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译介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作者,翻译家,汉学家,翻译策略
译介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冯丽君,张威[1](2019)在《贾平凹作品“走出去”之生态译介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贾平凹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日、韩、越南等多国语言,其中英译本的《浮躁》和法译本的《废都》分别获得了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7)和法国费美娜文学奖(1997),但是贾平凹作品被译介出去的数量与其创作的作品数量相比差距还很大,贾平凹作品在国外的读者相对较少,作品译介以及相关研究不足,可以说贾平凹及其作品的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在中国文(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高博[2](2019)在《埃兹拉·庞德汉诗英译的译介策略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埃兹拉·庞德是西方诗坛上影响极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对中国文化充满热爱的翻译家。作为译者,他不仅翻译过大量的儒家经典,而且还向西方国家译介了许多中国古诗,其中以《华夏集》最为着名。本文探讨了庞德在译介中国古诗时所采用的具体方略,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走出去"提供相应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正是由于庞德巧妙地运用了"契合时局的翻译选材""跨越中西的诗意融合""古今相谐的艺术呈现"以及"唯美创新的诗歌节奏"等译介策略,其译诗才能在西方国家获得巨大成功。(本文来源于《译苑新谭》期刊2019年01期)
宋炳辉,陈竞宇[3](2019)在《接受途径、译介策略与文化价值倾向——论茅盾对外国文学的选择与中国文学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茅盾是集作家、理论家与翻译家于一身的中国新文学重要代表之一。其从1917年开始的外国文学译介实践对中外文学关系史和翻译文学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以译介开启一生的文学活动,翻译是其个人文学实践的重要一翼;他的翻译实践展现了其开阔的世界文学视野,极大丰富了新文学建设的外来资源;他侧重俄苏文学和弱小民族文学译介,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本土文学建构策略。不过,茅盾的这些翻译活动都是通过其掌握的唯一外语,即英语而展开,英语中介既助力茅盾扩大世界文学视野,成为其大量译介外国文学的桥梁,也使他的译介带有英语世界的种种印迹,包括对象选择和语言表达,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茅盾译介活动的展开方式及其文化效果,因此也构成其译介实践的另一重要特点。(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钊君[4](2019)在《传播过程导向的“诠释性戏曲译介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总结戏曲艺术对外传播的路径,重点关注以“译介”为中心的传播方式,探讨多种常见译介策略的关注重点与具体实现形式,明确它们的优势与不足,并从中汲取养分;依托“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工程”的实践经验,提出“诠释性戏曲译介策略”,并进一步阐述该译介策略的具体实现形式、关注重点、特征与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等相关问题。本文所做之研究,立足于两项理论基础,分别是传播过程理论与“文化转向”学说。传播过程理论起导向作用,主要从“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效果)”这五大基本元素入手,帮助“诠释性戏曲译介策略”厘清策略框架与分析策略的角度;受“文化转向”学说影响发展而来的“译介学”则明确了“诠释性戏曲译介策略”的“终极关怀”,即实现文化传播。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从“百部经典英译”文本翻译的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进行研究,辅以大量的文献论证,提出研究本体“诠释性戏曲译介策略”,并期待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结构上,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包括论文选题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等内容;第二章论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第叁章根据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即“诠释性戏曲译介策略”,界定此策略的概念,并以传播过程的“五大要素”搭建框架主体,详细阐述策略的内容;第四章分析“诠释性戏曲译介策略”的特点、优势、问题与解决方式,以此论证研究假设的可行性,并提出发展预期;第五章为总结,总结戏曲对外传播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并展望未来。(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6)
訾晴[5](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译介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的译介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译介的现状,然后据此提出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应该实施以网络平台为主的译介策略。(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9期)
包雨苗,肖馨瑶[6](2019)在《试论西方经典的跨文化译介策略——以戴望舒译奥维德《爱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对文学跨文化译介过程中影响译本定位、接受及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的认识,在当今中国文学外译的战略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戴望舒译介奥维德的《爱经》为例,分析西方经典跨文化译介中各类外部因素对译者和出版商译介策略的制约,特别关注《爱经》初版和再版时译者与出版商的宣传策略及其对该古罗马名着在中国的接受的影响,为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历史的反向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9年02期)
崔薇,陈瑞[7](2019)在《“异化”为主,适度“归化”——论戴乃迭译《荷花淀》的译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孙犁是现当代着名小说家、散文家,他以轻松明快的笔调,在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中描写了白洋淀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翻译家戴乃迭采取"异化"为主,适度"归化"的翻译策略,将《荷花淀》《芦花荡》等11个短篇小说译成英文,形成了英译本《荷花淀》(Lotus Creek and Other Stories)。本文以"归化""异化"翻译理论为基础,选取典型事例,研究戴乃迭的译介策略。笔者认为,"异化"为主,适度"归化"的译介策略契合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值得提倡。(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苇[8](2018)在《传播学视域下曹文轩作品译介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文化传播行为,文学译介行为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取得较好的译介效果。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膺2016年的"国际安徒生奖",这与他的作品成功译介到国外,走入西方主流文化市场有着重要关系。作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走出去"的成功范例,曹文轩作品的对外译介策略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8年06期)
叶君武[9](2018)在《浅析中国茶文化的对外译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中国茶文化的对外译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外译过程中应注意译语的浅显和易懂,凸显其解释性功能;同时对外译介应关注文化传播策略的恰当性,以归化策略为主,采取定义加注释的翻译模式,并体现美学效果,对外充分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12期)
唐晓伶[10](2018)在《华兹生《白居易诗选》译介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兹生(1925-2017)是美国当代汉学界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型译者,他译着等身,译介包括中国历史,哲学,佛典,诗歌在内的典籍有28部之丰,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就诗歌翻译而言,华兹生是当代英译中国古诗最多的翻译家,他在译诗上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他以非专业读者为皈依,注重文本的可读性并力求还原原诗风貌,在西方取得了良好的接受效果,很多诗歌还在传播中被经典化。目前国内对华兹生的诗歌翻译研究与其在诗歌翻译上所取得的成就极不相称。华兹生多次透露白居易是其最喜爱的诗人,《白居易诗选》作为华兹生翻译的唯一一本白诗选集,集中地体现了其诗歌翻译方法和理念。然而目前还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其翻译策略及蕴含的翻译思想进行全面具体地分析,总结和解读。本文首先介绍了华兹生诗歌翻译成就,回顾了学界华兹生诗歌翻译研究现状。并通过对华兹生求学经历及翻译生涯的梳理,总结了几位学者诗人翻译家,包括他的导师王际真,吉川幸次郎;他的前辈译者庞德,韦利;以及以施耐德、金斯堡、科尔曼为代表的美国现当代诗人对其诗歌翻译策略形成的影响。其次,作者通过全面分析《白居易诗选》,并将华译白诗与韦利、艾黎、亨顿等译者的白诗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华兹生白诗翻译策略,即,用副文本(年谱,引言等)塑造白居易形象;合理选诗呈现白诗整体风貌;准确传递原诗意义及意象;用美国当下语言译白诗为无韵自由体诗但基本保留原诗节奏;极为克制地为诗歌添加必要注释。作者认为《白居易诗选》主要体现了华兹生“读者为先,务求传神”的翻译思想。首先对其“读者为先”思想在《白居易诗选》中的具体表现方式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全球多元文化环境大背景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现状分析了该思想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其次,作者借用许渊冲“叁美原则”,阐发了其“务求传神”思想的具体内涵。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白居易诗选》这一经典个案的研究,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华兹生诗歌翻译策略及思想。尤其希望能通过对其“读者为先,务求传神”思想的解读,为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古诗英译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0)
译介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埃兹拉·庞德是西方诗坛上影响极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对中国文化充满热爱的翻译家。作为译者,他不仅翻译过大量的儒家经典,而且还向西方国家译介了许多中国古诗,其中以《华夏集》最为着名。本文探讨了庞德在译介中国古诗时所采用的具体方略,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走出去"提供相应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正是由于庞德巧妙地运用了"契合时局的翻译选材""跨越中西的诗意融合""古今相谐的艺术呈现"以及"唯美创新的诗歌节奏"等译介策略,其译诗才能在西方国家获得巨大成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译介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冯丽君,张威.贾平凹作品“走出去”之生态译介策略研究[J].小说评论.2019
[2].高博.埃兹拉·庞德汉诗英译的译介策略及启示[J].译苑新谭.2019
[3].宋炳辉,陈竞宇.接受途径、译介策略与文化价值倾向——论茅盾对外国文学的选择与中国文学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
[4].钊君.传播过程导向的“诠释性戏曲译介策略”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5].訾晴.“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武侠和玄幻小说译介策略探究[J].北方文学.2019
[6].包雨苗,肖馨瑶.试论西方经典的跨文化译介策略——以戴望舒译奥维德《爱经》为例[J].中国翻译.2019
[7].崔薇,陈瑞.“异化”为主,适度“归化”——论戴乃迭译《荷花淀》的译介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8].张苇.传播学视域下曹文轩作品译介策略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
[9].叶君武.浅析中国茶文化的对外译介策略[J].福建茶叶.2018
[10].唐晓伶.华兹生《白居易诗选》译介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