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肌节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栓抽吸,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疗效
心肌节段论文文献综述
谢明团[1](2019)在《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不同时间节段中运用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呈年轻化趋势,控制危险因素和改进心肌梗死的治疗能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降低其对人民健康的威胁,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心肌梗死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PCI术后无复流现象是影响患者疗效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栓抽吸的疗效,分析比较不同时间节段(症状发作到导管室行介入治疗导丝通过犯罪血管的时间)行血栓抽吸在PCI中产生的疗效,为临床进一步优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并经皮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高负荷血栓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人工手动血栓抽吸,将患者分为A组行血栓抽吸+PCI(63)例、B组常规PCI(64)例,根据从发病开始到导丝通过犯罪血管的时间,按照≤6h、>6h且≤12h、>12h且≤24h,A组又分为A1组23例、A2组27例、A3组13例,B组分为B1组25例、B2组25例、B3组14例,比较各组患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1hST段回落情况、术后7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1、A组在PCI术后TIMI血流达3级比例、PCI术后1小时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完全回落比例及术后7天复查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2组在术后TIMI血流达3级比例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3组在术后TIMI血流达3级比例、术后1小时ST段完全回落比例及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A3组与B3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的PCI术中联合血栓抽吸有利于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尤其是在心肌缺血12-24h内使用可能减少心肌缺血时间的延长对心脏的损害。(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晓然,丁文虹[2](2018)在《3D心肌激动成像技术(AI)定量评估ALCAPA患者整体及节段心肌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心肌激动顺序成像技术(Activation Imaging,AI)研究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评估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依据ALCAPA时左室心肌缺血可能使心肌激动时间延迟,室壁激动顺序异常的病理生理,通过应用AI技术对比ALCAPA患儿与同龄健康儿童心肌激动差异,探索不同病变程度ALCAPA的左心节段及整体功能的新定量评估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检查图像,对其中11例术前术后均应用AI技术分析左心功能的资料进行分析,男6例,女5例,年龄8-41(19.5±10.6)月。选同期门诊应用AI技术评估左室功能的12例健康查体阴性,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正常,性别、年龄、体表面积相匹配的健康婴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将ALCAPA患儿左冠状动脉与右冠状动脉间侧枝交通丰富,且Simpson双平面法评估左室射血分数(EF%)>=50%者(5/11,45%)入选ALCAPA成人型组,将左冠状动脉与右冠状动脉间没有侧枝交通或侧枝稀少且Simpson双平面法评估左室射血分数(EF%)<50%者(6/11,55%)入选ALCAPA婴儿型组。分别比较ALCAPA组与正常组儿童心肌16节段激动差异,以及ALCAPA成人型组与婴儿型组儿童心肌16节段激动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正常组儿童各节段心肌激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LCAP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均发生节段激动时间延迟,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LCAPA组与正常组比较,各节段左心室前壁及大部分中间段以及整体心内膜面积应变值有显着差异,病例组显着减低(P<0.05)。ALCAPA组患较正常组儿童整体心内膜面积应变值减低(P<∞.05)。ALCAPA组内婴儿型组与成人型组比较,基底段前壁激动时间延迟更显着(P<0.01)。ALCAPA组婴儿型患者应变较成人型患者整体心内膜面积应变值减低(P<0.05)。婴儿型组和成人型组比较心尖段,基底段及中间段左冠供血区域内膜面积应变值有显着差异,婴儿型组显着减低(P<0.05)。ALCAPA患者最晚激动的节段主要位于高侧壁及心尖,AI最晚激动的节段与应变达峰最晚的节段基本一致。结论 AI技术对ALCAPA左心室心肌缺血性后受累区域定性和定量评估心肌功能有重要价值,是对传统心脏功能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2-07)
徐明星[3](2018)在《基于心肌17节段模型(CatLet)的冠状动脉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急诊PCI患者4年随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基于心肌17节段模型(CatLet)冠脉评分系统的推导及算法目的:基于心肌17节段模型设计一个(CatLet)冠脉评分系统。并用此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及复杂程度,收集病变的治疗信息。此系统还可用来描述天然冠脉树的解剖特征。方法和结果:以心肌17节段模型为基础,结合(1)竞争性供血法则、(2)流量守恒定律、(3)前降支、右冠和对角支预设节段权重不同、(4)心肌血流量与心肌质量成正比原理,以及(5)冠脉血管的总权重为17.0,我们制定一个新的冠脉评分系统。依据左室表面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和钝缘边界3个解剖学标志将其分为叁个区域:间隔区、前壁钝缘区域和下壁区域。此外,考虑冠脉血管巨大的变异性,我们根据右冠的供血范围将冠脉循环系统分为6种类型:零后降支型、唯一后降支型、小右冠脉型、普通右冠脉型、大右冠脉型和超大右冠脉型;根据前降支长短,将冠脉循环分为3型:短前降支型、普通前降支型和长前降支型;根据对角支供血区域将冠脉循环分为3种类型:小对角支型、中等对角支型和大对角支型;因此,获得54种冠脉类型及其相应冠脉血管权重全图。病变血管的权重乘以狭窄程度倍增因子(完全闭塞病变×5,狭窄50-99%×2)即可得到病变积分。然后对于同一节段内病变的近端含有边支的情况,进行积分修正。所有病变积分相加即得到患者病变总积分。对于非狭窄性病变特征不做积分,仅做记录。结论:我们在心肌17节段模型基础上制作了一个(CatLet)冠脉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及复杂程度和收集冠脉树信息(获取网址http://www.catletscore.com)。第二部分:CatLet冠状动脉评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目的:旨在评价CatLet冠状动脉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和4年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痛中心2012.01.01-2013.07.31日因可疑AMI而行急诊冠脉造影术的434例患者,排除不符合标准的病例,共纳入308例。收集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超检查结果和血管造影资料,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别计算CatLet评分和Syntax评分。对所有入选患者随访4年,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事件驱动的血运重建)以及事件发生时间。根据CatLet评分进行叁分位分组,CatLet低分位组≤14分,中分位组14-22分,高分位组≥22分,比较组间结局。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趋势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分析不同分位与结局的相关性。通过Harrell's C指数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的校正精度来评价CatLet冠脉评分对患者1年和4年预后的预测能力。采用stata13.0完成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08例患者,共651个病变,平均每个患者2.11±1.21个病变。CatLet评分分值范围为3-81分,均数±标准差为20.1±12.1;Syntax评分分值范围为2-52分,均数±标准差为12.5±7.5。对两种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得出两种评分具有相关性(r=0.794,P<0.001)。2、1)Kaplan-Meier曲线显示4年各研究终点的生存率随随访时间逐渐下降。单因素分析,高分位组比低分位组具有更高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37.25%vs 7.26%),相对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为:6.38(3.08-13.19),中分位组与低分位组相比HR为3.01(1.34-6.75),趋势检验P值<0.001。4年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和1年主要终点和次级终点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与上述类似。当矫正混杂因素后,高分位组与低分位组相比仍具有更高的MACCE事件、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但中分位组较低分位组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与Syntax评分相比,仅CatLet评分即可较好区分主要研究终点和次要研究终点,各临床研究终点CatLet评分的Harrell's C指数均高于0.7,且拟合优度检验具有较好校正精度。当矫正非狭窄血管因素后,CatLet评分系临床预后唯一预测因子。包括CatLet评分及血管因素构建的模型所得C指数较前并无明显改善而模型校正精度有所下降。当矫正临床因素后,CatLet评分仍然是临床预后的预测因子。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CatLet冠脉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AMI患者的长期临床预后。此外,CatLet冠脉评分系统对AMI患者的长期预后的预测能力优于Syntax评分。CatLet冠脉评分系统在冠心病预后中的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Registry Number:Chi CTR-POC-17013536)(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丁尚伟,廖阳英,黄锦杭,陈巧琼,周芙蓉[4](2018)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不同左室舒张功能状态下左室节段心肌舒张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不同舒张功能状态下左室节段心肌的应变率,探讨心肌节段舒张功能与整体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为不同舒张功能状态的体检者130例,根据2009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指南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分级标准,将其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45例(A组)、顺应性减低组40例(B组)及假性正常化组45例(C组)。STI分析各组左室17个节段心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E_(SR))、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A_(SR))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C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E_(SR)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17个节段E_(SR)比较,B组与A组间有6个节段心肌的E_(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与A组间有10个节段心肌的E_(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组中间段、心尖段A_(SR)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基底段A_(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17个节段A_(SR)比较,B组与A组间有3个节段心肌的A_(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组间所有节段心肌A_(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I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左室节段心肌的舒张功能受损;随着舒张功能持续恶化,更多的节段心肌出现E_(SR)降低。(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赵燕芹,姜志荣[5](2018)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节段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二维超声心动图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节段室壁运动异常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节段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度为52.83%、特异度为50.00%、准确率为52.73%;阳性者叁支冠状动脉病变率为68.96%,高于阴性者的38.46%,且冠状动脉狭窄闭塞率(13.79%)、狭窄程度≥90%率(75.86%)均高于阴性组的(3.85%、46.15%)(P<0.05)。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节段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较低,但检测出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节段室壁运动异常阳性者能够推测出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提供了初步的临床判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何昌颖,方北,徐云峰,李开林[6](2017)在《探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梗塞室壁节段运动二维应变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梗塞室壁节段运动二维应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塞患者及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心肌梗塞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给予STI技术检查,观察全部受检者的全部节段心肌的圆周应变(CS)、径向应变(RS)。结果:60例心肌梗塞患者检查结果表明,患者总共存在278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梗塞患者二尖瓣水平应变值、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分析结果表明,CS、RS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两个指标都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2D-STI运用于心肌梗塞患者检查中,可有效观察室壁节段运动二维应变,观察心肌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7年06期)
马秀丽,刘书丽[7](2017)在《TDI等容收缩期参数评价冠心病节段性心内膜回声增强与心肌缺血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Pulsed-Wave Tissue Doppler Imaging,PW-TDI)测量冠心病左室节段性心内膜回声增强部位心肌运动速度,初步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联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及PW-TDI技术检测27例下壁基底段心内膜回声增强病例组、18例后间隔基底段心内膜回声增强病例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常规二维超声测值及二尖瓣环速度及心肌运动速度,得到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VA)、等容收缩期峰值流速(IVV)、收缩期峰值流速(Sa)、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a)、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常规二维超声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应左心室功能的PWTDI参数Aa增高,Ea减低,IVA减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及IVV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W-TDI等容收缩期参数可早期、无创检测冠心病节段性心内膜回声增强部位的心肌收缩功能的减低,提示存在心肌缺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7年12期)
刘芳,耿红彬[8](2017)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0例(AMI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下壁厚度(LVIW)及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然后行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左心室下壁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 ESVIM)、左心室下壁节段收缩末期容积(r ESVIM)和左心室下壁节段射血分数(r EFIM)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收缩末期容积(LVGEDV)、左心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LVGESV)。结果:AIMI组LVGEDV、LVGESV高于对照组,LVGEF值低于对照组(P<0.05);AIMI组r EDVIM、r ESVIM高于对照组,r EFIM值低于对照组(P<0.0 5)。结论: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几何形态、节段容积及节段收缩功能。(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7年05期)
樊红霞,尹刚,杨新令,陆敏杰,赵世华[9](2017)在《运动相位纠正技术与节段法相位技术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比运动矫正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SFP MOCO)与快速扰相梯度回波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egmented)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56例同时采用PSIR segmented(PSIR segmented组)和PSIR SSFP MOCO(PSIR SSFP MOCO组)两种扫描方式行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扫描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4级),并配对对比分析两组中正常心肌、异常强化心肌及左心室腔内图像的信噪比和相对信噪比。结果 :PSIR segmented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4分、3分、2分和1分组依次占28.6%、41.1%、28.6%和1.8%。PSIR SSFP MOCO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分的比例为96.4%,显着高于PSIR segmented组(P<0.001),3分占3.6%,1分或2分均为0%。PSIR SSFP MOCO组图像正常心肌信噪比(4.70±3.47 vs 3.64±3.2,P=0.074)、异常心肌信噪比(52.58±36.58 vs 27.65±18.47,P<0.001)及左心室血池的信噪比(40.52±33.97 vs 23.14±11.46,P<0.001)均高于PSIR segmented组。PSIR SSFP MOCO组图像异常强化心肌与正常心肌的相对信噪比(47.46±33.97 vs 23.75±16.68,P<0.001)、异常强化心肌与左心室血池的相对信噪比(8.53±17.77 vs 4.54±10.10,P=0.181)及左心室血池与正常心肌的相对信噪比(35.82±25.72 vs 19.49±9.44,P<0.001)也均显着高于PSIR segmented组。结论 :与PSIR segmented序列相比,采用PSIR SSFP MOCO序列能够获得更高比例的高质量心肌增强延迟图像。(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熊青峰,马小静,陈险峰,陈鑫,张雪莲[10](2017)在《冠状动脉CTA联合节段心肌功能评价冠心病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诊断功能相关血管病变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确诊或疑似冠心病267例,筛选出经CCTA及冠状动脉造影(ICA)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单支病变(狭窄程度≥50%),经导管法测量LAD血流储备分数(FFR)病例73例。以ICA为标准,分别以50%、70%的管腔狭窄为界值,评价CCTA诊断准确率。测量CCTA心脏短轴前壁心肌相对CT值、心肌增厚率、心内膜运动幅度及室壁增厚率,以侧壁心肌作为对照,以低于平均值2个标准差定义为功能减低。以FFR作为标准,按照FFR≥0.80为非功能相关血管病变,FFR<0.80为功能相关血管病变,分别分析CCTA联合心肌功能方法与ICA判断功能相关血管病变准确率,并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心肌功能分析显示,LAD供血区域的总体节段心肌较侧壁心肌功能减退。以ICA 50%为标准,CCTA诊断LAD病变72例,准确率98.6%;以ICA 70%标准,CCTA诊断LAD病变45例,诊断准确率仅61.6%;以FFR 0.80标准,单纯CCTA判断功能或非功能相关血管病变33例,准确率45.2%,ICA判断功能或非功能相关血管病变59例,准确率80.8%,而CCTA联合节段心肌功能时,CTA判断功能或非功能相关血管病变67例,准确率91.8%,与ICA比较,P>0.05。结论 CCTA单纯评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临床价值不高;CCTA联合心肌节段功能,可明显提高评价冠心病准确性,为临床精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心肌节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心肌激动顺序成像技术(Activation Imaging,AI)研究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评估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依据ALCAPA时左室心肌缺血可能使心肌激动时间延迟,室壁激动顺序异常的病理生理,通过应用AI技术对比ALCAPA患儿与同龄健康儿童心肌激动差异,探索不同病变程度ALCAPA的左心节段及整体功能的新定量评估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检查图像,对其中11例术前术后均应用AI技术分析左心功能的资料进行分析,男6例,女5例,年龄8-41(19.5±10.6)月。选同期门诊应用AI技术评估左室功能的12例健康查体阴性,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正常,性别、年龄、体表面积相匹配的健康婴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将ALCAPA患儿左冠状动脉与右冠状动脉间侧枝交通丰富,且Simpson双平面法评估左室射血分数(EF%)>=50%者(5/11,45%)入选ALCAPA成人型组,将左冠状动脉与右冠状动脉间没有侧枝交通或侧枝稀少且Simpson双平面法评估左室射血分数(EF%)<50%者(6/11,55%)入选ALCAPA婴儿型组。分别比较ALCAPA组与正常组儿童心肌16节段激动差异,以及ALCAPA成人型组与婴儿型组儿童心肌16节段激动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正常组儿童各节段心肌激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LCAP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均发生节段激动时间延迟,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LCAPA组与正常组比较,各节段左心室前壁及大部分中间段以及整体心内膜面积应变值有显着差异,病例组显着减低(P<0.05)。ALCAPA组患较正常组儿童整体心内膜面积应变值减低(P<∞.05)。ALCAPA组内婴儿型组与成人型组比较,基底段前壁激动时间延迟更显着(P<0.01)。ALCAPA组婴儿型患者应变较成人型患者整体心内膜面积应变值减低(P<0.05)。婴儿型组和成人型组比较心尖段,基底段及中间段左冠供血区域内膜面积应变值有显着差异,婴儿型组显着减低(P<0.05)。ALCAPA患者最晚激动的节段主要位于高侧壁及心尖,AI最晚激动的节段与应变达峰最晚的节段基本一致。结论 AI技术对ALCAPA左心室心肌缺血性后受累区域定性和定量评估心肌功能有重要价值,是对传统心脏功能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肌节段论文参考文献
[1].谢明团.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不同时间节段中运用的临床疗效分析[D].南昌大学.2019
[2].刘晓然,丁文虹.3D心肌激动成像技术(AI)定量评估ALCAPA患者整体及节段心肌功能的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3].徐明星.基于心肌17节段模型(CatLet)的冠状动脉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急诊PCI患者4年随访研究[D].苏州大学.2018
[4].丁尚伟,廖阳英,黄锦杭,陈巧琼,周芙蓉.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不同左室舒张功能状态下左室节段心肌舒张功能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
[5].赵燕芹,姜志荣.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节段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
[6].何昌颖,方北,徐云峰,李开林.探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梗塞室壁节段运动二维应变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
[7].马秀丽,刘书丽.TDI等容收缩期参数评价冠心病节段性心内膜回声增强与心肌缺血关系[J].中国医疗设备.2017
[8].刘芳,耿红彬.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
[9].樊红霞,尹刚,杨新令,陆敏杰,赵世华.运动相位纠正技术与节段法相位技术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7
[10].熊青峰,马小静,陈险峰,陈鑫,张雪莲.冠状动脉CTA联合节段心肌功能评价冠心病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
标签:血栓抽吸;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PCI;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