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显示自制PN缓释混悬剂的稳定性良好。五、PN缓释混悬剂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本章以SD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并建立了PN的体内液相分析方法。用PN普通片及自制混悬液对大鼠进行灌胃给药,并采用非房室模型对两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由药时曲线可知普通片和自制混悬液的C_(max)分别为24.97和16.22μg·m L-1,T_(max)分别为4h和6 h;自制样品的T_(max)具有一定的延后,C_(max)则降低较多,表明自制PN混悬液可有效减缓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降低了患者服药的风险。此外PN普通片与PN缓释混悬剂的AUC0-24分别为181.165μg·h·m L-1和172.176μg·h·m L-1,两者的的相对生物利用率为95.04%。(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11)

尹飞,刘宏飞,师双双,潘卫叁[2](2014)在《盐酸氨溴索缓释混悬剂在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缓释混悬剂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以市售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为参比制剂,采用双周期试验设计,选用6只Beagle犬分别灌服参比制剂或受试制剂(盐酸氨溴索缓释混悬剂)75 mg,给药后1、2、3、4、5、6、8、10、12、14、24 h取前肢静脉血5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的血药浓度,以非隔室模型法计算药动学参数,分析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4.21±0.15)、(4.48±0.22)h,tmax分别为(5.00±0.00)、(4.33±0.52)h,cmax分别为(1.90±0.27)、(2.06±0.18)μg/ml,AUC0-24 h分别为(21.70±3.11)、(20.55±1.38)μg·h/ml,其中cmax和AUC0-24 h90%的可信区间均在88.9%~113.8%内,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2%。结论:盐酸氨溴索缓释混悬剂具有缓释效果,且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4年05期)

邢静娴,潘昕,刘燕鹏,吴传斌[3](2010)在《口服缓释混悬剂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缓释混悬剂是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离子交换树脂、缓释微球、水分散体等新制剂技术已经成功用于制备缓释干混悬剂。随着各种类型缓释混悬剂品种的不断开发,其市场前景也趋于广阔。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有关该制剂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今日药学》期刊2010年06期)

关皎[4](2009)在《卡络磺钠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缓释混悬剂是一种新型的液体制剂,由缓释微粒和混悬介质两部分组成,具有释药平稳、胃排空对药物吸收影响较小、易于分剂量等优点。以离子交换为机制、树脂为载体的缓释混悬剂可避免或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在混悬介质中释药过快的现象。卡络磺钠是新一代止血药,每日服用叁次,血药浓度波动大。为了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用药顺应性和安全性,本文以罗门哈斯公司的强碱性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Duolite AP 143/1083为载体,制备了卡络磺钠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对其制备及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采用静态法制备了药物树脂复合物,为获得较高的载药量和药物利用率,考察了各种关键因素(如温度、树脂粒径、药物浓度等)对载药速度及程度的影响,优化了制备条件,即25℃时采用200-250目的树脂,药物溶液浓度为1.0mg-mL"1;通过显微照片、差示扫描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药物树脂的结合方式,结果表明药物是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在树脂上的。考察了释放介质、释放条件等因素对药物树脂释放的影响,确定900mL0.15mol·L-1 NaCl溶液为释放介质,介质温度37±0.5℃、转速50 r·min-1为释放条件。采用乙基纤维素(EC)为包衣材料,乳剂-溶剂挥发法制备药物树脂缓释微球。通过EC游离膜透湿性的考察,确定丙酮为成膜溶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考察了包衣工艺及衣膜处方对微球中药物释放的影响,并利用正交法优化处方,获得了制备药物树脂缓释微球的最佳条件:包衣液为3% EC(20cp),相当于EC量10%的DBP,药物树脂与EC重量比为1:1,在35℃、中等强度搅拌。制备的微球具有良好的一级动力学缓释特征,批间释放度重现性好。通过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等指标筛选出1.0% Avicel RC591为助悬剂,制备的混悬剂沉降体积比为0.98,再分散性良好。采用LC-MS/MS方法测定血浆中卡络磺钠的浓度,以溶液剂作为对照,对自制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溶液剂相比,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的血药浓度比较平稳,Cmax降低、max后移,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溶液剂和混悬剂的Cmax分别为141.8±3.1 ng·mL-1和71.3±2.0 ng·mL-1;Tmax分别为0.83±0.14h和2.67±0.58h;t1/2分别为0.97±0.04h和2.53±0.13 h;AUC0→t分别为303.4±8.6 ng·h·mL-1和292.5±2.4 ng·h·mL-1;缓释混悬剂相对于溶液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4%。(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9-05-01)

孙西洋,逢秀娟,刘宏飞,曹心珂,潘卫叁[5](2008)在《普萘洛尔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普萘洛尔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在Beagle犬体内的缓释行为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6只健康Beagle犬口服市售缓释胶囊或自制缓释混悬剂后,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2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利用度比较,用不同的体外释放量对体内吸收量进行线性拟和。结果自制缓释混悬剂的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为AUC_(0-24)(1031±s 63)μg·h·L~(-1),c_(max)(87±4)μg·L~(-1),t_(max)(6.5±1.2)h,市售缓释胶囊的计算结果相应为AUC_(0-24)(989±99)μg·h·L~(-1),c_(max)(85±3)μg·L~(-1),t_(max)(7.2±0.7)h,2制剂的3项药动学参数没有显着差异(P>0.05),自制缓释混悬剂对市售缓释胶囊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9)%,以0.5mol·L~(-1) NaCl溶液中所得体外溶出数据与体内吸收量相关性较好(r=0.937 7)。结论普萘洛尔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在Beagle犬体内达到明显的缓释效果,与参比制剂相比具生物等效性,可用一定的体外释放条件进行体内行为的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刘宏飞,苏显英,赵欣,李想,鞠承乙[6](2006)在《阿昔洛韦胃黏附型缓释混悬剂Beagle犬体内药动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阿昔洛韦胃黏附型缓释混悬剂Beagle犬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阿昔洛韦的体内分析方法。并以阿昔洛韦市售普通片为参比制剂,对胃黏附型缓释混悬剂进行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阿昔洛韦胃黏附型缓释混悬剂与市售普通片的AUC0~24分别为(152±s 14), (105±14)mg·h·L-1;cmax分别为(19.3±1.0), (18.1±1.4)mg·L-1;tmax分别为(5.0±0.6), (2.3±0.5)h。结论:阿昔洛韦胃黏附型缓释混悬剂体内缓释效果明显,生物利用度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06年12期)

陈昂[7](2006)在《加兰他敏缓释混悬剂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兰他敏(galantamine,GAL)为第二代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氏型痴呆症。现有制剂为片剂、胶囊和口服液等,常需日服3~4次。本研究采用离子交换吸附技术,并用丙烯酸树脂RS100修饰GAL树脂表面,研制一种GAL缓释混悬剂。 用苯乙烯磺酸钠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GAL,制备了GAL树脂(GAL-R)。利用RS100结构中的NH_4~+离子与GAL树脂表面未交换的-SO_3~-离子结合,以RS100的长链遮盖树脂表面,经此修饰后,体外释药速率明显减慢。 GAL在小鼠的血浆和脑组织的药动过程基本相似。口服给药后,脑内GAL浓度约为血浆的2.62倍。GAL缓释混悬剂和溶液剂的大鼠体内C_(max)分别为209.05和333.16ng/ml;T_(max)4.5和1.4h;T_(1/2) 12.55和7.05h;AUC_(0→t) 2555.67和2007.78ng·h/ml;绝对生物利用度F_(abs)55.80%和43.84%;GAL缓释混悬剂相对于溶液剂的生物利用度F_(rel)为127.29%,可能因离子交换释放时的药物呈离子态形式,是一种“活化”状态,更易于吸收。 研究了GAL在小鼠脑内对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与药动学关系,GAL进入脑内后能迅速抑制小鼠脑内的AChE,抑制作用在给药后0.25~0.5h最强,抑制率的变化与脑内药物浓度的变化相似。(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期刊2006-05-01)

刘天富,李叁鸣,吴顺芹,赵国斌[8](2003)在《氢溴酸右美沙芬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在家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家犬血浆中氢溴酸右美沙芬的代谢产物去甲右美沙芬含量测定的方法,并研究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混悬剂在家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性质。方法以己酮可可碱为内标,乙腈-0.3%()磷酸盐缓冲液(60:30=V:V,叁乙胺调pH为6.2)为流动相,KromasilODS-1色谱柱(250mm×4.6mm,5μm)为固定相,检测波长为278 nm,以HPLC法测定家犬体内去甲右美沙芬。结果本缓释制剂的AUC0-t为7988.354(μg·h)·L-1,ρmax为750.5g·L-1,tmax为4h;常释片(参比制剂)的AUC0-t为7 787.5(μg·h)·L-1,ρmax为1467.1μg·L-1,tmax为2h;缓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5%。结论本缓释制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且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期刊2003年03期)

金方,吴志明[9](2003)在《布洛芬缓释混悬剂的研究Ⅰ. 缓释微球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新型的缓释微球制备方法——液体球形结聚技术 ,制备布洛芬 -丙烯酸缓释微球 ,并对其处方工艺进行了筛选。制得的缓释微球体外释药性能符合 Higuchi方程 ,为骨架型缓释制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3年05期)

刘天富[10](2003)在《氢溴酸右美沙芬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缓释混悬剂是一种新型的液体制剂,由控释微粒和混悬介质两部分组成,作为一个多单元释药体系,具有平稳释药、胃排空对药物吸收影响较小、易于分剂量等优点。目前市场上,最为成功的缓释混悬剂是以离子交换为机制,利用树脂为骨架的缓释混悬剂,它可避免和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在溶液中的释药过快现象。 本文以凝胶型强酸性聚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药物载体,制备了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混悬剂,对缓释混悬剂的制备及性质进行了研究。 为获得交换时间短、药物利用率高、载药量高的药物树脂,提出了改良的动态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得最优制备条件,即当交换柱高8cm、截面积1cm~2、起始药物浓度为2mg/ml、流速为4ml/min时,树脂可获得515mg/g的载药量。 通过电镜扫描、差示热分析及润湿性能测定,研究了载药前后离子交换树脂的表面结构及药物对树脂的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药物结晶或物理吸附存在,药物与离子交换树脂骨架通过化学键结合,呈现均匀分布。 在制备药物树脂缓释微丸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2、6、10小时的药物释放度作为评价指标,优化得到最佳包衣液处方:4%RS100,10%PEG400,20%DEP;以400r/min速度包衣,得缓释微丸。并提出改善药物树脂缓释微丸水中稳定性的方法:①将药物树脂溶胀后再行包衣,②使用高增塑剂用量的衣膜。 通过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等指标评价HPMC、MC、PVPK_(90)、Avicel RC 591及Carbopol 934p等助悬剂对微丸的助悬效果。结果表明,Avicel RC 591或Carbopol 934p可使微丸稳定悬浮。Avicel RC 591与微丸间无相互作用,通过其本身的空间立体筛结构使微丸絮凝而发挥稳定作用;而Carbopol 934p与微丸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子对微丸的吸附而发挥稳定作用。但Carbopol 934p体系粘度较高,口服不理想。混悬剂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混悬剂在高温、光照和低温等条件下都保持稳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狗体内的血药浓度,以市售常释片为对照,研究了DMH缓释混悬剂狗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参比制剂(90mg)与缓释制剂(90mg)中 DMH代谢产物DP的 AUC分别为 7988.3 ugh/thl和 77875ugh/ml;参比制刑的 Cm。x、T;。;。x分别为 1467.lug/ml和Zh;缓样制刑的乙。x、Tm。x分别为 750.sng/ml和 4h;缓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为 97.5%,结果表明,缓释制剂较常释片达峰时间后移,峰浓度下降,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缓释制剂的体外释药与体内吸收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3-05-01)

缓释混悬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缓释混悬剂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以市售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为参比制剂,采用双周期试验设计,选用6只Beagle犬分别灌服参比制剂或受试制剂(盐酸氨溴索缓释混悬剂)75 mg,给药后1、2、3、4、5、6、8、10、12、14、24 h取前肢静脉血5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的血药浓度,以非隔室模型法计算药动学参数,分析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4.21±0.15)、(4.48±0.22)h,tmax分别为(5.00±0.00)、(4.33±0.52)h,cmax分别为(1.90±0.27)、(2.06±0.18)μg/ml,AUC0-24 h分别为(21.70±3.11)、(20.55±1.38)μg·h/ml,其中cmax和AUC0-24 h90%的可信区间均在88.9%~113.8%内,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2%。结论:盐酸氨溴索缓释混悬剂具有缓释效果,且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释混悬剂论文参考文献

[1].阮秀清.苯妥英钠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研究[D].江苏大学.2017

[2].尹飞,刘宏飞,师双双,潘卫叁.盐酸氨溴索缓释混悬剂在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4

[3].邢静娴,潘昕,刘燕鹏,吴传斌.口服缓释混悬剂新技术[J].今日药学.2010

[4].关皎.卡络磺钠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

[5].孙西洋,逢秀娟,刘宏飞,曹心珂,潘卫叁.普萘洛尔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

[6].刘宏飞,苏显英,赵欣,李想,鞠承乙.阿昔洛韦胃黏附型缓释混悬剂Beagle犬体内药动学[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

[7].陈昂.加兰他敏缓释混悬剂的研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6

[8].刘天富,李叁鸣,吴顺芹,赵国斌.氢溴酸右美沙芬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在家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03

[9].金方,吴志明.布洛芬缓释混悬剂的研究Ⅰ.缓释微球的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

[10].刘天富.氢溴酸右美沙芬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

标签:;  ;  ;  ;  

缓释混悬剂论文-阮秀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