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盲聋哑学校550001
艺术教育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审美能力,开发智力及促进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艺术的教育资源,深入探讨德育功能在教学中的教育规律,探讨艺术教育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诸育德为先”,艺术教育具有德育的价值和功能,是教学的基本规律。它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一门课程,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在艺术教育中所有有关的先进理念及理论都应被包容进来。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文艺活动,除了具有和普通学校共有的作用,如培养兴趣爱好和特长、活跃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等,从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和各类残疾学生的特点出发,还具有以下功能:
一、艺术团活动有助于补偿学生的身心缺陷
残疾学生的文艺活动有利于补偿身心缺陷。残疾学生的生理障碍会导致他们的心理障碍,如“自卑”“缺乏自信”等。要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唯有让他们获得成功,让他们做成健全人能做的事,甚至做得比健全人还要好。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激发起强烈的自信心。聋人的观察能力特别敏锐,手特别灵巧,盲人的听觉、触觉特别灵敏。而残疾学生的文艺活动最能起到这一作用。聋生的起舞不是依靠聆听音乐,而是依靠直视老师的指挥、旁视同伴的动作来调节自己的动作。一个节目排练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表情,学生都能心领神会、烂熟于心。这就是对聋生视觉功能最大最好的开发,也就是替代了有障碍的听觉功能,为残疾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获取自信提供了平台。尽管这种项目很多,但在特殊教育学校,最好的项目不失为文艺活动。不管是聋生还是盲生,在我校蓝月亮艺术团一次又一次的外出演出中,观众的掌声和赞许声让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一次又一次的演出好比一堂又一堂的自信心教育课,让残疾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心,克服了自卑心理。这就是我们通过残疾学生文艺活动达到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也是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
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艺术可以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对于盲聋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他们的意识里面,要培养爱国情怀有很多途径,但是最直接、最形象的教育莫过于活动中体验。尤其是在艺术活动中,艺术的熏陶让学生感受会得到更佳的效果。
三、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有两个关键词,开展残疾学生的文艺活动不仅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坚持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两个全面,即“全体学生”和“全面发展”。要处理好文艺活动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我们在开展文艺活动时,要充分体现整体育人的功能,不仅注重文艺活动对各育、各科教育的渗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文艺活动对各育、各科的促进作用,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四、艺术活动有助于盲聋学生和谐相处
在盲聋哑学校,盲、聋两类学生在一个校园,由于不同的残疾类型,使得盲、聋学生会发生一些摩擦,相互之间不信任、不喜欢,相互排斥。为了改变这些现象,我们通过艺术团活动中让盲、聋两类学生相互帮助,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教会他们相互团结友爱,通过多次的活动,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2015年,学校成立了盲生管乐团,各种乐器大大小小,在学校排练都是在固定的地方,没有出现困难,而外出比赛,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很多盲生是全盲学生,外出走路都比较困难,就更别说拿着沉重的乐器。当我们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后,让聋生去试了试盲生的乐器(选了重的乐器),聋生试了后都说很重,于是抓住时机让学生说说怎样帮助盲生,聋生们马上跑过去纷纷拿起不同的乐器,帮助盲生登上客车。在以后的比赛中,都是聋生帮助盲生拿上重的乐器去比赛,而且在比赛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帮助盲生做各种事情。在之后的活动总结中,及时表扬聋生的优秀表现,让盲生也懂得是谁在帮助自己,让盲生也懂得感恩,也是让更多的聋生懂得做好事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德育教育的方式很多,在艺术团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时机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让学生欣然接受,也让教育的效果倍增。很多年以来盲聋学生格格不入的现象得以改变,这是德育教育取得的最好成果。
五、以文艺节目的排练和演出为桥梁,引领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
艺术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他人的赞许,使得他们喜爱艺术团活动。但在活动中展现他们的同时,教师也要潜移默化地学会观察学生的言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与不足,通过活动渗透德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总之,艺术活动对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艺术与德育相互作用,艺术活动给残疾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德育教育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开花结果。当德育在艺术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艺术“淡化”后,德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