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臭氧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效能及氧化产物研究

紫外/臭氧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效能及氧化产物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加剧,蓝藻水华爆发带来的危害已经受到全球的关注。蓝藻水华爆发后,将产生产生一系列的毒素,其中以肝毒素在淡水蓝藻水华中最为常见。微囊藻则是产生肝毒素的主要藻类来源,在微囊藻毒素的各种变体中,MC-LR较为常见的,且毒性最大。本文以微囊藻毒素MC-LR为目标物,对UV、O3和UV-O3三种工艺去除MC-LR的效能及其氧化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中去除实验部分所用微囊藻毒素MC-LR利用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经过干藻粉的制备、粗提取、纯化等过程提取获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微囊藻毒素MC-LR,流动相为水(0.05%三氟乙酸):乙腈= 67: 33(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温度为30℃;进样量为100 L。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实验中,考察UV、O3、UV-O3三种工艺对初始浓度为10 g/L的MC-LR提取液的去除效果。三种工艺对去离子水中的MC-LR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在滤后水中有所差异,UV、UV-O3工艺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85%和90%,而O3在反应后期效果不佳,去除率约为70%左右。MC-LR的初始浓度对各工艺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初始臭氧浓度影响较大,臭氧浓度越高,MC-LR去除效果越好;DOC的存在,会显著抑制各工艺对MC-LR的去除效果。进行产物分析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 Finnigan LCQ DECA XPMAX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系统,ESI+模式,在质荷比为100~2000范围内进行全扫描;流动相为水(0.05%乙酸):甲醇= 30:70(V:V);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5 L。UV、O3、UV-O3三种工艺氧化微囊藻毒素MC-LR的产物有明显差异。UV工艺氧化MC-LR主要产物为质荷比为995的物质,这主要是MC-LR的结构发生异构;O3氧化MC-LR则主要生成质荷比为795的醛类和835的酮类物质,为臭氧氧化Adda侧链双键所形成的产物;UV-O3方法氧化MC-LR则可以生产质比为497、520、570、637、683、750、792、877的物质,其产物生成途径主要为苯环的羟基化作用,Adda侧链中甲氧基结构变化,Adda侧链中共轭双键的改变以及七肽环环状结构的破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藻毒素的污染现状
  • 1.3 藻毒素的产生
  • 1.4 藻毒素的分类及其结构
  • 1.5 藻毒素的理化性质
  • 1.6 藻毒素的毒理作用
  • 1.7 藻毒素的检测分析方法
  • 1.7.1 生物测试法
  • 1.7.2 化学分析法
  • 1.7.3 免疫检测法
  • 1.8 藻毒素的去除方法
  • 1.8.1 物理方法
  • 1.8.2 化学方法
  • 1.8.3 生物方法
  • 1.8.4 其他组合工艺
  • 1.9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1.9.1 课题来源
  • 1.9.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1.2 反应装置
  • 2.2 实验方法
  • 2.2.1 溶液的配制
  • 2.2.2 铜绿微囊藻的培养
  • 2.2.3 微囊藻毒素MC-LR 的提取
  • 2.2.4 MC-LR 的分析检测方法
  • 2.2.5 臭氧的制备与测定
  • 第3章 微囊藻毒素MC-LR 的去除实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UV 法去除MC-LR 的效能实验研究
  • 3法去除MC-LR 的效能实验研究'>3.3 O3法去除MC-LR 的效能实验研究
  • 3法去除MC-LR 的效能实验研究'>3.4 UV-O3法去除MC-LR 的效能实验研究
  • 3.5 三种工艺的对比分析
  • 3.6 三种工艺去除MC-LR 的影响因素研究
  • 3.6.1 MC-LR 初始浓度的影响
  • 3 初始浓度的影响'>3.6.2 O3初始浓度的影响
  • 3.6.3 DOC 浓度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微囊藻毒素MC-LR 的氧化产物研究
  • 4.1 引言
  • 4.2 UV 法氧化MC-LR 产物初步研究
  • 3 法氧化MC-LR 产物初步研究'>4.3 O3 法氧化MC-LR 产物初步研究
  • 3 法氧化MC-LR 产物初步研究'>4.4 UV-O3 法氧化MC-LR 产物初步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On-line SPE-UPLC-MSMS快速检测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LR[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10)
    • [2].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鲫鱼中的微囊藻毒素[J]. 环境化学 2010(02)
    • [3].Agilent 1260 UHPLC/6460 QQQ用于微囊藻毒素的检测[J]. 环境化学 2011(03)
    • [4].微囊藻毒素的提取纯化及制备方法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 2008(01)
    • [5].微囊藻毒素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生长的影响[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7(05)
    • [6].微囊藻毒素-LR的分离纯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7].用ELISA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探讨[J]. 浙江预防医学 2010(12)
    • [8].太原市大型水库微囊藻毒素-LR污染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08)
    • [9].绍兴市重要水域微囊藻毒素污染状况调查[J]. 预防医学 2018(04)
    • [10].太湖西北部湖区微囊藻毒素时空分布解析[J]. 现代园艺 2018(20)
    • [1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蓝藻中微囊藻毒素的总量[J]. 分析试验室 2013(03)
    • [12].微污染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方法研究[J]. 广州化工 2013(01)
    • [13].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状况和毒效应及其检测方法[J]. 上海预防医学 2010(05)
    • [14].微囊藻毒素-LR的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17)
    • [15].微囊藻毒素化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8(02)
    • [16].宁波市部分水域微囊藻毒素-LR污染状况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 2013(01)
    • [17].微囊藻毒素降解方法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2)
    • [18].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20)
    • [19].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J]. 天津科技 2017(11)
    • [20].SPE/HPLC测定水中的微囊藻毒素—LR[J]. 城镇供水 2008(07)
    • [21].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前处理条件优化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25)
    • [2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和RR[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07)
    • [2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J]. 中国给水排水 2019(04)
    • [24].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5].微囊藻毒素对多种靶器官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9(06)
    • [26].微囊藻毒素在线分析仪在河流型饮用水源地的应用研究[J]. 海峡科学 2018(09)
    • [27].同时检测淡水鱼加工中土霉素和微囊藻毒素(MC-LR)残留量[J]. 肉类研究 2013(10)
    • [28].直接进样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12)
    • [29].微囊藻毒素性质及分析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S1)
    • [30].硅藻土对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吸附性能研究[J]. 给水排水 2019(03)

    标签:;  ;  ;  ;  

    紫外/臭氧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效能及氧化产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