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各地农村建设成功典型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各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环境各异,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不可能完全照搬其他先进地区和国外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符合自身经济社会特点的发展道路。论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农村建设优秀案例的收集分析基础上,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国内新农村建设、国外乡村社区建设的理论成果、生态社区的相关研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研究生态型社区建设的内涵、目标、建设环节及其实现途径。论文借鉴了国内外对社区、农村建设和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对当前国内新农村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论文对农村生态型社区的概念和建设农村生态型社区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认为建设生态型社区是未来农村发展的趋势,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对农村生态型社区与传统农村社区的区别,以及建设农村生态型社区的设计原则和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还进一步考察了目前国内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一批成功案例,这些成功案例并不一定具有建设农村生态型社区的明确目标,但都自觉不自觉地包含了一些农村生态型社区的必要特征,可以被看作是一系列建设生态型社区的成功创新和尝试。论文采用了模式识别的研究方法,基于案例研究,将农村生态型社区建设归纳为三种主要发展模式:即: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绿色农业模式和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及其7种子模式,并运用区域规划理论、区域综合比较优势理论,对农村生态型社区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影响农村选择其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并设计了农村生态型社区选择其建设模式的方法。为使研究具有实践意义,论文还以衡水湖农村为例,运用论文所提出的模式选择的方法对衡水湖农村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战略选择。最后,提出了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论文的后继研究作出了设想。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1.1.3 研究意义1.2 研究方法1.3 技术路线1.4 内容框架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2.1.1 国内外社区理念的形成与发展2.1.2 国外农村建设研究2.1.3 国外生态社区理论与实践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2.2.1 国内社区的概念与分类2.2.2 国内农村社区建设研究2.2.3 国内生态社区理论与实践第3章 农村生态型社区的内涵3.1 建设农村生态型社区的必要性3.1.1 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3.1.2 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3.1.3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3.2 生态型社区与传统社区的比较3.3 农村生态型社区的特征与建设原则3.3.1 农村生态型社区的特征3.3.2 农村生态型社区的建设原则3.4 建设农村生态型社区的主要环节3.4.1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3.4.2 生态环境建设3.4.3 生态文明建设第4章 基于案例的农村生态型社区建设模式研究4.1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4.1.1 生态旅游的内涵与分类4.1.2 都市依托型生态旅游4.1.3 景区依托型生态旅游4.2 绿色农业模式4.2.1 绿色农业的内涵与分类4.2.2 以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型4.2.3 综合开发经营型4.3 农村循环经济模式4.3.1 农村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分类4.3.2 区域产业循环型4.3.3 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综合利用型4.3.4 农产品综合利用型4.4 三类生态型社区建设模式比较4.4.1 比较因素及其选择的依据4.4.2 三类模式的发展条件比较4.4.3 三类模式比较分析的主要结论第5章 农村生态型社区的建设模式选择5.1 农村生态型社区建设模式选择原理5.2 农村生态型社区建设模式选择过程第6章 衡水湖农村生态型社区建设方案6.1 衡水湖农村的基本情况6.1.1 数据来源6.1.2 总体情况6.1.3 自然资源状况6.1.4 经济发展状况6.2 社区建设发展战略选择6.2.1 SWOT 分析6.2.2 衡水湖农村社区建设模式选择6.3 衡水湖农村发展目标与建设思路6.3.1 发展目标6.3.2 建设思路第7章 研究结论、不足及展望7.1 研究结论7.2 论文不足之处7.3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致谢附录A 衡水湖农村入户调研问卷附录B 参与式乡村评估(PRA)提纲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新农村建设论文; 生态型社区论文; 模式识别方法论文; 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