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德育观的辅导员职业化研究

基于素质德育观的辅导员职业化研究

论文摘要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但是传统的德育理论及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必然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我们提出了素质德育的理念,即知识德育与能力德育的统一,它强调的是德育应当在坚持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中心,充分发挥德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素质德育理论的提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差的状况,因此,我们还必须在素质德育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德育模式,以解决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困境。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就是我们探索到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辅导员职业化,就是把辅导员岗位作为一项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来对待;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种职业,把辅导员视为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他们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和理论,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成为教师队伍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素质德育观是辅导员职业化的理论依据而辅导员职业化则是解决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途径。利用素质德育原理分析辅导员职业化是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论证辅导员职业化与高校德育实效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和潜在规律,通过明确辅导员职业定位,拓展辅导员职业空间,完善辅导员管理体制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等途径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深化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则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解决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5 主要概念的界定
  • 1.5.1 德育与素质德育
  • 1.5.2 辅导员与辅导员职业化
  • 1.6 研究意义
  • 1.6.1 解决高校德育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1.6.2 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第二章 素质德育、德育实效性与辅导员职业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 2.1 素质德育理论的提出
  • 2.1.1 目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 2.1.2 素质德育:知识德育与能力德育的统一
  • 2.2 辅导员职业化的客观规律性
  • 2.2.1 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 2.2.2 德育实效:基于素质德育基础上的辅导员职业化逻辑
  • 第三章 境内外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比较分析
  • 3.1 我国高校的政治辅导员制度
  • 3.2 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 3.2.1 角色定位有失偏颇,职责宽泛不明确
  • 3.2.2 职业发展空间狭小,队伍严重不稳定
  • 3.2.3 管理机制不顺畅,激励效果不佳
  • 3.2.4 专业结构不合理,自身素质影响工作质量
  • 3.3 美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现状分析
  • 3.3.1 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理念
  • 3.3.2 美国高校在学生工作中的管理职能
  • 3.3.3 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
  • 3.4 我国香港地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 3.4.1 香港高校学生工作的特色
  • 3.4.2 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处的辅导工作
  • 3.5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 3.5.1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 3.5.2 重视学生辅导工作
  • 3.5.3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辅导员职业化制度
  • 第四章 有利于德育实效性的辅导员职业化路径
  • 4.1 激发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动力
  • 4.2 明确辅导员职业定位
  • 4.3 拓展辅导员职业空间
  • 4.3.1 解决辅导员待遇问题
  • 4.3.2 在动态平衡中优化结构
  • 4.4 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 4.4.1 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
  • 4.4.2 辅导员职业培训体系
  • 4.4.3 辅导员职业评价机制
  • 4.5 完善辅导员管理体制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调查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主体性德育观的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J]. 教育现代化 2015(13)
    • [2].黄炎培职业教育“大德育观”形成分析[J]. 职业教育研究 2015(10)
    • [3].新时代高校文化德育观的建构[J]. 新校园(阅读) 2018(12)
    • [4].苏霍姆林斯基德育观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借鉴意义[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8)
    • [5].职业学校大德育观的重要性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03)
    • [6].基于整体德育观的“大‘道法’教学”[J]. 教育科学论坛 2018(34)
    • [7].医学院校身教德育观的建构和培育[J]. 医学与社会 2015(03)
    • [8].基于疫情现实的德育观照[J]. 教育文汇 2020(03)
    • [9].大德育观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08)
    • [10].大德育观——职业教育的灵魂[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05)
    • [11].浅谈新形势下现代德育观的确立[J]. 学理论 2010(19)
    • [12].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观与职业院校德育创新[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3)
    • [13].论清末民初德育观之争及其历史价值[J]. 兰台世界 2015(31)
    • [14].大德育观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1(04)
    • [15].桐城派德育观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
    • [16].论高师院校和谐德育观的构建[J]. 继续教育研究 2008(12)
    • [17].探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生态德育观[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22)
    • [18].高校大德育观的思考与实践[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9].试论成人教育现代德育观的确立[J]. 成人教育 2008(04)
    • [20].以人为本的德育观与职校德育策略思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7)
    • [21].论实践唯物主义和现代德育观的转型[J]. 文教资料 2010(35)
    • [22].后现代主义德育观的现代审视[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23].直面现代德育困境 构建和谐的德育观[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01)
    • [24].试谈以问题为导向的德育观向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德育观的转变——论班级管理观念的转变[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7)
    • [25].试论网络德育观的过程与起点[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4(02)
    • [26].大德育观视角下中国德育的特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18)
    • [27].荀子“节欲疏导”德育观的内涵及现实意义[J]. 赤子(中旬) 2013(07)
    • [28].大德育观:德育价值取向的必然抉择[J]. 文史博览(理论) 2013(04)
    • [29].论我国高校基础课中德育观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J]. 教育与职业 2011(06)
    • [30].功利化大学德育观的批判与超越[J]. 高校教育管理 2010(04)

    标签:;  ;  ;  

    基于素质德育观的辅导员职业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