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问卷法,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伟,林静,李阿特,马海珊[1](2018)在《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调查运用问卷法,以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为测量工具,对16所学校6123名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进行调查,并通过差异显着性检验对不同特征学生群体的求助态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存在性别、户籍、学历,有无接受助学金和是否有过学干经历5方面的差异,尤以性别差异和学干经历差异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8年32期)
冯凤莲,王在然,冯振宁[2](2016)在《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性别差异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医学文献库及二次资源。检索词选择有关心理服务及相关主题的术语,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调查量表均使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ATSPPHS)中文修订版,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定,同时记录文献特征,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共有11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量表使用一致的10篇共计5 258人纳入Meta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总得分较男性高,对心理帮助个人需求的认识、对心理治疗耻辱的容忍性、人际开放性及对心理健康专家能力的信心4个维度的调查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P值均<0.05)。结论性别在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6年03期)
张潮,马茜芝,高洁丽[3](2015)在《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是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与其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和人格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较少的大学生对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持消极态度,反之,则持积极态度。大学生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与外显态度有显着的正相关;精神质与外显态度存在显着负相关;内外倾与外显态度相关不显着,与内隐态度有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徐燕,李瑾[4](2013)在《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为促进社区居委会工作者的求助行为,更好的利用精神卫生服务,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对201名社区居委会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1.在性别上,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上存在显着差异。女性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总分、自我认知、社会成见、人际开放、信任性方面显着高于男性,P<0.001,P<0.01,P<0.05;2.不同婚姻状态的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量表的社会成见分量表上具有显着差异,F=3.607,P<0.01,其中已婚的社区居委会工作者的社会成见分数显着高于未婚和离婚者,而丧偶的社区居委会工作者的社会成见分数显着高于未婚和离婚者,P<0.01,P<0.05。结论: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存在人口统计学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3年17期)
蔡燕飞[5](2012)在《高中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态度是一种带有个体主观且相对稳定的反应性。当态度主体对特定客体作出态度评价的时候,主体的概念体系中必将有双重态度,即主体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这两种态度,这种双重态度现象在研究主体对客体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的时候尤其普遍存在。而内隐态度,即态度主体过去的经验,以及过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客体的已有态度,经过沉淀积累,无意识的潜在影响着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情感反应,以及行为反应。态度主体外显态度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社会期许的影响,而其内隐态度则会不受外界影响,而会保持的比较稳定。所以,在考察中学生对专业心理求助的真实态度上,不仅要从其外显态度上探究也要考察其内隐态度,才能对中学生态度进行全面的研究。本研究对天津市双港中学全体高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普查,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被试50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对其进行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测量,探讨其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其中研究一是对被试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研究采用问卷施测;研究二则是根据SC-IAT实验范式,对内隐态度研究的实验采用Eprime2.0进行编程,并采用2(心理健康水平:高,低)×2(属性维度:积极,消极)的被试内实验设计。研究发现:(1)高中生对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在外显测量结果上表明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外显态度积极,同时,内隐测量结果表明其内隐态度上也是积极的;(2)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外显测量上,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高的高中生态度比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低的高中生态度更加积极;在内隐测量上,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高的高中生态度比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低的高中生态度更加积极;(3)高中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和内隐态度是独立的结构。(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刘邦惠,纪玲玲[6](2011)在《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双重态度模型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否一致,研究分别采用态度问卷和SC-IAT对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为积极的。男生外显态度显着低于女生,而男女生内隐态度之间无显着差异;(2)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两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结构;(3)SC-IAT可以真实反映被试的内隐态度,作为内隐态度测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周肖榕,STUDART,Cecilia,施琪嘉[7](2010)在《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负性心态、应对方式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负性心态、应对方式以及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某大学医学院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受试714人,男生364人,女生350人,年龄16~28岁,抽样涵盖了该医学院所有专业的不同年级。用标准抑郁焦虑紧张量表(Depression,Anxiety,StressScale42,DASS-42)、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e Coping Strategy Questionnaire,SCSQ)和心理健康服务求助态度量表(Inventory of Attitudes Toward Seek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s,IASMHS)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测评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负性心态、应对方式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并根据DASS-42的分级,将受试分为有心理问题组(n=102)和无心理问题组(n=612),观察两组被试对待专业性心理求助的不同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女生在DASS-42的紧张维度和IASMHS总分及心理开放程度、不在意社会污名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男生[如,紧张维度(12.1±6.9)vs.(10.8±7.0),P<0.05]。无心理问题组SCSQ的积极应对得分和IASMHS总分及心理求助倾向、不在意社会污名维度得分均高于有心理问题组[如,IASMHS总分(41.8±9.1)vs.(38.9±9.3),P<0.01],而SCSQ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有心理问题组[(7.9±3.7)vs.(10.0±4.0),P<0.001]。(2)对无心理问题组,性别(β=0.179)、紧张水平(β=-0.116)、消极应对(β=-0.190)和积极应对(β=0.199)与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有关(均P<0.01),而有心理问题组,仅有积极应对(β=0.277,P<0.05)和家庭收入(β=0.244P<0.05)与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有关。结论:寻求专业性心理求助的态度与性别、负性心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无心理问题组的医学专业学生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寻求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水平也更高。有无心理问题的医学生群体在寻求专业性心理求助的态度上预测因素有所不同,面临心理问题的学生态度更偏重可行性。实际工作中应更多关注男性医学生,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引导学生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纪玲玲[8](2010)在《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大学生这个规模庞大、身份特殊的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所导致的大学生伤人、自杀事件屡见不鲜。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不积极地寻求专业性帮助或治疗,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的心理乃至生理健康,也势必会对周围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来访者因素是专业心理服务的最重要因素,来访者对心理服务的态度直接影响其是否会做出求助行为。因此,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迫切需要了解掌握的问题。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两个态度问卷对200名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进行外显测量,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对其求助态度进行内隐测量,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进行更加合理的描述以及解释。研究发现,(1)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测量结果表现出积极态度,内隐测量结果也表现出积极态度。说明大学生已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专业性心理帮助的科学性,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大学生愿意寻求专业性的心理帮助。(2)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外显测量上,男生态度显着低于女生态度:问卷1(t=-3.11,p=.00);问卷2(t=-3.26,p=.00)。而在内隐测量上,男生态度与女生态度之间无显着差异:总SC-IAT(t=1.78,p=.08);情感SC-IAT(t=1.46,p=.15);认知SC-IAT(t=1.08,p=.28);行为SC-IAT(t=1.96,p=.05)。说明在对心理求助的态度方面,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加可能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高校心理工作者应对男生心理状态给予更多注意。(3)大学生对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外显测量结果与内隐测量结果之间是不同的、相互独立的两个结构。只有同时进行外显测量与内隐测量,才能更好地对态度进行描述和解释。(4)SC-IAT可以有效测量出被试的内隐态度,作为内隐态度测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10-04-01)
郝志红,梁宝勇[9](2007)在《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7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作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以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为因变量,进行性别(2)×专业(2)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的主效应显着,F(1,615)=3.294,P=0.050。专业的主效应显着,F(1,615)=20.896,P=0.001。性别和专业的交互效应没达到显着性水平,F(1,615)=1.890,P=0.170。以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为因变量,回归分析结果得出R=0.636,R2=0.405,F=29.641,P=0.001,说明建立的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结论:①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有显着预测作用的变量按预测作用大小排序依次是:是否求助过、依赖的自我结构、自我隐藏度、专业、内控性和性别。②女生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比男生积极。③文体艺术类学生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比非文体艺术类学生积极。④自我结构是相互依赖的人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积极。⑤自我隐藏度高的人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消极。⑥内控者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消极。(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徐丽[10](2007)在《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一个人出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或情绪困扰,向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称为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本研究在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问卷进行修订的基础之上,探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自我表露和人格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且试图通过团体干预来提高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促进大学生的求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与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均有显着地负相关;人格维度中的内外倾与自我表露呈显着正相关;神经质与自我表露呈显着负相关;大学生对不同目标人的自我表露存在显着性差异;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存在性别差异;(2)前后测结果表明干预班的求助态度后测与前测结果有显着差异;对照班的求助态度前后测也存在差异;干预班的后测结果求助态度显着高于对照班后测结果。(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考察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医学文献库及二次资源。检索词选择有关心理服务及相关主题的术语,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调查量表均使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ATSPPHS)中文修订版,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定,同时记录文献特征,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共有11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量表使用一致的10篇共计5 258人纳入Meta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总得分较男性高,对心理帮助个人需求的认识、对心理治疗耻辱的容忍性、人际开放性及对心理健康专家能力的信心4个维度的调查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P值均<0.05)。结论性别在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世伟,林静,李阿特,马海珊.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调查研究[J].管理观察.2018
[2].冯凤莲,王在然,冯振宁.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性别差异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
[3].张潮,马茜芝,高洁丽.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徐燕,李瑾.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
[5].蔡燕飞.高中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6].刘邦惠,纪玲玲.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双重态度模型的建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周肖榕,STUDART,Cecilia,施琪嘉.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负性心态、应对方式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
[8].纪玲玲.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
[9].郝志红,梁宝勇.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
[10].徐丽.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