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试验设计法论文-唐广军,孙本惠

直接试验设计法论文-唐广军,孙本惠

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接试验设计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接试验设计,SAS,优化,聚偏氟乙烯

直接试验设计法论文文献综述

唐广军,孙本惠[1](2004)在《用计算机直接试验设计法及SAS软件优化PVDF/PMMA合金膜制备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机直接试验设计法(Random-Design)设计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erylate,PMMA)合金膜相转化法制膜工艺方案,再通过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SA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用于表征膜选择性和渗透性的膜表面平均孔径和膜水通量的最优坷归模型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通过该模型来优化制膜工艺,可使膜的渗透通量提高95%,膜表面平均孔径从0.40μm 减少至0.2μm,实现膜的选择性与渗透性同时提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4年04期)

杜守颖[2](2004)在《直接试验设计法应用于抗宫炎片复方组成及制剂成型工艺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法定的处方与制法大量生产的药品,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国医疗用药和制药工业技术的水平,我国现有8000多种中成药,在国内医疗保健中占有一定位置,是治病救人,康复保健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上的覆盖率仅为3%,5%,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成药的处方虽然多数是科学的,合理的,但不一定是最优的,如一次给药剂量大,制剂成型困难,患者难以接受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不够,药用辅料,制药技术与装备落后,造成剂型外观不美,质量不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因此,我们提出中成药的再优化研究理念,所谓中成药的再优化是以目前已上市的,确有疗效的中成药为研究对象,以全面提高中成药疗效及质量为目的,采用数学中的最优化设计技术设计实验方案,对其药物组成及剂量,剂型,提取工艺,成型工艺进行系统性优化研究 本课题采用的,直接试验设计技术,Direct Experimental Design 简称DED是由张学中教授历时十几载,在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的基础上提出的,直接试验设计的原理,数学模型及以五种优良性准则作为评价试验点均匀性标准的立论依据已得到证明,以该方法筛选的试验方案比均匀设计的优良性好,比正交设计的试验次数少,是一种优良的设计方法探索该法在中成药研究领域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对提高研究水平,降低研究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旨在探讨直接试验设计技术在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制剂工艺研究中的可行性,先进性,以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中成药,抗宫炎片为研究对象,运用直接试验设计技术,对其处方进行优化研究,对通过优化研究组成的新处方和原处方进行主要药效学的对比研究及作用机理探讨,并运用直接试验设计技术,对制剂成型工艺进行研究本研究实验分为叁部分1,运用直接试验设计法优化抗宫炎片处方1.1 目的抗宫炎片收载于卫生部原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功能主治为清湿热,止带下用于因慢性宫颈炎引起的湿热下注,赤白带下,宫颈糜烂,出血等症,目前的抗宫炎片由于提取方法,成型工艺落后,药材耗用量多,一次服用量大,疗效一般,本实验采用直接试验设计法,对抗宫炎片处方进行优化1.2 方法首先对其药味组成及剂量进行实验研究方案设计,以组成抗宫炎片处方的3味药为因素分别设计5,6,3个水平,运用计算机RDZ软件计算,得到此实验方案,只需6次实验,实验次数比正交试验设计少,优良性比均匀试验设计好按照此实验方案进行针对大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的药效学实验,通过实验得到了反映各组大鼠肉芽重量的实验数据,以药味,药量的不同组合为自变量,大鼠肉芽重量指标为响应变量,借助SAS系统进行多种方法的统计分析,判断方中药味对于药效指标的影响情况预测出药效指标更好的药味与药量组合,再结合中医药理论对带下病病因病机的分析,与现<WP=5>代医学对慢性宫颈炎的认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有两味药对药效指标显正相关,一味药呈负相关,据此确定出药物组成,选择叁个不同剂量得到叁个新处方,分别对叁个新处方抗宫炎片原方,阳性药物醋酸泼尼松龙进行大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的药效学实验1.3 结果结果表明,重组的新方由3味药减少到2味药,而且药物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抗宫炎片组药效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都有显着性统计差异(p<0.01)可以证实受试药物具有减轻大鼠慢性肉芽肿的药效作用,但从均值分析,中剂量组的药效作用最强,优于抗宫炎片组1.4 结论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相符,初步证明了运用直接试验设计优化中成药处方的可行性2,抗宫炎片优化处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和作用机理探讨2.1 目的研究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对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理2.2 试验方法与结果通过采用二甲苯致小白鼠耳廓肿胀的测定,观察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对二甲苯致小白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结果显示,抗宫炎片优化处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药效作用最强(p<0.01),中低剂量组药效作用次之(p<0.05).低剂量组,抗宫炎片原方组未观察到抑制小鼠耳肿胀的药效作用受试药物组之间有量效关系,说明受试药物具有抑制小鼠耳肿胀的药效作用通过给大鼠皮下置入塑料纽扣,致成大鼠慢性肉芽肿模型,观察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对大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宫炎片优化处方与西药对照药作用趋势一致,说明本次试验药物剂量选择比较合适,并且高,低剂量组间有量效差异,组间比较,p<0.05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各剂量组,除低剂量组外,其药效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都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可以证实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具有减轻大鼠慢性肉芽肿的药效作用,从剂量分析显示,该药的临床用药剂量在中低剂量组剂量与高剂量组剂量之间为宜通过给大鼠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溶液0.1ml引起大鼠足跖肿胀,观察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药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中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和中低剂量组在五个观测点都有统计差异,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0.5,1,5,7h,四点有统计差异,另外受试药物存在有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4-05-01)

直接试验设计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法定的处方与制法大量生产的药品,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国医疗用药和制药工业技术的水平,我国现有8000多种中成药,在国内医疗保健中占有一定位置,是治病救人,康复保健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上的覆盖率仅为3%,5%,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成药的处方虽然多数是科学的,合理的,但不一定是最优的,如一次给药剂量大,制剂成型困难,患者难以接受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不够,药用辅料,制药技术与装备落后,造成剂型外观不美,质量不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因此,我们提出中成药的再优化研究理念,所谓中成药的再优化是以目前已上市的,确有疗效的中成药为研究对象,以全面提高中成药疗效及质量为目的,采用数学中的最优化设计技术设计实验方案,对其药物组成及剂量,剂型,提取工艺,成型工艺进行系统性优化研究 本课题采用的,直接试验设计技术,Direct Experimental Design 简称DED是由张学中教授历时十几载,在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的基础上提出的,直接试验设计的原理,数学模型及以五种优良性准则作为评价试验点均匀性标准的立论依据已得到证明,以该方法筛选的试验方案比均匀设计的优良性好,比正交设计的试验次数少,是一种优良的设计方法探索该法在中成药研究领域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对提高研究水平,降低研究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旨在探讨直接试验设计技术在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制剂工艺研究中的可行性,先进性,以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中成药,抗宫炎片为研究对象,运用直接试验设计技术,对其处方进行优化研究,对通过优化研究组成的新处方和原处方进行主要药效学的对比研究及作用机理探讨,并运用直接试验设计技术,对制剂成型工艺进行研究本研究实验分为叁部分1,运用直接试验设计法优化抗宫炎片处方1.1 目的抗宫炎片收载于卫生部原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功能主治为清湿热,止带下用于因慢性宫颈炎引起的湿热下注,赤白带下,宫颈糜烂,出血等症,目前的抗宫炎片由于提取方法,成型工艺落后,药材耗用量多,一次服用量大,疗效一般,本实验采用直接试验设计法,对抗宫炎片处方进行优化1.2 方法首先对其药味组成及剂量进行实验研究方案设计,以组成抗宫炎片处方的3味药为因素分别设计5,6,3个水平,运用计算机RDZ软件计算,得到此实验方案,只需6次实验,实验次数比正交试验设计少,优良性比均匀试验设计好按照此实验方案进行针对大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的药效学实验,通过实验得到了反映各组大鼠肉芽重量的实验数据,以药味,药量的不同组合为自变量,大鼠肉芽重量指标为响应变量,借助SAS系统进行多种方法的统计分析,判断方中药味对于药效指标的影响情况预测出药效指标更好的药味与药量组合,再结合中医药理论对带下病病因病机的分析,与现<WP=5>代医学对慢性宫颈炎的认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有两味药对药效指标显正相关,一味药呈负相关,据此确定出药物组成,选择叁个不同剂量得到叁个新处方,分别对叁个新处方抗宫炎片原方,阳性药物醋酸泼尼松龙进行大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的药效学实验1.3 结果结果表明,重组的新方由3味药减少到2味药,而且药物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抗宫炎片组药效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都有显着性统计差异(p<0.01)可以证实受试药物具有减轻大鼠慢性肉芽肿的药效作用,但从均值分析,中剂量组的药效作用最强,优于抗宫炎片组1.4 结论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相符,初步证明了运用直接试验设计优化中成药处方的可行性2,抗宫炎片优化处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和作用机理探讨2.1 目的研究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对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理2.2 试验方法与结果通过采用二甲苯致小白鼠耳廓肿胀的测定,观察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对二甲苯致小白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结果显示,抗宫炎片优化处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药效作用最强(p<0.01),中低剂量组药效作用次之(p<0.05).低剂量组,抗宫炎片原方组未观察到抑制小鼠耳肿胀的药效作用受试药物组之间有量效关系,说明受试药物具有抑制小鼠耳肿胀的药效作用通过给大鼠皮下置入塑料纽扣,致成大鼠慢性肉芽肿模型,观察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对大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宫炎片优化处方与西药对照药作用趋势一致,说明本次试验药物剂量选择比较合适,并且高,低剂量组间有量效差异,组间比较,p<0.05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各剂量组,除低剂量组外,其药效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都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可以证实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具有减轻大鼠慢性肉芽肿的药效作用,从剂量分析显示,该药的临床用药剂量在中低剂量组剂量与高剂量组剂量之间为宜通过给大鼠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溶液0.1ml引起大鼠足跖肿胀,观察抗宫炎片优化处方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药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中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和中低剂量组在五个观测点都有统计差异,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0.5,1,5,7h,四点有统计差异,另外受试药物存在有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接试验设计法论文参考文献

[1].唐广军,孙本惠.用计算机直接试验设计法及SAS软件优化PVDF/PMMA合金膜制备工艺[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4

[2].杜守颖.直接试验设计法应用于抗宫炎片复方组成及制剂成型工艺的优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标签:;  ;  ;  ;  

直接试验设计法论文-唐广军,孙本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