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林(老河口职业技术学校湖北襄阳441800)
摘要:基础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兴趣对其学习的影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如何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
关键词:数学情感教育途径与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其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的自觉性和认识兴趣(求知欲)。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越高,就越能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学习的坚毅精神,积极地、勤奋地学习;有兴趣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还能使学生迅速而牢固地掌握学习内容。”
情感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着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就是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主要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启发性和多样性、教学言语的趣味性以及教学组织的严密性。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激发学生的情感呢?以下我谈谈个人的做法和感受:
一、创设悬念,促发情感
悬念是触发学生学习激情的情境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创设悬念呢?
悬念的创设,一般宜放在课头与课尾。若悬念创设在课头,则是引起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导火索,能让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追求新知识的欲望。若悬念创设在课尾,则是下一节课中心内容的导火索。由于导火索拉得过长,可以引起学生在较长时间里探究下一节课内容的热情。有了充分的准备,何愁下一节课的内容学不好呢?
例如,我在讲述《正数和负数》这一节课时,开头并没有把数的新发展向学生介绍,而是首先让学生做一组简单的练习。计算下列各式:
(1)9-7=?(2)7+9=?(3)7-9=?
通过练习学生很快会发现算式(3)在他们所掌握的自然数范围内无法计算。这时,我向学生设问:算式(3)为什么无法计算?(减数比被减数大。)对,我们以前所学的减法运算中,都是被减数比减数大,没有像今天这道题一样,减数比被减数大。但这道题我们究竟该如何去运算呢?我们现有的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我们必须扩展数的范围,引入负数,算式(3)才能进行运算。你想知道什么是负数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正数和负数》这一节。
通过悬念的创设,使学生有了要“追根求源”之感,求知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同学们带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在这一节课结束之时,我又创设了一个悬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知道了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并且还知道在同一个问题中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个意义相反的量。你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负数的影子吗?请同学们课后去寻找。这个悬念的设置,促使学生不满足于课堂内的学习,在课后还要继续将问题探究下去,直到水落石出为止。
二、设计惊诧,激发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巧妙地设计诧异、疑虑的思维情境,就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诧异情感,并引起他们的注意、关心和探索行为,从而增强情绪刺激,激发起学习的情感。
怎样设计诧异的情境呢?一般是针对学生原有知识上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设计问题,揭露矛盾,让他们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学生的新奇和诧异,产生力求正确理解、合理解答的欲望。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例如,我们一位老师在讲述复数相等的概念之后,随即让学生做一道题。解方程:x2+(2+i)x=3+i。很多同学给出了如下的解法:原方程可化为(x2+x-3)+(x-1)i=0,由复数为零的条件可得:
x2+2x-3=0
x-1=0
于是可能推出x=1。当老师告诉他们这种解法是错误之时,学生感到诧异。不少同学还表现出很不服气的情绪,并说:“我的解法没错!复数为零的条件不就是实部与虚部同时为零吗?”这时,教师耐心地引导他们认真钻研课本,特别注意一下复数为零的充要条件。
又如,在讲到复数开方时,为了强调实数里根式的运算性质不能照搬到实数范围内使用,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例子:
1=(-1)·(-1)=i2·i2=i2=-1
这个数学上的诡辩,使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天下竟有此事”的惊诧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三、开展竞争,刺激情感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竞争中,威胁性动机或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较强烈。由于在竞争中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竞争的情况下,学习一般比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好得多。竞争心理一旦形成,就有非决一高低不可之势。
如何创设竞争的情境呢?一般实行刺激性方式,刺激的手段又是多种多样的,要有目的地进行。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可展开解题速度的竞赛;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可展开解法求异竞赛;为了强化概念,可展开梳理知识点竞赛或答疑竞赛等等。
例如,我在讲完有理数加法这一节课后,针对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运用不太熟练的情况,创设了如下的竞争情境。
计算下列各式:
(1)(-10)+6+(-22)+23;
(2)(-2)+3+1+(-3)+2+7;
(3)(-4)+5+6+(-3);
(4)(-3)+8+7+(-6);
(5)(-3)+8+7+(-15);
(6)(-4)+6+(-2)+5+(-5);
(7)(-3)+8+7+(-15);
(8)(-0.8)+1.3+(-2.1)+0.8;
(9)(-3)+7+5+(-4)+9;
(10)(-3)+5+(-22)+7。
然后对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1)看谁做得快?(思维敏捷性的竞争。)
(2)每道题的计算依据是什么?看谁说得准?(思维深刻性的竞争。)
(3)哪位同学的解法最简单?(追求数学美的竞争。)
(4)你能说出带规律性的结论吗?(思维创造性的竞争。)
问题刺激了情感,从而竞争的局面立刻呈现在眼前;在较短的时间里,澄清了学生头脑中一直模糊的问题。
四、变换教法,丰富情感
新鲜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教学法的不断变化更能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保持刺激的新颖性,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多变、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有所得,而且学得有趣、学得主动自觉。
例如,在复习《相似三角形》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
抛出例题:老年人在读书看报时,往往会戴上一副老花镜或拿上一个放大镜,这是因为老花镜和放大镜都能把文字或图画放大。请问放大镜能不能把一个角放大?
学生尝试(独立思索或小组讨论):经过尝试,学生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有的说“都有可能”,一时间众说纷纭。
教师诱导:在数学的天地里,真理是唯一的。本题的结论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走上讲台,发表你的高见!
从而激烈的活动开始了,先后有五位同学登台讲解、说明自己的理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争论,达成共识:放大镜能把角的图形放大,但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知,放大镜不能把角度放大。
五、及时反馈,强化情感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若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结果,包括看到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解答习题的正确与错误以及考试成绩的好坏等,都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情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为知道了学习结果,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使学习态度得到加强,充满信心,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从心理学上说就是给予及时的强化刺激,激起学生要学好的情感;同时,学生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他们的上进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堂答题和作业进行及时的评定,让学生知道自己作业上的错误,形成强刺激,使他们牢牢记住产生错误的原因。
六、恰当评价,调节情感
学生的情感千变万化,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情感,教师对学生必须通过恰当的评价手段,及时调节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正确评价,能最终保证学生的学习情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肯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适当的批评,有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助于使外来的动机及时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增强学生改正缺点的决心,促使他们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吸取教训,今后不再犯同类错误。
我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时,总是把一些好的解题方法,书写认真的、进步的以及存在问题的同学记录在作业批改薄上,以便第二天讲评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有位同学考上大学后来信说:“我上中学后的成绩为什么突然比以前好呢?是因为有一次我听课代表说,在您的记录本上,写着我的一道题解法很巧妙。当时我十分激动,没想到我这个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的学生,也会受到老师的注意。这无声的鼓励,使我有了一定要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这件事告诫我,表扬和鼓励要及时,更不能遗忘。
为保持学生良好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和评价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做到表扬和批判相结合。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应该抓住他的不足,给予批评,以防骄傲。对于后进生,由于经常受到冷遇,因而学习自信心较差,教师要努力去发掘他们的积极因素,抓住他们极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他们会感受到受重视,激发起上进之心。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可拘于一隅,只要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第五卷,教育科学出版社。
[2]《湖北教育》.2011年,第四期。
[3]刘家清《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