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凤眼莲的种内基因型差异与入侵模式

水生植物凤眼莲的种内基因型差异与入侵模式

论文摘要

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的水生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在花部结构上有三种花型(L、M和S),故其配殖系统(mating system)为典型的三型花柱(tristyly)。但在入侵地区,它却常只有M和L两种花型,其中尤以M型占据绝对优势,使有性繁殖水平大为下降。为了解释凤眼莲在入侵过程中,花型频率为何发生变化以及该变化对其在入侵地的适应性进化上有何影响,作者在中国西南的两个居群中连续两年开展了野外生长和人工授粉实验,对比分析水面和泥地两类不同生境中M和L在克隆生长、生物量积累以及有性繁殖水平等方面的异同,并利用RAPD、ISSR片段比较了具M型和L型花植物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水平。对三型花柱这一长期引人注目的遗传模式的分子位点也尝试了连锁片段的克隆和测序。克隆生长的对比实验发现,在2004年,漂浮生长的M个体平均克隆分株数为25.37,L为21.20,前者显示较强的克隆生长能力(t=2.252, P< 0.05);2005年的实验再次证实M(每个个体19.83个分株)比L(每个个体15.53分株)表现出了显著较强的克隆优势(t=2.631,P<0.001)。M较L多产生克隆约24%。但在岸边泥地上固着生长时,2004年L个体平均克隆分株为16.20,M为10.17个分株。L表现出了更强的克隆生长能力(t=4.788,p<0.001),与漂浮生长状况下的情形恰恰相反,暗示M与L个体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态位分化。这种分化可能是在入侵过程中形成的,也可能反映了原产地亚马孙流域旱涝交替造成的固着生长与漂浮生长交替发生的种内适应性。生物量(干重)的对比分析发现,M个体在漂浮生长和固着生长的情况下都比L有着更高的生物量积累(漂浮生长实验:t=6.173,p<0.005(2004年);t=6.99,p<0.001(2005年)。固着生长实验:t=4.029,p<0.001)。生物量对凤眼莲的竞争和过冬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较大的生物量积累可能是M个体在当地气候和环境中逐渐适应的一个结果。有性繁殖的实验包括了实验个体的花序数与花朵数、自交与异交人工授粉的结实情况以及种子萌发率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M和L个体在花序数和花朵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M个体在自交和异交的种子产量上比L略高,尤其是自交的种子产量,M显著高于L(M平均每个蒴果的自交种子产量为139.8,L为76.2)。以各100粒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发现两花型之间在种子萌发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M而言,其自交种子产量远大于异交种子产量(139.8 vs. 93.3),且种子萌发率也略大于异交的种子萌发率(自交种子萌发率45.47%,异交种子萌发率30.73%)。结合以上的实验结果,本文认为M基因型优势的形成可能与M个体与当地环境长期适应导致的生长与繁殖上的优势有关。M的本地适应性是建立在特定的遗传背景上时,异交反而会破坏这种遗传组合,造成远交衰退。对40个M和30个L个体进行20个RAPD引物和20个ISSR引物的遗传分析时发现,所有个体在RAPD表型上没有区别,但是在M中出现了3个ISSR表型,在L中出现了2个ISSR表型。本文还尝试利用RAPD技术扫描与三型花柱的遗传位点连锁的DNA片段。在146个RAPD随机引物中,初步发现两个候选片段,一个750bp,另一个2 000bp;已对它们进行了克隆、测序。这些初步实验表明凤眼莲在我国的入侵可能伴随着基因型的差异表现和居群遗传分化,这种基因型的差异表现对该植物的成功入侵具有作用。其中,花型为M的个体的优势生长解释了

论文目录

  • 摘 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1章 背景信息与研究基础
  • 1.1 凤眼莲的生物学特性
  • 1.2 凤眼莲的三型花柱
  • 1.3 凤眼莲的入侵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凤眼莲不同基因型的克隆生长、生物量与有性繁殖
  • 2.1 实验地点
  • 2.2 实验方法
  • 2.3 数据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凤眼莲不同基因型的遗传变异水平
  • 3.1 实验方法
  • 3.2 数据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凤眼莲三型花柱遗传位点的克隆与测序
  • 4.1 实验方法
  • 4.2 研究结果
  • 4.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总结——兼论入侵控制策略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沙棘克隆生长格局对不同灌水强度的响应[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9)
    • [2].克隆生长对被子植物传粉过程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18(05)
    • [3].克隆生长对入侵植物剑叶金鸡菊交配系统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4(05)
    • [4].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灌水强度的响应规律及其激素调控机制[J]. 生态学报 2018(14)
    • [5].亚高山针叶林冠下缺苞箭竹的克隆生长[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08)
    • [6].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垂直带植被移地试验中鹅绒委陵菜克隆生长特征[J]. 西北植物学报 2009(10)
    • [7].陕北沙区天然臭柏克隆生长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11)
    • [8].海草克隆性及其种群遗传效应[J]. 生态学报 2009(07)
    • [9].光资源强度变化对结缕草植株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4(04)
    • [10].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棉刺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20)
    • [11].脱落酸对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控机制的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3)
    • [12].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J]. 西部林业科学 2014(03)
    • [13].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J]. 青海草业 2013(02)
    • [14].垂直切根可以改善松嫩草地羊草生长[J]. 草业科学 2017(05)
    • [15].从系统角度分析克隆生长对婆婆纳属植物适应性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16(04)
    • [16].遮阴和干旱对荩草克隆生长和有性繁殖及权衡关系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9(02)
    • [17].海草植株扩繁理论及其定植效应的研究进展[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4)
    • [18].华中神农箭竹更新幼龄地下茎伸长规律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05)
    • [19].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铅污染芦苇克隆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8(06)
    • [20].周期性去叶对地毯草克隆生长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1(03)
    • [21].贺兰山丁香自然居群克隆生长格局及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植物科学学报 2013(01)
    • [22].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土壤含水率的需求动态[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3)
    • [23].适沙植物——杨柴生理生态学特征研究进展[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03)
    • [24].克隆植物的空间遗传结构[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5)
    • [25].大叶藻的克隆生长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3(11)
    • [26].木本克隆植物中国沙棘种群林缘扩散规律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27].匍匐茎克隆植物蛇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2)
    • [28].不同实验处理对头花蓼克隆生长特性及繁殖分配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05)
    • [29].干旱胁迫对沙棘克隆生长的影响[J]. 林业调查规划 2018(06)
    • [30].火炬树横走侧根不定芽的发生及其形态解剖学特性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6(03)

    标签:;  ;  ;  ;  ;  

    水生植物凤眼莲的种内基因型差异与入侵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