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高黎贡变质杂岩:岩石组成与构造演化

滇西高黎贡变质杂岩:岩石组成与构造演化

论文摘要

作为印支地块向东南逃逸的西边界,高黎贡剪切(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及其印度-欧亚碰撞过程的调节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高黎贡剪切(断裂)带在30-10Ma期间经历了两期右行走滑韧性剪切作用,表现为高黎贡山花岗质糜棱岩的剪切变形作用。本文通过宏观构造、显微构造分析与变形石英的结晶学优选分析提出,高黎贡剪切(断裂)带内岩石在新生代均经历了早期高温共轴变形并叠加了后期低温剪切变形;对于花岗质糜棱岩,位于高黎贡剪切带附近的岩石普遍经历了较高温度(550-650℃,角闪岩相)条件下的变形,并叠加了中低温(400-550℃)条件下的变形:在远离剪切带的花岗质岩石可见低温(<400℃)条件下的变形。说明岩石的变形程度受剪切作用的影响比较大,岩石的变质程度以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为主。高黎贡山变质杂岩主要由黑云斜长变粒岩、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混合花岗岩、黑云母石英片岩以及零星出露的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石英岩等。我们通过对保登-本德剖面系统的采样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确定其为新生代初期(喜马拉雅期)侵入的一套花岗岩为主,另有燕山期侵入的一套富黑云母花岗岩。在高黎贡剪切(断裂)带剪切作用活动期共同遭受了剪切改造,前者形成了花岗质糜棱岩,而后者则形成了黑云母变粒岩。综合锆石U-Pb和白云母以及黑云母Ar-Ar热年代学研究表明高黎贡山变质杂岩从41Ma开始快速冷却。随后到32Ma左右开始,变质杂岩则发生较缓慢的剥露阶段,到了18Ma时,变质杂岩开始快速剥露过程根据凝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分析,认为快速剥露的时间一直持续到1Ma±。高黎贡构造带新生代时期经历的早期纯剪收缩变形、后期单剪剪切变形、岩浆活动以及上新世以来藏东三江地区南北部构造应力场的差异,都直接受印度-欧亚板块早期的正向碰撞、后期的侧向碰撞与斜向汇聚俯冲过程和区域岩石圈板块与地块旋转等因素所制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1.2 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演化
  • 2.2 区域构造
  • 2.2.1 梅平(王朝)断裂带
  • 2.2.2 哀牢山-红河剪切(断裂)带
  • 2.2.3 碧罗雪山-崇山-澜沧江剪切带
  • 2.2.4 实皆断裂带
  • 2.3 地层单元及分区
  • 2.3.1 保山地层分区
  • 2.3.2 腾冲地层分区
  • 2.3.3 高黎贡山变质杂岩
  • 2.4 岩浆岩及其形成环境
  • 2.4.1 花岗岩及其形成环境
  • 2.4.2 火山岩及其形成环境
  • 第3章 高黎贡变质杂岩的构造特征与岩石组成
  • 3.1 宏观变形构造
  • 3.1.1 滴水河公路剖面
  • 3.1.2 堵堵洛公路剖面
  • 3.1.3 保登-本德剖面
  • 3.2 花岗质岩石中主要矿物的变形行为
  • 3.2.1 石英
  • 3.2.2 长石
  • 3.3 变形岩石显微构造分析
  • 3.3.1 高黎贡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的显微构造特征
  • 3.3.2 蠕英结构
  • 3.4 岩石组成
  • 第4章 高黎贡山剪切带剪切变形岩石石英EBSD组构分析
  • 4.1 组构基本型式与组构对称
  • 4.2 石英的滑移系与组构型式
  • 4.3 高黎贡山变形石英组构分析
  • 4.3.1 实验方法
  • 4.3.2 实验结果
  • 第5章 高黎贡山剪切(断裂)带年代学研究
  • 5.1 分析方法
  • 5.2 样品特征及采样点位置
  • 5.3 测试结果
  • 5.3.1 样品GL1202-4
  • 5.3.2 样品GL1206
  • 5.3.3 样品GL1210-2
  • 5.3.4 样品GL1219-2
  • 5.3.5 样品GL1220
  • 5.3.6 样品GL1244
  • 5.4 对于高黎贡剪切(断裂)带热-年代学结果的思考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滇西高黎贡变质杂岩:岩石组成与构造演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