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锚固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工程,时变分析,可靠度,预应力锚固系统
锚固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沈锐利,王文弟,王路,白伦华[1](2019)在《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悬索桥预应力锚固系统时变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评价悬索桥预应力锚固系统在长期腐蚀作用下的安全性,基于可靠度理论,利用既有试验成果,建立了腐蚀预应力钢绞线的极限强度、伸长率以及弹性模量的力学性能时变模型;分析了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失效模式,采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建立了预应力锚固钢束的抗力时变模型;以某公路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基于MATLAB平台编制了随机车流程序,对桥梁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加载,获得了活载效应分布模型;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为目标建立了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功能函数,构建了预应力锚固系统时变可靠度计算方法。以腐蚀电流密度为变量,分析了预应力锚固系统可靠度指标在不同腐蚀速率下的退化速度。研究表明:锚固系统的时变可靠性对预应力筋的腐蚀程度较为敏感,可靠度指标随预应力筋腐蚀率的增大而迅速降低;腐蚀电流密度的增加会导致腐蚀速率增大进而导致锚固系统可靠度指标降低,并且使得在服役的早期可靠度指标降低的速率增大;当腐蚀电流密度小于0.15μA/cm~2时,预应力锚固系统在设计基准期内能够满足目标可靠度指标,腐蚀电流密度增加将导致可靠服役的年限迅速缩短。(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林松义[2](2019)在《锚固围岩承载能力的弹塑性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锚杆支护的效果,建立了圆形巷道锚杆支护分析的力学模型,考虑了锚杆支护预紧力的作用。利用该模型分析表明,提高锚杆支护预紧力,对减小围岩的强度损失,提高锚杆支护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9年06期)
王朝阳,付智勇,李长冬[3](2019)在《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岩质边坡最优锚固长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锚杆锚固长度的研究多基于传统摩尔库伦抗剪强度理论,忽略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鉴于此,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基于顺层岩质边坡模型建立不同岩层倾角条件下锚杆的最优锚固长度与锚固角模型。提出了最优锚固长度和锚固角的确定方法,并分析了锚固角和岩层倾角对最优锚固长度的影响。提出锚固界限角确定方法,当锚固角小于该界限角时,最优锚固长度随岩层倾角的增加而减小;当锚固角大于该界限角时,最优锚固长度随岩层倾角的增加而增大;最优锚固长度随锚固角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到某边坡,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模型计算得到的锚固长度相比规范法减少约17.9%。(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6期)
于冲,杨社亚,张睿,石广斌,郝春游[4](2019)在《基于接触摩擦理论的岩壁吊车梁锚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KSEP水电站工程位于非洲南部,厂房型式为中部式地下厂房,厂房吊车梁采用国内通用的岩壁吊车梁结构。设计应用ANSYS程序,基于接触摩擦理论,采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精细地模拟了围岩、梁体、锚杆以及岩壁吊车梁与岩体的接触面,对岩壁吊车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分析。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接触面单元、锚杆单元,充分考虑了梁体与围岩之间的张开、接触、摩擦以及锚杆与围岩的相互作用,较好地反映了岩壁吊车梁在各种工况下的工作性态及支护机理,对其他工程的岩壁吊车梁的稳定性分析、支护设计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叶红[5](2019)在《风化岩体中压力型锚索锚固段的应力理论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压力型锚索锚固段的受力进行更加精确的理论分析,通过法向集中力作用在横观各向同性半无限空间体内部柱坐标下应力的解析解,推导了力学参数(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梯度变化(按指数函数变化)的风化岩体内压力型锚索注浆体在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受到的压应力和剪应力的理论解,可为压力型锚索加固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04期)
崔力[6](2019)在《含裂缝锚固岩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理岩体的蠕变特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岩体内部裂缝的复杂状态不仅为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带来一定困难,而且使得锚固岩体的蠕变力学机制更为复杂,锚固效果不达预期,而蠕变灾害的发生恰恰多源于岩体内部隐性裂缝的产生与扩展,因此,研究含裂缝锚固体的蠕变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含裂缝、采用粘结式锚杆的锚固体蠕变特性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将裂缝特性量化为数量、断续程度和倾角3种特征变量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其次,开展以裂缝特征变量为因素,锚固体抗压强度和蠕变应变为主要指标的正交试验,并运用统计学手段研究裂缝特征变量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然后,开展锚杆拉拔蠕变的数值仿真试验,丰富研究对象的同时进一步验证室内模型试验相关结论。最后,建立裂缝-锚杆-岩石蠕变本构模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反演。结果表明:(1)裂缝特性对锚固体抗压强度影响的显着性顺序依次为倾角、数量和断续程度,且无缝锚固体和有缝锚固体抗压强度之间存在以裂缝3特性为参数的线性关系,而对锚固体蠕变效应的不同种类应变而言,裂缝断续程度均起到主要控制作用。(2)从锚固体蠕变变形角度考虑,存在最有利裂缝含量和最不利裂缝倾角,其中,锚杆拉拔条件下的最佳裂缝含量可以通过数值方法得到的“叁线交点”法来求得。(3)基于上述结论,将裂缝弹性模量用以裂缝特征变量为参数的二次函数表示,构成的缝-锚-岩耦合蠕变本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含裂缝锚固岩体的蠕变过程。(4)提出宏观连续蠕变应变增长的微观不连续能量阶跃理论,从能量角度出发,即蠕变过程是应力势能不断累积,通过应变释放,再累积,再释放的过程,而裂缝可以有效释放应力势能,减缓蠕变应变。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岩体蠕变领域相关理论,为裂隙锚固岩体蠕变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9-04-01)
彭文祥,陈正豪[7](2019)在《串囊式充气锚杆锚固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串囊式充气锚杆作为一种新型可回收锚杆在国内研究较少,目前针对其的研究都处于室内模型试验阶段,将串囊式充气锚杆应用到工程施工中还有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探讨。文章结合实际提出一种能用于实际工程中的串囊式充气锚杆结构设计方案,并利用弹塑性理论研究其锚固机理,为研究串囊式充气锚杆锚固段囊体间搭配模式与锚杆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涂兵雄,刘士雨,俞缙,何锦芳,周建烽[8](2018)在《新型拉压复合型锚杆锚固性能研究:Ⅰ简化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拉压复合型锚杆,假定锚固体与岩土体之间的剪应力呈叁角形分布,对其锚固机理进行了研究。推导得出了拉压复合型锚杆的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和与拉力型锚杆抗拔承载力之比(承载比)。对承载比的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承载比随锚固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锚固段长度系数k1=2.0时,承载比达到最大值2.0;承载比整体随承压锚固段长度系数k_2呈碟碗形对称分布,且随k_2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并在k_2=0.5时最大;当k1≥2.0时,承载比的最大值不再随锚固段长度增加而继续增加,但是满足承载比达到最大值的k_2取值区间变大。对比拉压复合型锚杆室内试验成果,推导的承载比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在相同锚固段长度下,拉压复合型锚杆抗拔承载力可达拉力型锚杆2.0倍,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赵增辉,高晓杰,谭云亮,马庆[9](2018)在《复合软岩穿层锚固效应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软岩的锚固机理及锚固失效特征不同于单一岩体锚固。针对西部矿区复合软岩顶板锚固问题,考虑岩层间的横向剪切滑移,建立了含软弱界面复合软岩锚固的力学模型;提出采用锚固效应因子量化穿层锚杆的锚固效应;从加锚复合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出发,研究了系统锚杆的加固效果与机理,建立加固效果演化方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一步建立了复合软岩锚固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岩体在横向载荷作用下,节理面附近锚杆和岩体的变形特征、应力分布规律以及破坏行为。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穿层锚杆的加固效应与锚杆的刚度参数、几何参数,围岩的刚度参数和几何参数据有关。锚固效应因子是一个随着围岩工作状态改变而变化的量。从数值计算结果看,锚杆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弯折变形主要集中在节理面附近的两塑性铰之间,变形曲线可用Doseresp模型进行表征;在2个塑性铰处,锚杆存在最大拉压应力,在节理面处,出现最大剪应力,复合岩体在节理面附近由于锚杆的反作用最先出现塑性破坏区。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复合软岩锚固失效奠定了理论和计算基础。(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8年10期)
郝永超[10](2018)在《TRIZ理论解决矿用锚固剂生产中树脂用量过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树脂资源稀少,价格上涨快,导致矿用锚固剂成本居高不下,怎样降低矿用锚固剂中树脂的含量,同时不降低锚固剂产品强度性能和凝结时间等性能,是现阶段矿用锚固剂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运用TRIZ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确定了TRIZ理论问题模型,运用TRIZ方法中的冲突解决理论、物质场分析等工具,最终解决了锚固剂生产中树脂用量过大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8年08期)
锚固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分析锚杆支护的效果,建立了圆形巷道锚杆支护分析的力学模型,考虑了锚杆支护预紧力的作用。利用该模型分析表明,提高锚杆支护预紧力,对减小围岩的强度损失,提高锚杆支护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锚固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沈锐利,王文弟,王路,白伦华.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悬索桥预应力锚固系统时变计算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9
[2].林松义.锚固围岩承载能力的弹塑性理论分析[J].江西建材.2019
[3].王朝阳,付智勇,李长冬.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岩质边坡最优锚固长度[J].人民长江.2019
[4].于冲,杨社亚,张睿,石广斌,郝春游.基于接触摩擦理论的岩壁吊车梁锚固设计[J].水电站设计.2019
[5].叶红.风化岩体中压力型锚索锚固段的应力理论解[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6].崔力.含裂缝锚固岩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中原工学院.2019
[7].彭文祥,陈正豪.串囊式充气锚杆锚固理论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8].涂兵雄,刘士雨,俞缙,何锦芳,周建烽.新型拉压复合型锚杆锚固性能研究:Ⅰ简化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2018
[9].赵增辉,高晓杰,谭云亮,马庆.复合软岩穿层锚固效应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
[10].郝永超.TRIZ理论解决矿用锚固剂生产中树脂用量过大问题[J].煤炭与化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