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演武地区长3油层组砂体发育,可作为今后该区油气评价勘探的重要接替层系。到目前为止,对该区长3油层组的沉积体系、油气成藏规律等还未做过深入研究。本文根据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利用测井、取心、录井、地化等资料对镇北演武地区长3油层组物源、沉积特征、成藏要素等进行研究,初步阐述了该区成藏控制因素,并对有利目标进行预测。研究表明镇北演武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南缘秦岭造山带和东祁连逆冲褶皱带,物源方向由西南到北东。研究区长3期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在平面上可划分为分流河道微相、分流间洼地微相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分流间湾微相四种微相类型,其中河道微相占研究区面积的33%~37%;砂体的分布受控于河道的展布。长3储层孔隙度一般在7%~15%之间,渗透率一般为0.01~6×10 3 m2,属低孔低渗储层;成岩作用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成熟亚段早期;长3储层类型可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类。研究区构造条件相对简单,总体为一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在此基础上受南北向挤压及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宽缓、低幅的鼻状构造。长3油气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构造及物性等因素的控制,其中以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最有利于油气聚集。根据以上研究,对以长32段为主要目的层的多个有利地区进行了预测,并将长3油层组有利勘探目标区分三个级别,Ⅰ类有利区为长32段镇83井区;Ⅱ类有利区主要有长32段西115井区等6个区域;Ⅲ类有利区包括长32段木9井东北部、长33段镇235井东北部2个区域,为下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沉积体系的研究现状1.2.2 工区研究现状1.3 主要研究内容1.4 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2.1 地理位置2.2 区域构造特征2.3 地层发育特征2.4 延长组沉积背景第三章 地层划分及物源分析3.1 地层划分与对比3.1.1 地层划分依据3.1.2 地层划分程序及结果3.2 物源分析3.2.1 延长组物源研究进展3.2.2 盆地周缘母岩性质3.2.3 砂岩骨架矿物分布特征3.2.4 砂岩QmFLt 图解3.2.5 砂岩展布特征3.2.6 重矿物分布特征3.3 物源方向第四章 沉积相标志研究4.1 长3 油层组沉积背景4.2 沉积相识别标志4.2.1 岩石学标志4.2.2 沉积构造标志4.2.3 粒度分布标志4.2.4 古生物标志4.2.5 地球化学标志4.3 单井相4.4 测井相分析4.4.1 河道微相的电测曲线特征4.4.2 洼地(间湾)微相的电测曲线特征4.4.3 (水下)天然堤微相的电测曲线特4.5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五章 沉积体系平面特征5.1 湖岸线5.2 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3期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5.2.1 长33期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2期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5.2.2 长32期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1期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5.2.3 长31期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5.3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的纵向演化规律第六章 储层特征6.1 储层沉积特征6.2 储层岩石学特征6.3 成岩作用6.3.1 成岩作用类型6.3.2 成岩阶段划分6.4 储层物性特征6.4.1 垂向物性特征6.4.2 岩性物性关系6.4.3 物性含油性关系6.5 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6.5.1 储集空间类型6.5.2 孔隙结构特征6.6 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6.7 储层分类及综合评价第七章 有利目标预测7.1 油源条件7.1.1 有机质丰度7.1.2 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7.1.3 有效烃源岩厚度及生烃强度7.2 油气封盖及运移条件7.2.1 油气封盖条件7.2.2 运移条件7.3 构造及圈闭条件7.3.1 构造条件7.3.2 圈闭条件分析7.4 成藏规律研究7.5 有利目标预测结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长油层组论文; 沉积体系论文; 储层特征论文; 成藏规律论文; 有利目标预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