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小型猪种群净化技术及其不同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实验用小型猪种群净化技术及其不同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论文题目: 实验用小型猪种群净化技术及其不同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兽医

作者: 崔立

导师: 陈溥言

关键词: 小型猪,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剖腹取胎手术,全人工哺育技术,肠道菌群分析,生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动物感染模型,仔猪模型

文献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我国缺乏标准化的实验用猪和系统的生物安全控制体系成为制约实验猪用于病原致病性研究、人类疾病模型的培育,作为生物反应器参与人类重要蛋白的生产、以及作为人类异种器官/组织/细胞移植供体等的研究开发、应用工作。因此,开展我国特有实验用小型猪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培育小型猪净化种群,提出我国实验用小型猪微生物学质量标准,对于完善我国实验用小型猪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满足生物医学研究对标准化实验用小型猪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巴马小型猪进行系统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用获得的SPF小型猪进行了猪的疾病人工感染模型和人肠道菌群相关性仔猪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研究。1、实验用小型猪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实验用小型猪安全控制方法的研究试验群体为20头母猪规模,年存栏350头左右,规定控制的疾病为慢性传染性、疫苗不易控制的疾病,主要包括:猪喘气病(猪肺炎支原体)、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痢疾(猪痢疾密螺旋体)、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猪瘟(猪瘟病毒)、体外寄生虫等,控制的主要方法是种源控制(剖腹产引种)、环境控制、人员、车辆、物品控制、鼠鸟蚊蝇的控制、饲料饮水控制以及化验监测等,形成了一个人工屏障,实现适宜实验用小型猪繁殖生长的生物安全环境。试验期3年,实验猪1016头,成活965头,总成活率95.0%,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除未发生规定控制的七种特定病原外,也杜绝了其它二十几种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生。试验表明,只要认真坚持小型猪的安全防疫措施,实验用小型猪的安全保护是完全可以做到的。2、实验用小型猪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级及监测标准的制定2001年8月29日国家技监局批准的2个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GB14922.2 2001)和《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GB14922.1-2001)主要适用于小鼠、大鼠、兔、豚鼠、地鼠等。不适用于小型猪的微生物学等级划分和监测。鉴于目前国内多家小型猪生产和研究单位需要申报实验动物许可证,同时需要向生农医药各研究领域提供标准的实验用小型猪,而苦于没有国家标准可以参照。甚至找不到一个地方标准。已不适应目前实验用小型猪研究和应用的蓬勃发展,亟需制定小型猪微生物、寄生虫等级及监测国家或行业标准,以适应目前小型猪研究和应用的飞速发展。本人在查阅相关国家标准库和调研各地小型猪研发情况后,向国家技监局递交了相关提案,并完成标准草案。在本标准中,规定了实验用小型猪的定义、等级划分以及各级实验用小型猪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监测规程等。3、SPF级小型猪全人工哺育技术研究实验1:小型猪剖腹取胎手术的研究:猪的剖腹取胎手术是获得无菌仔猪的途径。无菌仔猪的获得可采用子宫摘除手术或剖腹产手术两种方法。猪剖腹产手术效果与麻醉方法密切相关。实验2:SPF级小型猪的全人工哺育试验:为检验所研制的人工乳的的饲养效果,在隔离器饲养环境中探索小型猪的全人工哺育技术,并与自然哺乳的仔猪的生长性能、存活率、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腹泻率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自行研制的人工乳配合科学管理,完全可以生产出合格的SPF级实验用小型猪。4、SPF仔猪肠道菌群结构分析目的:对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仔猪断奶前后的肠道菌群组成进行动态监测,并以普通饲养仔猪(自然分娩)为对照作相关分子微生物生态学分析。方法:利用剖腹取胎的方式将仔猪从母体子宫中取出放于屏障系统中饲养,于7日龄时进行补饲,14日龄断奶,分别于10日龄、16日龄和22日龄以及32日龄采集仔猪新鲜粪便样品。提取粪便样品中细菌总DNA,获得其ERIC-PCR指纹图谱,再将其中一个样品的ERIC-PCR产物以地高辛标记为混合探针通过杂交对指纹图谱上DNA条带序列的异同进一步比较。结果:SPF仔猪和普通仔猪在断奶后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而且SPF仔猪的肠道菌群和普通仔猪有显著差异。5、SPF小型猪生长发育规律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选用50头10~150日龄的SPF巴马小型猪,从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液常规指标、血浆激素水平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SPF巴马小型猪的生长和发育,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如下:Ⅰ生长:SPF巴马小型猪早期的生长速度较快,后期较慢。Ⅱ激素水平:血浆中GH以10日龄最低,120日龄最高;T3前期较高,后期较低,20日龄最高;T4以60日龄最低,90日龄最高。TSH以80日龄、150日龄最高;Ins以30日龄、100日龄最高,40日龄最低;Glu在前期较高,之后逐渐下降,70日龄波动之后继续下降,100日龄达最低;Cor浓度上下波动。Ⅲ生化指标:血糖前期较高,后期较低,70日龄极显著高于10日龄、80~150日龄;BUN在30日龄时最高;GPT活性在70日龄、80日龄达到峰值。Ⅳ血液常规指标:RBC、Hb、HCT均在90日龄达最高值;40日龄的WBC极显著高于其它日龄;EOF最大抗力10~80日龄较为稳定,140日龄、150日龄高于其它日龄(P<0.01),10日龄、20日龄、140日龄和150日龄的最小抗力较大,均高于其它日龄(P<0.01);ESR速度后期比前期快。6、TGEV不同途径感染SPF仔猪后病毒消长规律的研究为确立TGEV的传染途径,定植部位以及猪感染后,病毒在猪各个脏器内的消长规律,将TGEV分别通过滴眼、气管注射和口服的方式对25日龄的SPF仔猪进行攻毒,至攻毒后24h起每天颈静脉放血致死仔猪一头,采取血液及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肺脏、肺淋巴结、肠道淋巴结、心脏、气管、扁桃体、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将组织制成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结果。同时取所有被检组织提取RNA,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另外,还用ELISA方法检测仔猪血液内抗体效价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Ⅰ经眼粘膜攻毒:攻毒后仔猪表现正常,剖检除肺脏表现苍白外,其他组织器官均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均为阴性;RT-PCR只在第30天的肺和空肠检测到病毒,其它组织则均为阴性;ELISA检测攻毒后前20天仔猪血液抗体效价一直为可疑,OD值最低为0.21,最高为0.30,但到第22天抗体效价开始升高,第30天升至0.82。Ⅱ经呼吸道攻毒:攻毒后24h实验猪出现呼吸道症状,三天后耐过,但均未出现消化道症状。剖检可见不同程度的肺部病理变化。攻毒后24h气管(持续8天)和肺脏样品(持续30天)的IFA呈阳性,肺淋巴结(5-30天)和脾脏(2-5天))样品也为阳性。RT-PCR结果与IFA结果基本一致。抗体效价至第4天(0.40)开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最高升至1.41。IFA和RT-PCR在消化道系统中始终未检出TGEV。Ⅲ经消化道攻毒:攻毒3天后四头仔猪即开始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并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分别于第6、9、17天死亡三头。剖检可见明显的肠道病变,其中3头有不同程度的肺脏病变。攻毒后48小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以及肠系膜淋巴结样品的IFA即呈阳性,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程度增加,并持续存在。在扁桃体(2-15天)、脾脏(3-5天)、直肠(4-30天)、腹股沟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6-30天)、气管(15-18天)和肺脏(25-30天)中都可检测到阳性。RT-PCR检测结果与IFA结果一致。抗体效价至第4天(0.33)开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最高升至1.54。结果显示口服TGEV后,病毒可在肠道、呼吸道、扁桃体中增殖。7、HFA仔猪模型建立研究建立人肠道菌群相关(HFA)动物模型,对研究肠道微生物和消化道健康及疾病关系、食品和药物安全评价等均有很重要意义。本研究以5窝SPF巴马小型猪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了人肠道微生态相关仔猪模型(Human Flora-Associated miniature piglet model)的建立技术。对5头临产母猪进行无菌剖腹产手术,将新生仔猪放入屏障系统全人工哺育,手术成功率100%;新生仔猪前三天每日每头口服接种1ml供体菌悬液,第四天到第十天每隔一天接一次,于仔猪5日龄、9日龄、12日龄时收集仔猪粪便,-70℃冻存待检测。通过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和微生物群落分子杂交实验表明,在屏障系统内,人肠道菌群能够部分定植于小型猪仔猪肠道内,并且在两周内保持相对稳定,个体间差异极小。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目的、意义和路线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路线图

第一篇 实验用小型猪种群净化技术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一

第一节 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节 SPF猪在生命科学研究和集约化生产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SPF小型猪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1 试群、设备及所控制疾病

2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方法与技术

3 结果和讨论

4 小结

英文摘要

第三章 实验用小型猪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级及监测标准的制定

1 制定说明

2 正文如下

英文摘要

第四章 SPF级小型猪全人工哺育技术研究

实验1 小型猪剖腹取胎手术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实验2 SPF级小型猪的全人工哺育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五章 SPF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分子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六章 SPF小型猪生长发育规律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分析和讨论

4 小结

英文摘要

第二篇 实验用小型猪不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第七章 文献综述二

第一节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一节 肠道菌群功能、分子分析技术及其模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八章 TGEV不同途径感染SPF小型猪模型的建立和病毒消长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九章 HFA仔猪模型建立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全文总结

附件

1.小型猪饲料质量标准

2.小型猪屏障饲养系统物品的准备与进出

3.小型猪屏障饲养系统设施净化规程

4.小型猪屏障饲养系统控制区清洁消毒工作操作规程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发布时间: 2006-10-20

相关论文

  • [1].广西395个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及防控措施[D]. 刘翠权.南京农业大学2011
  •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遗传变异与疫苗研究[D]. 吴家强.山东农业大学2008
  • [3].3种植物多糖抗猪蓝耳病病毒及免疫增强作用研究[D]. 张红英.河南农业大学2007
  • [4].西藏小型猪遗传背景分析以及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D]. 李洪涛.南方医科大学2008
  • [5].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人工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 韦天超.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 [6].全国实验动物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D]. 孔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 [7].小型猪实验动物化和糖尿病模型及中药“脾胃康”作用研究[D]. 陈云.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8].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分子诊断与免疫研究[D]. 兰喜.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9].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与灭活疫苗的研究[D]. 蔡旭旺.华中农业大学2006
  • [1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抗原表位鉴定及受体结合域的初步筛选[D]. 孙东波.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标签:;  ;  ;  ;  ;  ;  ;  ;  ;  

实验用小型猪种群净化技术及其不同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