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学论文-梁松涛

西夏文学论文-梁松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夏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水城,西夏文学,研究状况

西夏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梁松涛[1](2018)在《四十年来西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十年来,西夏文学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与相对成熟叁个阶段。《俄藏黑水城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等系列文献的相继出版,对西夏文学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使其由对传世汉文文献的研究逐渐转移到对西夏文文学作品的研究。由于出土文献的特殊性,在研究中还主要以文献解读为主,对文学作品以外的历史文化研究关注不够,因此需要克服碎片化倾向,在关注微观的同时开展宏观论述。西夏文学与西夏历史等跨学科研究的不断加强,西夏文学与音韵、文字、宗教、文化等学科的交融将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西夏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汤君[2](2018)在《试论西夏文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以来,以西夏遗存文献为研究对象,以西夏历史、文化为研究内容的西夏学得以建立。目前,较为成熟的西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基于汉语河西方音研究和"四行加一注"的西夏文语文学研究、补充和总结性的西夏历史研究、基于西夏和中原官私文书的西夏社会学研究和西夏佛教为主体包含道教和儒家文献在内的宗教和思想研究。西夏文学的研究目前无疑是西夏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西夏文学文献的研究,在西夏学研究中诚属极小的一类,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却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观察角度以及西夏文学文献本身,认为西夏文学研究的薄弱与不足、西夏文学文献的特征和西夏文学的性质及文学史意义等方面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汤君[3](2017)在《西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异常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西夏文学的本来面目及相关研究成果,目前尚不被绝大多数古代文学研究者所了解和认知。究其原因,西夏文字的障碍和相关文学线索的缺失占主导因素,而大型、集中和高水准的西夏文学作品汉译、汇集和整理的缺失,才是其中的根本原因。由此,本文尝试呼吁建立稳定、专门,同时具备西夏文解读和外语着述解读的古典文学研究基础成熟的研究队伍;加强对西夏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公布;在已有的个案研究基础上,对存世西夏文献的整体进一步推进了解;在已有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努力避免重复的浅层次研究,深入下去做持续、潜心的作者研究;在宋、辽、金、夏的大背景下,古代文学研究者应用于打通壁垒,汇集到西夏文学的研究中来,在整个古代文学史的视野下观照西夏文学成就。(本文来源于《西夏学》期刊2017年02期)

赵阳[4](2016)在《论宋代文学对西夏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宋时期,周边各民族政权纷纷崛起,形成了宋、辽、金、夏并立的局面。宋朝虽屡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败下阵来,但在"文化战争"中却因汉文化深厚的积淀从而实现了一家独大的现象。西夏本属游牧文化,但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不得不多倚汉人,多用汉制,国内几次关于礼制的"蕃汉之争"也终以强盛的汉文化为胜。西夏文学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发展,自然也受到宋代文学的影响,形成了外蕃内汉的文学格局。(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6年08期)

赵阳[5](2016)在《西夏佛教文学作品的特点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夏故地出土的汉文、西夏文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献近年已陆续刊布,主要内容集中于《俄藏黑水城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等着作中。西夏佛教文学文献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包括了记、颂、诗、语录等多种体裁。从语言、宗教以及历史角度来看,这些文献具有很多特点,如官方与民间的二重系统,翻译文学比较多等。这些作品价值很高,主要表现在文化交流、版本流传、宗教史以及语言文字等方面。这些在西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佛教文学作品,应该得到学者们更多的关注。(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王昊[6](2013)在《试论西夏文学的华儒内蕴》一文中研究指出11世纪上半叶到13世纪上半叶雄踞西北的西夏王朝,先期与北宋、辽,后期与南宋、金对峙鼎立,在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排拒与融合的"涵化"过程中,完成了文化转型———"外蕃内汉"的文化接受和建构模式。儒学经过景宗元昊、毅宗谅祚、惠宗秉常、崇宗乾顺诸帝的提倡,到了仁宗仁孝时期,已臻彬彬之盛。以"文化建构文学"的文学史观观照西夏文学,西夏文学处于"近世文学"的初期阶段,也体现出雅俗二维结构特征。包括汉文俗文学和汉文文人文学两部分的西夏汉文文学,是典型的以儒学为根基的文学;同时西夏文的诗歌、谚语等也禀有儒家文化因子。从"政治共同体"的角度看,自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同时元昊向宋称臣以来,实际就形成了"中华一体"内部的朝贡—册封体制关系,西夏王朝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向心力。西夏文学的华儒内蕴从一个侧面体现着这种文化身份的认同,而揭橥西夏文学这种文化认同的意义,也无疑是"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努力的一部分。(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张继红[7](2012)在《文学,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了历史?——评雪漠小说《西夏咒》》一文中研究指出雪漠的长篇小说《西夏咒》,被评论家陈晓明称为"附体"式的"杰作",而被评论家李建军称为"文学观有问题"的失败之作,这种毫无折中的生死宣判在当下中国文学批评中却是不多见的。这种判断的分歧与雪漠进入历史的姿态、演绎和评价历史的"个人性"有关。雪漠以诗意的和神秘的手法演绎历史,以激情而不乏偏激的评判历史,这是《西夏咒》与此前《大漠祭》《白虎关》时期的文学观大相径庭的。《西夏咒》是用超现实的魔幻手法写(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2年10期)

孙伯君[8](2010)在《西夏俗文学“辩”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夏文学中的"辩"与敦煌文学中的"唱辩"一脉相承。本文通过对《贤智集》中首篇《劝亲修善辩》的全文译释,向人们展示了西夏说唱文学中"辩"这种文学体裁,以期为研究宋初之后说唱文学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夏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崔红芬[9](2007)在《西夏文学作品中所见儒释相融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完成,儒释道相互融合,形成了修身以道,治国以儒,治心以释的局面。西夏是以党项人为主体在西北建立的民族政权,为了巩固统治,统治者采取了崇佛尊儒的国策,佛教和儒家文化在西夏都得到发展,尤以佛教最为突出。西夏时期佛教已不单强调出世离俗,而更多的表现为入世合俗,佛儒共容相济,与社会接触,去劝化世人,把出世离俗和入世合俗的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思想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主要对儒释相融思想在诗歌、谚语及各类字书、韵书中的表现作一简要论述。(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07年04期)

文军[10](2006)在《以文学史书写重塑大国文化风范——评《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西夏、金、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史观念和形态,已经走到了它建立现代大国风范的新的历史门槛。”①着名学者、文学史专家杨义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西夏、金、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北京叁联书店,2006年4月)中劈头的第一句话,即已简洁而深刻地表达(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06年06期)

西夏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百年以来,以西夏遗存文献为研究对象,以西夏历史、文化为研究内容的西夏学得以建立。目前,较为成熟的西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基于汉语河西方音研究和"四行加一注"的西夏文语文学研究、补充和总结性的西夏历史研究、基于西夏和中原官私文书的西夏社会学研究和西夏佛教为主体包含道教和儒家文献在内的宗教和思想研究。西夏文学的研究目前无疑是西夏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西夏文学文献的研究,在西夏学研究中诚属极小的一类,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却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观察角度以及西夏文学文献本身,认为西夏文学研究的薄弱与不足、西夏文学文献的特征和西夏文学的性质及文学史意义等方面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夏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梁松涛.四十年来西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西夏研究.2018

[2].汤君.试论西夏文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价值[J].宁夏社会科学.2018

[3].汤君.西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西夏学.2017

[4].赵阳.论宋代文学对西夏文学的影响[J].兰州学刊.2016

[5].赵阳.西夏佛教文学作品的特点与价值[J].甘肃社会科学.2016

[6].王昊.试论西夏文学的华儒内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7].张继红.文学,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了历史?——评雪漠小说《西夏咒》[J].长城.2012

[8].孙伯君.西夏俗文学“辩”初探[J].西夏研究.2010

[9].崔红芬.西夏文学作品中所见儒释相融思想[J].青海民族研究.2007

[10].文军.以文学史书写重塑大国文化风范——评《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西夏、金、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J].文学评论.2006

标签:;  ;  ;  

西夏文学论文-梁松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