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证治论文-张再良

六经证治论文-张再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六经证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六经证,六经病,伤寒论,辨证论治,温病,合并病,外感热病,循经传,方证,越经传

六经证治论文文献综述

张再良[1](2019)在《论“六经证治”之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六经证治的道理,如果从病证拔到基本治法的高度,就容易理解,也不会把它仅仅局限在伤寒的范围中、停留在具体治疗的层面了。六经辨证治疗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在伤寒病的临床实践中形成并高度浓缩和提炼出来的,这是《伤寒论》这本书的核心。如果能够明白六经证治(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报》期刊2019-03-08)

宋高峰,李顺民[2](2016)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六经证治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研究《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符合六经传变规律,提出以六经辨证来论治该病,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证治方药,取得了显着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6年03期)

胡镇,刘元献[3](2016)在《变应性鼻炎六经证治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上呼吸道常见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属于中医学"鼻鼽"的范畴。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独特理念,对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认识和治疗具有独到的优势。本文结合伤寒论,遵循辨证论治体系与病证结合的思维,尝试以六经为辨证纲领论治变态反应性鼻炎,以期能进一步认识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拓展辨证思维,增强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6年01期)

于长雷,陈茂蒙[4](2015)在《从《内经》阴阳本义探讨《伤寒论》六经证治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仲景的阴阳理论与《内经》一脉相承。《内经》本义:只以部位和出入言阴阳,寒热虚实是阴阳出入的结果。本文从阴阳出入的角度解读六经证治体系,认为《伤寒论》叁阴叁阳是阴阳出入的六种病理状态。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欧阳卫权[5](2013)在《《伤寒论》百方皆可退热》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为纯阳之体,似乎难以出现叁阴证候。但不少小儿发热时,或因素体虚弱,或因治疗不当,伤及正气,导致出现邪热陷入叁阴见症,亦不少见。此时,切记不可一见发热即清热,加重病情,而应以麻附辛、真武汤、四逆汤之类附子剂扶阳振颓。 太阳、少阴、太阴合病,初(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3-07-01)

欧阳卫权[6](2013)在《《伤寒论》百方皆可退热》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阳合病,兼夹湿浊者,见舌苔淡黄厚腻,为湿浊之证据,加苍术、茯苓对应之,尚嫌单薄。故仍高热反复,后改方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小柴胡汤合叁仁汤,对应湿浊之力度加大,故最终热退病愈。 叁阳合病,兼夹水饮者,临床常见病人一出现发热小便即明显减少,往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3-06-28)

欧阳卫权[7](2013)在《《伤寒论》百方皆可退热》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的各种变证、兼证、坏证,恰恰正是因失治、误治后导致了各经合病、并病等病机复杂局面的出现,而合病、并病并未出六经之轨,仍然可以运用六经辨证来指导。 使用合方时,一是必须在病人正发寒热时服药,若在两次发热间隙服用,效果不佳甚或无效。二是对于已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3-06-27)

黄晓红[8](2013)在《《伤寒论》中发热的六经证治规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的意义,旨在通过整理、总结《伤寒论》与“发热”有关的条文,分析其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等,为临床中治疗发热提供理论依据及更快速有效的方法,从而扩大中医学自身的科学内涵,并提高发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加强对中医传统文献专题汇编研究。首先收集《伤寒论》中包含发热相关症状的条文,并对相关条文进行详细分析,从辨证要点、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然后结合后世各注家的补充,并对后世医家运用《伤寒论》治疗发热的有效方剂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探索六经病发热的证治规律。结论:《伤寒论》是一部专门论述外感热病的专着,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是仲景为治疗伤寒病而确立的行之有效的辨证方法。本文总结了六经病发热的特点及其特征性伴随症状,从而分清阴阳、表里、六经。其中太阳病发热分为中风表虚证及伤寒表实证,其中中风表虚证又分为桂枝汤证及桂枝加葛根汤证,伤寒表实证又分为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及大青龙汤证;阳明病发热分为阳明病热证(即白虎汤证)及阳明病实证(即承气汤证);少阳病发热分为小柴胡汤证及柴胡桂枝汤证;太阴病发热分为桂枝加芍药汤证及半夏泻心汤证;少阴病发热分为四逆汤证及真武汤证;厥阴病发热分为乌梅汤证、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证及白头翁汤证。通过本文的论述,得出以下结论:发热多见于六经病中的叁阳经,且多因风寒外袭所致。汗出与否是决定选方用药的关键症状之一。六经发热可以辨治大部分发热,还需结合温病学,如湿热、热毒、热入心包等辨治方法,是对六经辨治发热的良好补充。(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4-01)

王文辉,刘石坚[9](2011)在《《伤寒论》六经证治中应用芍药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伤寒论》中对芍药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六经证治均有体现。太阳病篇用芍药最广,其作用主要有调和营卫,益气养阴,缓中补虚,阴阳相补,缓急解痉,敛肺平喘等6个方面;阳明病篇中芍药的作用是调胃护脾阴;少阳病篇芍药的作用有缓中补虚,敛阴清热2个方面;太阴病篇用芍药理脾护阴;少阴病篇芍药的作用有阴阳互济,疏肝敛肝,促阳气外达,敛阴补阳等;厥阴病篇芍药的主要作用是补虚和血、敛阴缓急。(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1年12期)

张广中,马家驹,余晖[10](2011)在《荨麻疹的六经证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六经辨证,采用经方治疗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病案1赵×,女,15岁,就诊卡号720768,初诊2009年8月21日。荨麻疹病史1年。出汗正常,口中和,月经不规律,痛经,头晕、恶心,怕冷。纳可,眠可。舌淡红,苔白,脉细。麻黄6g,桂枝6g,苦杏仁9g,炙甘草3g,赤芍9g,生姜3片,大枣4枚,7付。8月28日2诊:痒减80%,皮疹减80%,出汗稍增多,仍头晕、恶心,怕冷。舌暗淡,苔白,脉细。上方加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清半夏15g,7付后痊愈。(本文来源于《国际(中日韩)经方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经方论坛暨经方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期刊2011-05-26)

六经证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研究《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符合六经传变规律,提出以六经辨证来论治该病,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证治方药,取得了显着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六经证治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再良.论“六经证治”之理[N].上海中医药报.2019

[2].宋高峰,李顺民.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六经证治探微[J].江苏中医药.2016

[3].胡镇,刘元献.变应性鼻炎六经证治探微[J].江西中医药.2016

[4].于长雷,陈茂蒙.从《内经》阴阳本义探讨《伤寒论》六经证治体系[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5].欧阳卫权.《伤寒论》百方皆可退热[N].中国中医药报.2013

[6].欧阳卫权.《伤寒论》百方皆可退热[N].中国中医药报.2013

[7].欧阳卫权.《伤寒论》百方皆可退热[N].中国中医药报.2013

[8].黄晓红.《伤寒论》中发热的六经证治规律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9].王文辉,刘石坚.《伤寒论》六经证治中应用芍药举隅[J].吉林中医药.2011

[10].张广中,马家驹,余晖.荨麻疹的六经证治初探[C].国际(中日韩)经方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经方论坛暨经方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2011

标签:;  ;  ;  ;  ;  ;  ;  ;  ;  ;  

六经证治论文-张再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