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应用基础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何强
导师: 陈立云
关键词: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同源株系,育性,基础研究
文献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C815S及其同源株系是由光温双因子共同控制育性的水稻两用不育系,对其植物学特征特性、育性光温组合效应、不育起点温度、不育临界光长、繁殖条件、异交特性、感光性、广亲和性、配合力以及抽穗期与不育性的遗传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获得结果如下: (1) C815S及其同源株系具有理想的株叶形态和发达的根系。剑叶长依株系不同在50.0~60.0cm之间,剑叶张开角度小于7.5°,具有长、直、窄的特点;倒二叶、倒三叶均较长、较宽;早季播种总叶数16~17叶,播始历期依株系不同在90~107d之间,晚季播种总叶数14~15叶,播始历期依株系不同在74~85d之间;出叶数量多,出叶速度快;茎杆粗壮;苗期发根力强,生育后期根系发达;穗大粒多;苗期耐寒能力强。 (2) C815S及其同源株系在自然条件下育性稳定。2004年在长沙地区自然条件下,C815S及其同源株系育性波动期不一。3MS135有两个波动期,C815S、3MS136只有一个,3MS138、3MS148则没有波动期。 (3) C815S及其同源株系育性表达具有光敏性。具体为长日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变低,短日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光敏特性;但不同株系间光敏性不一致。C815S育性受光温双因子共同控制,长光照(14h)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在22.0℃以下,杂交制种极为安全;在短光照(12h)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上升到23.0℃以上,能提高不育系繁种的高产稳产性。 (4) C815S及其同源株系不育起点温度低。在长沙地区7月上旬至8月中旬,C815S及其同源株系不育起点温度均低于22.5℃。具体而言,C815S、3MS135的不育起点温度介于21.9~22.5℃之间,3MS136、3MS138、3MS148的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2.0℃,是典型的低不育起点温度的两用核不育系。 (5) C815S及其同源株系育性转换临界光长短。在23℃条件下处理5d,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光长在11.5~13.0h之间,该育性转换临界光长的范围均低于长沙地区7月上旬至8月上旬的光照长度(13.32~13.83h)。 (6) 光温诱导C815S及其同源株系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在雌雄蕊形成期至花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1 温度对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影响的认识
1.1.2 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现象
1.1.3 两系杂交稻制种失败时有失败
1.2 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2.1 温光对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1.2.2 不育起点温度“漂变”原因
1.2.3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失败的原因
1.3 解决两用核不育系利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技术策略
1.3.1 克服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策略
1.3.2 原种繁殖技术
1.3.3 用生态技术措施解决制种问题
1.4 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的技术策略
2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遗传基础
2.1.1 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
2.1.2 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
3 杂交水稻发育感光性及其与不育性的关系
3.1 杂交水稻的发育感光性
3.2 两系不育系感光性与不育性的关系
4 水稻抽穗期遗传
5 两系法杂交稻的配合力
前言
第一章 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植物学特征特性与农艺性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形态学观察
3.1.1 剑叶及上三叶形态特征
3.1.2 地上部节间形态特征
3.1.3 叶龄
3.1.4 地下部根系性状
3.2 播始历期
3.3 农艺性状特征
4 小结与讨论
4.1 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主要特征特性
4.2 关于C815S及其同源株系出叶速度及叶龄模式问题
第二章 C815S及其同源株系育性转换的温光特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C815S及其同源株系及CK在长沙地区周年育性变化
3.2 C815S及其同源株系温光特性研究
3.2.1 C815S及其同源株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的确定
3.2.2 C815S及其同源株系不育临界光长的确定
3.2.3 C815S同源株系育性敏感期的确定
4 小结与讨论
4.1 C815S及其同源株系育性敏感期遇低温的育性波动及其转换
4.2 育性敏感期的确定
4.3 低温时间对育性的影响
第三章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效应连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温光双因子对C815S及其同源株系育性转换的影响
3.2 供试材料的育性光温效应与发育感光性
3.3 供试材料人工光温处理育性表现
3.3.1 温度单因子对供试材料育性的影响
3.3.2 光长单因子对供试材料育性的影响
3.4 光温双因子相互作用对供试材料育性的影响
3.5 自然条件下光温双因子对供试材料花粉育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C815S及其同源株系均存在光敏不育特性
4.2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效应连动—“U模型”
4.3 关于这一模型的鉴定系统问题
4.4 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敏性与发育感光性的关系
第四章 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异交特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开花历期
3.2 (?)开花动态
3.3 柱头性状
3.3.1 柱头大小
3.3.2 柱头外露率与包颖粒率
3.3.3 柱头生命力
3.4 开颖习性
3.5 不同父本杂交制种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
3.6 “920”敏感试验
3.6.1 不同“920”浓度对群体包颈的影响
3.6.2 “920”对不同发育阶段幼穗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繁殖特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工气候室与人工自控冷水池繁殖效果
3.2 冷水串灌繁殖效果
3.3 自然低温繁殖效果
4 小结与讨论
4.1 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最佳繁殖条件
4.2 关于C815S及其同源株系生理下限温度
4.3 关于繁殖方式的问题
第六章 C815S及其同源株系配合力及广亲和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配合力方差分析
3.2 配合力分析
3.2.1 一般配合力效应
3.2.2 特殊配合力效应
3.3 广亲和性鉴定
3.3.1 测交F1花粉育性鉴定
3.3.2 测交F1小穗育性
4 小结与讨论
4.1 关于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
4.2 关于广亲和性
第七章 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发育感光性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感光性分析
3.2 杂种F_1感光性分析
3.3 亲本感光性与杂种F_1感光性的关系
4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C815S及其同源株系抽穗期与不育性的遗传及两者的关联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及F_1的抽穗期表现
3.1.1 亲本抽穗期表现
3.1.2 F_1抽穗期表现
3.2 F_2和BCF_1抽穗期分离模型
3.3 C815S及其同源株系不育性的遗传
3.4 C815S及其同源株系感光性与不育性的关系
4 小结与讨论
4.1 C815S及其同源株系抽穗期遗传
4.2 C815S及其同源株系发育感光性与不育性遗传
第九章 总结
1 本研究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1 特色
2.2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8-15
参考文献
- [1].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龙S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其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D]. 王建龙.湖南农业大学2011
- [2].小粒矮秆水稻在杂交水稻工程化制种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 余应弘.湖南农业大学2010
- [3].水稻超级亲本C815S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D]. 唐文邦.湖南农业大学2009
- [4].水稻反温敏两用核不育系go543s的应用基础研究[D]. 蔡义东.湖南农业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水稻超级亲本C815S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D]. 唐文邦.湖南农业大学2009
- [2].水稻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分类、遗传及亚种间杂交稻亲本选配研究[D]. 程式华.南京农业大学2000
- [3].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鉴定及培矮64S转Xa21基因后代分析[D]. 陈小荣.浙江大学2002
- [4].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低温下育性表达及其稳定性研究[D]. 廖伏明.湖南农业大学2002
- [5].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RNAi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D]. 陈章权.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2
- [6].水稻反温敏两用核不育系go543s的应用基础研究[D]. 蔡义东.湖南农业大学2003
- [7].光温敏不育水稻不育临界温度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D]. 陶爱林.华中农业大学2002
- [8].籼型水稻核不育系对温度敏感性的鉴定[D]. 付立忠.浙江大学2004
- [9].梗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鉴定及淡绿叶色遗传[D]. 陶华.浙江大学2005
- [10].普通野生稻增产QTL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D]. 邓化冰.湖南农业大学2005
标签: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论文; 同源株系论文; 育性论文; 基础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