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接受史论

张爱玲接受史论

论文题目: 张爱玲接受史论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张英

导师: 王卫平

关键词: 张爱玲,接受,期待视野,视界融合,接受环境

文献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阅读张爱玲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接受史上一个奇异的文学现象。张爱玲以她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对特定时代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而走进了广大读者的接受视域。阅读张爱玲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多层面的研究视角和审美想象空间,而且为一般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感官享受。张爱玲在高雅与通俗之间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张爱玲的接受历史时间长,跨度大。从历时接受说,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的当今,从共时接受说,从大陆、港台到海外。从接受群体来说,从专业的学术研究者到一般的读者。从接受形式来说,从纸质阅读到影视观赏,再到网络媒体和电子接受,这些极大的丰富了张爱玲的接受空间和接受群体。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读者群体、不同的接受方式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张爱玲接受史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接受景观。同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随着“张派”、“张学”、“张迷”的崛起,对张爱玲接受史的研究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及作家作品研究提供新的借鉴和启示。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引言

一 大陆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一) 40年代—锋芒毕露

(二) 50到70年代—销声匿迹

(三) 80年代—浮出地表

(四) 90年代—愈加升温

(五) 近年张爱玲风靡大陆的原委

二 台港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一) 接受史描述

(二) 张爱玲风靡港台的原因探寻

(三) 港台大陆接受比较

三 海外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一) 张爱玲接受在美国

(二) 张爱玲接受在日本

四 影视网络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一) 影视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二) 网络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三) 电子接受方式对传统接受方式的拓展与挑战

五 张爱玲接受史探微

(一) 文学接受对象的类型考察

(二) 读者接受动机及心理剖析

六 张爱玲接受史的当代启示和接受展望

(一) “张学”

(二) “张派”

(三) “张迷

结束语

英文摘要

注释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1-06

参考文献

  • [1].中国古代潘岳接受史研究[D]. 马晓慧.西北师范大学2015
  • [2].接受史视野中的朱敦儒研究[D]. 陈旭献.浙江工业大学2007
  • [3].《猫城记》的接受史研究[D]. 纪妙华.西北大学2013
  • [4].《琵琶记》接受史研究[D]. 余丹.安徽师范大学2002
  • [5].唐宋时期刘长卿诗歌传播接受史研究[D]. 王玉蓉.暨南大学2010
  • [6].明前《木兰诗》接受史研究[D]. 罗艳秋.山东师范大学2008
  • [7].六朝阮籍《咏怀》诗接受史[D]. 杜凤侠.清华大学2006
  • [8].元稹诗歌接受史研究[D]. 宗顶侠.安徽师范大学2007
  • [9].张说诗歌的接受史研究[D]. 王倩倩.广西师范大学2016
  • [10].在美与接受之间[D]. 李微.安徽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痛苦的转型:张爱玲在1949—1952年[D]. 殷小兵.福建师范大学2006
  • [2].张爱玲现象解析[D]. 高源.东北师范大学2007
  • [3].论张爱玲的文化历史意义[D]. 余建荣.华侨大学2005
  • [4].张爱玲现象之解读[D]. 张廷山.郑州大学2005
  • [5].在美与接受之间[D]. 李微.安徽大学2005
  • [6].“个人主义”与张爱玲及当下意义[D]. 解孝娟.广西师范大学2005
  • [7].“张爱玲现象”的历史考察[D]. 庄俊芳.东华大学2006
  • [8].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丑的揭示[D]. 何永贤.延边大学2006
  • [9].张爱玲的当代意义[D]. 胡硕萍.华中师范大学2002
  • [10].二十世纪末张爱玲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D]. 田霖.中央民族大学2004

标签:;  ;  ;  ;  ;  

张爱玲接受史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