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后溪中学361000
摘要:生活语文,也叫素质语文,也是语文教育。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语文知识的教学,从事“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师不是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全面实施“语文教育”,实施“生活语文”,优化课堂语文教学。文章从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训练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生活语文对优化课堂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打破生活语文之间的壁垒,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模式,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语文优化课堂语文教学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学生收获的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丰富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育性、生活性。语文的教育性、生活性等不是外部力量所强加的,是语文本身所蕴含的。而我们的语文教学较多关注字、词、句、章的理解和运用,关注语法、结构、写法等基础知识浅层的理解和运用,将语文中所蕴含的教育性、人文性等深深埋藏起来,成为长期搁浅的扁舟。
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实施生活语文,让生活语文优化语文课堂,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育必须是生活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扎根生活的土壤,应注意阅读与生活的沟通,注重生活素材的挖掘,成为语文教学中生活化的活的素材。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的听、说、读、写训练,还应该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挖掘生活化的素材,把语文教学变成语文、自然、社会、生活融于一体的大舞台。
如学习《春》时,春是一年四季开始的季节,春天之美、春光之美、春风的和煦、春花的烂漫对于学生而言都是熟悉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巧妙引导学生走进春天里,感受春的美,领悟春的情。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简单导读:春天是绚丽的,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你知道古今中外哪些诗词与春有关吗?引导学生说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贺知章的《咏柳》、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最后教师简单导入:这些诗词中都有对春景的描绘、对春的赞美,但和朱自清的《春》比起来,都逊色很多。朱自清的春,写出了浓浓的春意,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这样的导入,除了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之外,简单给学生介绍了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写作特点——用词的精妙。如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你认为这个句子在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妙处?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盼春的急切心情”。对于几幅绘春图,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春天。如对于春花图的描绘,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桃园、梨园、杏园,观察桃花、杏花、梨花等的五彩缤纷,观看不同的花的颜色,闻一闻香味,看一看花团上纷纷起舞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花蝴蝶等,用自己的话描绘一幅“百花图”,或者用多媒体呈现花多、花艳、花香等图片,也可以把学生带进春意盎然的春天里。同样,对于春草、春雨、春草、春风等的描绘,都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春的影子,捕捉春的美,感受春的活力。
《济南的冬天》《风雨》《秋天》《我的老师》《成长的苦恼》《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等选材时代感强,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应该根据这些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生活化的素材,让语文教学再现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
二、语文训练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记忆生字词、背诵古诗词、背诵重点段落、背诵古文、做阅读练习等方式,以备考试之需、考试之用,一直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生活语文相去甚远。尤其是作文教学,通常是教师布置作文题、学习写作的方式。学生写作训练也是“闭门造车”,或者翻开作文选,找一篇“面目相似”的文章简单“复制粘贴”,或者稍微“改头换面”,一篇大作就完成了。
如一位老师让学生写《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令人费解的是一个班49个人竟然有38位学生都叙写了:妈妈早上为“我”做早餐,叫我起来吃饭;“我”生病了,送我要去医院;“我”考试没考好,安慰“我”,鼓励“我”;妈妈生病了,“我”小学六年级马上小升初,妈妈放弃了住院治疗,而在家一如既往照顾“我”、陪伴“我”……毋庸置疑,本来生活化的作文题,和自己的妈妈说说心理话,结果说的都是同样的话,没有了情,少了真实的感悟,缺少了作文的生命力。
再如一次《我的童年伙伴》的习作,一个班级竟然85%的学生经历了同一件事:“我”过生日,爸爸给我买了生日礼物,向情同手足的好朋友炫耀,给他看时,不小心摔碎了……从此,一对好朋友形同陌路……直到“我”因为爸爸工作关系的调动,要转学,于是,“我”的好友给“我”送别,向“我”道歉,又重归于好……明显出自作文选中的短文,变化的只是姓名、外貌、性别的不同,所送的礼物也如出一辙。这种作文现象,在中小学阶段司空见惯,“假”“大”“空”的作文随处可见。主要原因是生活化作文的缺失,或者说,学生缺少生活的体验,写作素材困乏等。
为此,作文教学生活化尤为重要。首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公平、公正的观点分析生活中的人或事。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真正体现“真”“善”“美”,真正写出真情实感的佳作。要实现这一目标,作文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设定学生熟悉的话题,如《春天的早晨》《校园一角》《成长的苦恼》《玩手机的利与弊》《网瘾》《写给远方的妈妈》《留守的我》《妈妈的爱说不完》《勤能补拙说》等。这些作文题目,切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语文训练生活化,不仅仅是作文教学应生活化,阅读训练、课外活动都应该生活化。如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网络上新鲜、新近的人或事,关注身边社会的热点和动态,改变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学会生存,学会适应。
三、学生生活语文化
1.日常生活语文化
所谓日常生活语文化,就是指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语文知识,感受语文就在身边,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
例如,定期组织学生收听广播,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新闻和名人轶事;阅读报刊杂志,拓展自己的阅读面;阅读中外名著,扩展语文素养;组织学生观赏名胜古迹、游览山川河流等,以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感受自然的熏陶。
可从点滴的生活琐事入手,注重语文的运用。如生病写假条的规范性;迟交作业给老师写个留言;入团申请书的写法;写个通知,告诉同学元旦汇演的事宜;下个挑战书,与平行班举行篮球赛;班级联欢晚会节目单的设计和主持文稿的书写;从吃药时阅读说明书、打电话的文明用语到彬彬有礼接待客人,到手机、电脑、电视等说明书的使用和阅读;利用父亲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为爸爸、妈妈、老师送上浓浓的祝福;引导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做做家务,然后写日记;给妈妈、爸爸说说校园、班级里的新鲜事;和师长说说自己的困惑,把亲情、友情写进作文里、融入日记中……这些无不体现了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生活与语文成功牵手,把语文教学拓展到生活的广阔天地;同时,在生活的沃土中,语文素养也得以提升。
2.班级生活语文化
班级是学生的“家”,是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生活化、班级语文化才能成为学生的乐园。可利用班级举办的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利用周一的班会课,让学生总结上一周的学习所得、所感,或者说个笑话、讲个故事,把自己阅读的精美句子和短文说给同学听一听,将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来个“新闻联播”,利用每一节语文课的3-5分钟开展“自由演讲”活动,材料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报刊和杂志上的阅读所得,也可以是电视中观看得到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为写作积累素材。
班级生活语文化,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而充实。如班委选举时,开展一个“竞选演奖”活动;学校举办运动会,在运动赛场上开展“小记者”活动,及时报道班级、学校运动员的辉煌赛事;联欢晚会举行前,开展一个编写剧本的活动;结合学校、班级、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开展献爱心活动,举办慈善义演活动……这些活动,都和语文化密切相关,以活动带动语文的学习,以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3.社会生活语文化
社会生活语文化,是学生学好语文、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活学活用语文的主要方法。学生走向街头,路两边建筑物上的各种宣传广告、琳琅满目的广告牌、招工启事、认领启示,购物时附带的说明书,走进公共场所,各种“标志”等,到处都是语文知识。学生们可利用周末,走进社区的敬老院、幸福院、孤儿院等,为那儿的老人和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献出自己的爱心;组织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厂房,参观工人们辛勤工作的场面,了解工厂的运行;引领学生走进家乡的“游览区”,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带领学生们走进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了解文物古迹;开展其它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等。语文教材,每一册都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如寻找错别字,让学生时刻关注身边的广告语、标志语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形成处处留意的好习惯,凸显“语文”和“生活”的双丰收。
总而言之,“生活语文”中的“生活”,既可以理解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也包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陶冶学生性情、磨练思想和意志、完善人格魅力等相互促进,从而改变封闭的语文教学模式为开放的模式,面向生活,面向社会,使语文教学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生活语文课堂的打造、素质语文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丽寻找初中语文的生活元素——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4,(8)。
[2]张永红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4,(18)。
[3]丁桂霞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有效对策[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11)。
[4]樊志华打开生活之门,创造生活化教学氛围——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