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电视剧《青衣》中的音乐语言为研究对象,力图借这个成功的范例探讨影视音乐在表现剧作主题意蕴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简述影视艺术与音乐符号的关系;影视音乐的发展、特点、作用;赵季平影视音乐创作的风格以及他创作《青衣》音乐的情感背景。正文部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青衣》音乐语言的审美意蕴。第一章谈作品的原型意象(嫦娥奔月),提出:月亮在文本中指称一个诗意永恒而又难以企及的精神家园;嫦娥在文本中意味着一个被一份执著的内在态度所驱使并始终表现出脱离尘寰倾向的“不甘”的灵魂;青衣则象征着在追逐理想过程中所必须经验的一种神圣的生命仪式,剧中女主人公筱燕秋正是通过青衣仪式来实现自己根深蒂固的“嫦娥”心结。第二章谈作品的风格基调(阴柔婉约)。京剧音乐的柔媚阴郁、风清骨俊体现着作品整体基调的“韵”;创作音乐在音响形式上表现出的哀弦微妙、柔靡凄清的特点,在内在感觉上渲染了空灵委婉、忧伤哀怨的气质。影视音乐必须与作品的题材、思想内容、结构形式、艺术风格相协调一致。反过来,音乐在剧中出现的时机和它在声带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它的情调,确认并强化着影视作品的风格意蕴和情感取向。第三章谈作品的主题意蕴(生命之痛),“疼痛不仅源于外部世界某种价值和意义的缺失,也源自其内心所无法承担却又不得不承担的生命存在的沉重”,本章主要从肉体、爱情、精神三个角度来谈个体生命所承受的那份重与轻的痛感。第四章谈音乐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审美意蕴。抛开影视音乐在剧作中的其它作用,这里只就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深入研究,音乐为主人公神圣的生命仪式展现了旋律化的进程,也为主人公的爱恨情仇编织着和声式的迷离复杂之态,还与人物对白互相映照,在语言背后为主人公那个执迷于奔月的灵魂咏叹着最深邃最隐蔽的自我意志和苦乐潮汐,音乐更为主人公在梦境中的奔月幻觉提供了升腾的能量和“归乡”的释然与欣悦。结语部分指出《青衣》中音乐语言的铺染和流淌深深地契合起电视剧文本的内在精神,其所表现出的叙事能量和情感力量对此剧的成功意义重大。同时借《青衣》文本音乐语言审美意蕴的分析提出:影视音乐可以“绽放”剧作主旨的层次性、可以“生发”作品风格的自为性、可以塑造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影视剧对音乐语言的选择正是着眼于影视艺术的基本性质并且要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这些属性与内涵,要实现影视剧的完美表达离不开音乐语言的合宜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