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引导加载论文-万勇利,韩纪晓,赵为志,陈兴林

程序引导加载论文-万勇利,韩纪晓,赵为志,陈兴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程序引导加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SP,EMIF,FLASH,自动加载

程序引导加载论文文献综述

万勇利,韩纪晓,赵为志,陈兴林[1](2016)在《DSP用户程序二次引导加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DSP芯片功耗低,具有很高的运算处理能力,且其EMIF接口可以实现与外部存储扩展的无缝连接。但是DSP本身没有足够的ROM来存放用户程序,这使得在DSP重新上电后,用户加载的程序会丢失,需要重新在线烧写,十分不便。本文介绍一种利用EMIF的FLASH存储扩展来实现用户程序自动加载的方法。用户程序二次引导加载即通过两次程序的引导加载实现上电后在DSP内自动运行用户程序。两次程序引导分别为:一:实现搬运功能的程序加载;二:用户编写程序加载。(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8期)

汪庆武,郇钲,黎泽清,张德平[2](2016)在《基于SPI接口DSP程序引导加载方法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TMS320F281x DSP内部FLASH无法满足空间应用抗辐照指标要求,进而需要直接从外部高可靠性存储空间引导加载的问题,介绍了TMS320F281x DSP的引导加载模式、EEPROM的接口电路和引导加载的数据流格式,最后给出基于SPI接口的DSP程序引导加载方法和实现过程,较好地解决了该DSP从外部存储引导加载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王哲宇,朱诗倩,刘锦高[3](2013)在《嵌入式引导加载程序的可裁剪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嵌入式系统的不断发展,系统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变得日益重要,文中针对Cortex M3内核,从Boot Loader的原理出发,详细分析了Stellaris Boot Loader源代码及其应用要点并举出了实例,同时探讨了其可裁剪性与可移植性,初步提出了可靠并安全地移植Boot loader的方法和相关注意点。(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3年07期)

李猛[4](2012)在《无纸记录仪验证平台引导加载程序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入式系统开发中通常会涉及到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硬件处理器平台,然而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能够正常工作在所有的处理器硬件平台上,这是由于引导加载程序不具通用性而且完全依赖于特定的硬件平台存在而决定的。引导加载程序作为最底层的软件部分存在,在嵌入式设备正常启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针对不同处理器开发出相应引导加载程序,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启动并引导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和根文件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构建项目中嵌入式无纸记录仪V&V软件可靠性验证平台的引导加载程序,依据验证平台的具体硬件配置来设计和实现适合它的引导加载程序。通过该引导加载程序可以完成无纸记录仪验证平台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初始化、引导并加载特定于该平台而裁剪定制的Linux内核代码和相应的根文件系统,以便最终能够成功在验证平台上运行应用层的软件可靠性验证程序。本文中通过对BootLoader研究分析,概述了BootLoader相关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和主要功能,分析了它的启动过程,给出了BootLoader与内核的交互方式,并依据于项目中要求给出了验证平台引导加载程序的软硬件环境的搭建过程,详细的给出了系统交叉编译工具链、NFS网络文件系统、TFTP文件传输协议和串口终端程序的配置过程。本文的主要实现方法是以U-boot这一典型的BootLoader为基础,首先在它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具备引导和加载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功能的最基本的BootLoader,然后逐步增强它的扩展功能来实现更为强大复杂的功能。文中的主要扩展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验证平台启动时BootLoader能够自动识别平台中Flash类型,即可以判断启动代码是从Nand Flash还是Nor Flash中启动的,增强了系统移植的灵活性;其次,增添了BootLoader对验证平台中DM9000网卡驱动程序的支持,使系统能够通过TFTP网络协议来传输文件,大大提高了平台与宿主机之间传输文件的效率。最后,实现了BootLoader对Yaffs2文件系统镜像文件烧写功能的支持,使系统可以不必再通过JTAG接口来向无纸记录仪验证平台中Flash存储器烧录数据,而是直接通过BootLoader文件相关的操作命令来实现即可。本文最终完成一个可以实现无纸记录仪验证平台硬件和软件环境初始化、引导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和根文件系统并支持系统启动时自动识别系统Flash类型、支持DM9000网卡芯片和直接烧写Yaffs2文件系统镜像文件的BootLoader。(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2-12-20)

张丹,时良平,杨军[5](2012)在《嵌入式系统引导加载程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Linux由于自身的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嵌入式设备中,其中引导程序是内核启动前很重要的阶段。本文对嵌入式系统中RBL,UBL,U-BOOT叁级引导程序作了整体的描述,并最终引导内核启动,并成功运行所编写测试程序。(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2年07期)

郭锋,袁国良,王丽芳[6](2011)在《嵌入式Linux引导加载程序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数的嵌入式Linux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都是基于开发应用的引导代码,做成产品需要裁剪。为了减少Bootloader的代码容量,加快系统启动速度,以S3C2440开发板硬件特点和嵌入式Linux启动需求的两个方面为主进行了Bootloader的分析与设计。并提出了一种设计Bootloader的一般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编写的Bootloader大小不足4k。(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1年11期)

王伏,张忠能,杭勇[7](2011)在《基于CAN总线的电控单元程序,引导加载功能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序的引导装载功能是嵌入式系统的一个必备功能。针对发动机电控单元的特点,设计出基于车辆标准传输总线CAN总线和标准诊断协议ISO15765协议的电控单元引导加载功能。实现了控制软件和标定数据的自动下载和更新,电控单元内部程序的跳转控制功能,提高了电控单元的生产和维护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11年09期)

袁叁男[8](2011)在《基于PowerPC440EPx的嵌入式系统引导加载程序的移植和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导加载程序是计算机系统加电后运行的第一段程序代码,负责系统硬件的初始化和加载操作系统,它和系统硬件结构密切相关.针对一个基于PowerPC440EPx处理器的应用系统平台,进行了U-Boot移植,介绍了该系统的特性、处理器引导加载程序设计和移植方法,以及U-Boot参数的设置和系统上电参数的配置等.(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张磊[9](2008)在《PowerPC平台引导加载程序的移植》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是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第一个环节,它把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衔接在一起,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后续开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U-Boot是目前比较流行且功能强大的Boot Loader,支持种类繁多的体系结构,尤其对PowerPC提供了完善的支持。MPC8548E是基于E500v2内核,并提供多种接口控制器的处理器。详细介绍了在基于MPC8548 CPU的SBC8548E开发板上Boot Loader的移植过程。(本文来源于《声学与电子工程》期刊2008年04期)

陈艳[10](2006)在《引导加载程序vivi的分析和移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ootloader是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第一个环节,它将软硬件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对于一个嵌入式设备后续的软件开发至关重要。本文以S3C2410x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为基础,对嵌入式系统中的一款Bootloader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对vivi的分析过程中,探讨了vivi在S3C2410x处理器上的移植。(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应用》期刊2006年11期)

程序引导加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TMS320F281x DSP内部FLASH无法满足空间应用抗辐照指标要求,进而需要直接从外部高可靠性存储空间引导加载的问题,介绍了TMS320F281x DSP的引导加载模式、EEPROM的接口电路和引导加载的数据流格式,最后给出基于SPI接口的DSP程序引导加载方法和实现过程,较好地解决了该DSP从外部存储引导加载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程序引导加载论文参考文献

[1].万勇利,韩纪晓,赵为志,陈兴林.DSP用户程序二次引导加载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6

[2].汪庆武,郇钲,黎泽清,张德平.基于SPI接口DSP程序引导加载方法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2016

[3].王哲宇,朱诗倩,刘锦高.嵌入式引导加载程序的可裁剪性分析[J].信息技术.2013

[4].李猛.无纸记录仪验证平台引导加载程序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理工大学.2012

[5].张丹,时良平,杨军.嵌入式系统引导加载程序分析[J].软件.2012

[6].郭锋,袁国良,王丽芳.嵌入式Linux引导加载程序分析与设计[J].信息技术.2011

[7].王伏,张忠能,杭勇.基于CAN总线的电控单元程序,引导加载功能开发[J].微型电脑应用.2011

[8].袁叁男.基于PowerPC440EPx的嵌入式系统引导加载程序的移植和配置[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1

[9].张磊.PowerPC平台引导加载程序的移植[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8

[10].陈艳.引导加载程序vivi的分析和移植研究[J].电子设计应用.2006

标签:;  ;  ;  ;  

程序引导加载论文-万勇利,韩纪晓,赵为志,陈兴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