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章早期开角型青光眼GDxVCC参数与视野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目的:研究早期开角型青光眼GDxVCC参数与视野参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1)选取21例(42眼)正常人(正常组)、50例(98眼)可疑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疑组)、31例(62眼)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采用GDxVCC、标准自动视野计(SAP)、短波视野计(SWAP)检查。(2)分析比较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参数—椭圆环内平均RNFL厚度(TSNIT)、上方RNFL平均厚度(SA)、下方RNFL平均厚度(IA)、椭圆环内平均RNFL厚度标准差(TSD)、双眼对称性(IES)、青光眼可疑指数(NFI);视野参数—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偏差(PSD)在三组对象间的差异。(3)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三组对象RNFL厚度参数与标准视野MD、PSD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正常组、可疑组、青光眼组间RNFL厚度参数及视野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青光眼组RNFL厚度参数IA、TSNIT、SA、TSD与标准视野的MD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依次为0.509、0.488、0.482、0.347;IA、SA、TSNIT与PSD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依次为-0.314、-0.287、-0.268;NFI与MD成负相关(r=-0.461),与PSD成正相关(r=0.238)(P<0.05);正常组及可疑组RNFL厚度参数与标准视野参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RNFL厚度参数与视野参数有良好的相关性,正常人与可疑青光眼患者无相关性。第二章GDxVCC诊断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目的:评价GDxVCC各参数对早期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确定最有价值的指标;并评价GDxVCC、SWAP、SAP联合诊断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联合应用价值。资料及方法:(1)选取21例(42眼)正常人、31例(62眼)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GDxVCC、SAP、SWAP检查。(2)绘制RNFL厚度参数ROC曲线,并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3)比较GDxVCC、SAP、SWAP独立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TSNIT、SA、IA、IES、NFI的ROC面积分别为0.77、0.76、0.80、0.85、0.87。(2)GDxVCC、SWAP、SAP的敏感性分别为80.6%、74.2%、67.8%;GDxVCC、SWAP、SAP的特异性分别为95.2%、85.7%、76.2%。(3)GDxVCC和SAP的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7%、72.5%,序列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6%、98.9%。GDxVCC、SAP和SWAP的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4%、62.2%,序列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0.5%、99.8%。结论:(1)GDxVCC参数中,NFI和IES是区分正常人和青光眼最有效指标。(2)GDxVCC诊断能力优于SWAP,SWAP优于SAP。(3)GDxVCC、SAP、SWAP的平行试验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避免漏诊;GDxVCC和SAP序列试验可显著提高诊断特异性,降低误诊率。第三章不同标准下GDxVCC、SWAP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目的:评价不同标准下GDxVCC、SWAP、SAP诊断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联合应用价值。资料及方法:(1)选取21例(42眼)正常人、31例(62眼)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GDxVCC、SAP、SWAP检查。(2)对GDxVCC、SWAP、SAP分别采用局部诊断标准及总体诊断标准时独立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1)采用局部诊断标准时,GDxVCC、SWAP、SAP敏感性分别为95.9%、93.5%、90.3%,特异性分别为70.7%、66.7%、71.4%;采用总体诊断标准时,敏感性分别为80.6%、74.2%、67.8%,特异性分别为95.2%、85.7%、76.2%。(2)采用局部诊断标准时,GDxVCC和SAP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6%、50.5%、序列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8%、91.6%,低于单予GDxVCC总体标准NFI评价;GDxVCC、SWAP和SAP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9%、33.7%,序列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97.2%。结论:(1)以局部诊断标准诊断青光眼时,敏感性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但应注重其对应性及重复性评价,降低误诊率。(2)青光眼可疑指数NFI是青光眼诊断较理想指标,但对早期患者应考虑其局限性。(3)采用局部诊断标准,GDxVCC、SAP、SWAP的序列试验可显著提高青光眼的诊断水平,是最佳的临床诊断方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J]. 临床眼科杂志 2019(06)
- [2].多焦视觉诱发电位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开角型青光眼诊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25)
- [3].以近视首诊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78例临床分析[J]. 东南国防医药 2014(03)
- [4].开角型青光眼发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 眼科新进展 2011(05)
- [5].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118例临床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1)
- [6].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126例临床分析[J]. 山东医药 2008(16)
- [7].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84例临床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 2008(20)
- [8].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6)
- [9].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在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1(07)
- [10].以近视首诊的开角型青光眼12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15)
- [11].眼脉动振幅在老年开角型青光眼与高眼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24)
- [12].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1(04)
- [13].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19例[J]. 中国民间疗法 2011(11)
- [14].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05)
- [15].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评价[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0(12)
- [16].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 临床眼科杂志 2009(03)
- [17].开角型青光眼药物的评估与展望[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8(06)
- [18].开角型青光眼6a随诊结果分析120例[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04)
- [19].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昼夜眼压监测及其意义[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25)
- [20].曲伏前列素滴眼液与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8)
- [21].糖尿病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野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8(04)
- [22].吉林地区一典型老年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遗传学特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05)
- [23].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07)
- [24].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仪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J]. 临床眼科杂志 2017(02)
- [25].正念减压疗法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17(10)
- [26].不同方法在评价开角型青光眼病情进展中的应用[J]. 军事医学 2015(08)
- [27].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关系的研究进展[J]. 眼科新进展 2017(03)
- [28].改良巩膜瓣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 2011(04)
- [29].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5(05)
- [30].青光眼的诊治研究[J]. 临床医药实践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