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余震的记录值分析

关于地震余震的记录值分析

论文摘要

地震是一种无法回避的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给人类生存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国内外地震序列研究主要表现在地震序列类型特征研究、地震序列背景与形成机理分析、地震余震序列时空强概率分布特征研究等三方面。本文利用记录值的理论对地震余震数据做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地震数据来源、余震序列的研究方法及现状等。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线性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并根据线性回归理论,得到了非线性函数拟合表。其次,论述了记录值的基本结果,包括相关定义,性质和矩等;最后,分析了指数分布的极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估计,为第三部分的数据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了汶川地震余震的空间、时间特点及规律,制作了强余震分布图和余震频度图;又运用传统的h值判别法、灰色预测方法判断汶川地震震型,并分析了余震序列,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不是很理想;最后,本文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2008年5月12日至9月28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汶川地震余震数据近似服从指数分布,并对其分布进行了检验,进而把理论上的结果应用于汶川地震余震数据,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处理,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数据来源
  • 1.3 余震序列研究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方法
  • 1.3.1 h值判别法
  • 1.3.2 极限时间法
  • 1.3.3 自然类比法
  • 1.3.4 灰色预测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预备知识
  • 2.1 线性回归模型
  • 2.1.1 参数估计
  • 2.1.2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 2.1.3 非线性下的最小二乘拟合
  • 2.2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模型
  • 2.2.1 一般模型
  • 2.2.2 趋势项、季节项和随机项分解
  • 2.2.3 ARMA模型
  • 第3章 记录值相关理论
  • 3.1 基本概念
  • 3.1.1 记录值
  • 3.1.2 记录时间
  • 3.1.3 记录增量
  • 3.1.4 古典模型下的记录值
  • 3.1.5 记录值的矩
  • 3.2 离散分布下记录值的渐近分布
  • 3.3 极大似然估计
  • 3.3.1 单参数指数分布
  • 3.3.2 双参数指数分布
  • 3.3.3 正态分布
  • 3.4 指数分布的贝叶斯估计和预测
  • 3.4.1 贝叶斯估计
  • 3.4.2 贝叶斯预测
  • 第4章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实例分析
  • 4.1 汶川地震余震分析
  • 4.1.1 余震时间序列
  • 4.1.2 余震的空间分布
  • 4.1.3 震型的判断
  • 4.2 汶川地震强余震分析
  • 4.3 h值判别法分析
  • 4.4 灰色预测方法分析
  • 4.5 等间隔时间序列分析
  • 4.6 记录值方法分析
  • 4.6.1 数据分析
  • 4.6.2 分布检验
  • 4.6.3 曲线拟合并预测汶川地震余震震级
  • 4.7 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余震作品[J]. 人民司法 2020(12)
    • [2].唐山大地震余震?专家:持续上百年都正常[J]. 科学大观园 2020(15)
    • [3].地震逃生记 第5章 可怕的余震[J]. 读写算(科技知识动漫) 2013(12)
    • [4].二十三秒·三十二年[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0(10)
    • [5].余震[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08(07)
    • [6].主余震作用下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易损性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2)
    • [7].意大利科学家创建新型地震余震预报系统[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10)
    • [8].笑中带泪,看震不垮的川式幽默[J]. 杂文选刊(中旬版) 2008(07)
    • [9].余震频繁发生,该做哪些准备[J]. 生命与灾害 2013(05)
    • [10].余震 创造“不老神”的神话[J]. 绿色中国 2010(04)
    • [11].汶川地震余震研究[J]. 硅谷 2009(20)
    • [12].如果被压怎么办[J]. 中国科技产业 2008(05)
    • [13].地震后自救要点[J]. 湖南农机 2008(06)
    • [14].在余震中为十几万人生命保驾护航[J]. 工程机械 2008(07)
    • [15].余震防范知识[J]. 物理教学探讨 2008(14)
    • [16].认识“地震后的幽灵”——余震[J]. 地理教育 2013(Z1)
    • [17].震后自救时的五项注意[J]. 解放军健康 2008(04)
    • [18].余震(三章)——写给2008.5.12[J]. 散文诗世界 2008(08)
    • [19].浅析《余震》的时间和空间维度[J]. 名作欣赏 2012(02)
    • [20].余震 “震后幽灵”[J]. 建筑工人 2011(08)
    • [21].余震后,我们继续战斗![J]. 新闻与写作 2008(06)
    • [22].华北地区震后早期余震概率预测策略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08)
    • [23].论《余震》的空间叙事艺术[J]. 商洛学院学报 2015(05)
    • [24].俯冲带上特大地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对后续余震触发效果的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9)
    • [25].历史地震之余震参数的复核方法[J]. 中国地震 2009(02)
    • [26].四川3次7级以上地震序列和余震分布特征的对比[J]. 四川地震 2009(04)
    • [27].震后如何自救[J]. 中国水利 2008(10)
    • [28].带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主余震易损性分析[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7)
    • [29].余震发生的原因[J]. 物理教学探讨 2009(33)
    • [30].数字[J]. 学习博览 2008(06)

    标签:;  ;  ;  ;  ;  

    关于地震余震的记录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