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也迅速地增加,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的修建和拆除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不容忽视。当城市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混合堆放填埋时,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填埋场—杂填土垃圾填埋场。由于土地资源日益减少,所以许多新的建筑物需要建筑在这类填埋场上。但杂填土垃圾填埋场自身具有一定的沉降量,不能直接作为建筑地基使用,因此,对杂填土垃圾填埋场的沉降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北京南站垃圾填埋场二次利用工程的实际,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杂填土垃圾填埋场沉降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杂填土垃圾填埋场的沉降机理。从力学与热力学两方面阐述杂填土垃圾填埋场的沉降机理,根据沉降机理的不同,将杂填土垃圾填埋场沉降分为有机质降解沉降和压缩沉降进行研究。在有机质降解沉降方面:从有机质沉降机理出发,将有机质降解沉降划分为:废物固体部分丧失导致组元体积减少而引起的沉降和因固体骨架降解作用软化破坏而导致其结构重新调整引起的沉降,分别建立了两部分沉降数学模型;在压缩沉降方面:用粘弹性理论建立了符合杂填土的本构模型,并结合填埋场“有限应变”的特点,建立了压缩沉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杂填土中影响有机质降解沉降量的因素有生活垃圾的含水率、孔隙度、有机物相对密度、无机物相对密度、降解系数等;而压缩沉降,则是杂填土干重度、含水率、E1、E2、η等的函数(E1、E2、η为蠕变参数)。应用建立的模型对北京南站垃圾填埋场沉降进行了预测,结果符合填埋场沉降趋势。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控制污染让垃圾填埋更环保[J]. 中国建设教育 2008(06)
- [2].某大型垃圾填埋场环境调查分析[J]. 环境卫生工程 2019(06)
- [3].垃圾填埋场对隧道影响及对策[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5)
- [4].浅谈清流县观音堂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治理措施[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1)
- [5].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与利用研究——以虎尾山垃圾填埋场治理为例[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5)
- [6].浙江省某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产量预测及发电工艺方案设计[J]. 环境卫生工程 2020(02)
- [7].垃圾填埋场渗漏分析及防渗修复处理措施[J]. 环境与发展 2020(04)
- [8].地质调查工作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以芜湖市垃圾填埋场选址为例[J]. 西部资源 2020(03)
- [9].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土壤性质的影响[J]. 广东化工 2020(12)
- [10].浅析垃圾填埋场勘察注意的有关问题[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8)
- [11].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综合整治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9)
- [12].关于城市存量垃圾填埋场整治方案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19(13)
- [13].土地改造方案及效益分析——以废弃的垃圾填埋场为例[J]. 四川水泥 2019(02)
- [14].垃圾填埋场变形稳定性分析及稳定性提升措施研究[J]. 四川水泥 2019(04)
- [15].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策略探讨[J]. 环境与发展 2019(08)
- [16].垃圾填埋场渗漏分析及防渗修复处理措施[J]. 水电站设计 2019(04)
- [17].如何减少垃圾“发火”?[J]. 中国消防 2018(03)
- [18].垃圾填埋场回填黏土块度对渗透性的影响[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9].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排放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7(02)
- [20].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J]. 绿色科技 2017(06)
- [21].成都市长安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应急处理设施的设计[J]. 环境卫生工程 2017(02)
- [22].小城镇简易垃圾填埋场整治分析——以临安昌化接官岭填埋场项目为例[J]. 环境卫生工程 2017(03)
- [23].中国垃圾填埋场2012年甲烷排放特征研究[J]. 环境工程 2016(02)
- [24].中国垃圾填埋场恶臭影响人口和人群活动研究[J]. 环境工程 2016(02)
- [25].垃圾填埋场用地的规划修复与再生——基于慢发性技术灾害视角的欧美案例研究[J]. 上海城市规划 2016(01)
- [26].简易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7)
- [27].上海黎明垃圾填埋场景观生态规划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16(27)
- [28].北京市垃圾填埋场修复技术及发展趋势[J]. 辽宁化工 2014(11)
- [29].基于垃圾填埋场设计的优化对策探析[J]. 门窗 2014(11)
- [30].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源的研究[J]. 科技与企业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