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3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李淑丽(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231-02

【摘要】心源性休克是内科常见的危重急症,死亡率较高。本文对成功抢救的3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作总结分析,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及时、准确、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紧密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护理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的综合征侯群。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低下,导致心输出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将导致普遍性细胞功能损伤,生命重要脏器的功能丧失致机体死亡。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50岁,慢性克山病14例,冠心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肺原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病程1年至25年。

2治疗原则和方法

抓住休克不同阶段的重要环节,力求及早恢复全身组织、脏器的血液灌流。同时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3护理体会与讨论

3.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休克症状

在休克早期进行抢救治疗,大多可以挽回。故早期发现极为重要。对有可能出现休克的患者,护士一要用望、问、触、叩、听等护理检查手段系统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收集身体状况的各项资料,力求及时、准确、全面地为医师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确切的临床依据。也为制定或修改护理计划提供全面的资料。观察患者有无面色、皮肤苍白、紫绀、恶心呕吐、出冷汗、肢体湿冷,软弱无力、烦燥不安(可焦虑可激动)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心跳加快、脉搏细弱、收缩压降到80mmHg以下,脉压小于20mmHg、尿量减少、目渴等休克症状。对急性心肌梗患者可将其置于监护室内,采用电子监测仪器,配合观察。本组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休克,尤其14例慢性克山病克患者多次住院,大多入院时便处于休克状态,都是抢救及时护理得当才脱离危险。

3.2积极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材

护士应根据病情变化的可能,随时准备好抢救所需的药品和器材,如血管活性药物(例:肾上腺素,多巴胺),强心利尿药物(例:西地兰、速尿)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利多卡因、异搏定)心电监护仪、氧气等应急备用,并掌握其用途、使用方法、副作用及其处理。护士在抢救过程中要善于捕捉病情变化的预兆,一旦出现异常,分秒必争地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做到急而不慌,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认真护理。

3.3积极给予早期抢救护理

3.3.1保持安静和注意保暖。有心衰的病人,气急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卧位。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各种燥声,减少探视。休克早期尽量避免用热水袋保暖,因热水袋所致的局部血管扩张会减少脑部等器官豹血液供应。对汗湿的内衣、被单应及时更换,必要时可用温水擦洗后再擦干,但应避免受凉。

3.3.2镇静、止痛、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疼痛对休克不利,剧痛本身即可导致休克。故病人育烦燥、疼痛时按医嘱给安定、杜冷丁等治疗。立即高流量给氧(4~5升/分)直到病情改善为止(肺心病组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或根据病情需要,在湿化瓶中加入20~30%的酒精吸入。吸氧有助于改善心肌缺氧,减轻痛疼、胸闷、烦燥不安等症状、亦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3.3.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在3分钟以内即建立一条到二条静脉通道,力争“一针见血”。选择针头易固定不易脱出的部位穿刺。如血压迅速下降,而静脉输液通道尚未建立时,选用苯肾上腺素、问羟安或麻黄素等药物肌注,暂时维持血压,争取时间作进一步处理。

3.3.4注意输液速度及用药反应。在静脉注射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速度要慢,一般5-10分钟推完。静滴时要及时调整药物浓度和滴注速度。心衰严重患者一般20-30滴/分钟。静滴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应选择较大血管,防止溢出血管外,造成缺血性组织坏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血压,有时血压虽不甚高,在80/50mmHg左右,然而脉压正常,四肢温暖,皮肤红润不紫,尿量正常,说明微循环和组织灌注情况尚好,治疗有效。反之收缩压虽超过90mmHg,但脉压很低,四肢冰冷,皮肤苍白,尿量少,说明微循环和组织灌注不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病人的收缩压应维持在100-110mmHg左右,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防止血压高低波动,保证病人脑、心肾等重要器官血流灌注的恒定。

3.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在休克晚期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重要脏器的损害,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脑功能障碍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等,故要警惕有危险的隐蔽性问题。休克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常较低,由于皮肤血管收缩不能散热,肛温增高,或二者温差在1—3℃之间,则表示休克严重(正常在0.5℃左右)。还应特别注意中枢神经系统(是否表现烦燥不安或焦虑,有无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心肺功能(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注意心率、节律的变化)和肾功能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若每小时尿量少于20—30mI提示肾血流不足、肾功能趋于衰竭),对病情进行反复分析,抓住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按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护理措施,按要求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一切操作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特别是静脉穿刺、导尿、留置尿管等。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或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或避免发生并发症。

3.5做好心理护理

在患者神志清楚时,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尤其是慢性克山病患者,都来自农村,家庭贫困,反复多次住院,耗费家里不少开支,使他们寝食不安,思想负担较重,异常痛苦、焦虑、忧郁而加重病情。因此护士要重视病人心理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做好心理治疗和精神护理。首先了解病人的病态生理活动,注意病人作出的各种反应和态度,鼓励病人表达他们的感情。解除病人的各种顾虑,教育家人正确对待和关心体贴病人的疾苦,热情、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及劝慰,说明情绪对治疗的重要性。鼓励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使之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调整各种监测仪器参数,减少报警,以减少病人躯体置于仪器上输液管包围之中的恐惧。

参考文献

[1]许耀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临床观察护理[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2]蒋健.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进展[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标签:;  ;  ;  

3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