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敏
(江苏苏州第七人民医院215151)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在进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有效提高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愈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40例要进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严格依据统计学随机分组的基本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两个级别,对照组采用不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治疗的方法。实验组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治疗的方法。应用半年后观察疗效,半年后复查腹股沟疝的复发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了解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在对结果的检测时采取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比不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治疗的治愈率要高,经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的治愈率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方面,有明确的效果,同时,能有效的缩短进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病情和住院周期,疗效满意,患者的复发率率显明降低。
【关键词】可吸收连续缝合腹股沟疝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235-02
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是针对传统疝修补术复发率较高而发明的一种术式,由于其先进的修补方式,导致术后腹股沟疝的复发率很低[1]。有相关专家通过临床实验得出[2],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效果更佳,复发率不足0.5%。近年来,我院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基础上运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可以很好地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减轻心理及经济压力,对于腹股沟疝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普外科40例腹股沟疝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6-83岁,平均年龄64.67岁,平均病程(3.4+0.5)单侧疝的有39例,双侧疝的有1)。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不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的治疗方法。经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疗效判定:经过半年的治疗,对比性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以及腹股沟疝的治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效果的判断:治愈:患者在半年内没有复发;有效:半年内患者有复发,但症状较轻;无效:半年内患者腹股沟疝再次复发,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3统计学方法:通过两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的方法,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水准a=0.05,P<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腹股沟疝的治愈率以及并性症的发生率等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5和0.018,具体两组研究对象的治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l。
表1两组研究对象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3],很多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症是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应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医学界力推的微创技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对医生的技术和医院的设备要求都较高,应选择具有较高资质和实力的医生和医院。有研究发现,对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患者采用可吸收线的方法,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
对于因腹腔压力过大而导致的腹股沟疝,很多医生仍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如腹股沟疝修改或者不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等单纯手段,效果差强人意。相比之下,有学者指出[4],通过采取现代微创技术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诊疗过程中,医生根据腹股沟疝的严重程度以及异常变化及伴随症状,结合患者的生理状况,抓住最佳时机做出针对性的治疗[5]。本研究通过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比不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治疗的治愈率要高,经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的治愈率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治疗腹股沟疝阻塞性腹股沟疝的较好方法。表明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在应用于腹股沟疝阻塞性腹股沟疝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降低腹股沟疝术后的再次复发,并提高术后治愈率,在临床过程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扬,黄永豪,杨扬震,等.可吸收线与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32(4):411-413.
[2]李洪波,林惠忠,李杨,等.负压引流结合可吸收线在胃肠道手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5):405-407.
[3]马可为,邢念增,云志中,等.Quilltm可吸收线与薇乔线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比较(附视频)[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6):11-13.
[4]林春华,王科,门昌平,等.双向倒刺可吸收线在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11):2438-2440.
[5]陈名久,吴显宁,尹邦良,等.可吸收线分层缝合法在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3):2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