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不足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我国城市街道的现状,运用系统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和哲学理论支撑,从文化的、人性的、生态的、伦理的视角剖析我国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以及街道现状存在的问题,街道空间它不是狭长的独立空间、封闭空间,而是广泛渗透到其他各种空间类型,并且良性互动。街道空间理应更多地关注行人——人的现实生活和内心情感世界,理应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平台、心灵的归宿地。街道空间凝练和承载着大量的信息,涉及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等诸多因素,反映的不仅仅是价值取向问题,更是社会伦理问题。街道空间改造设计绝不应该片面追求扩大交通流量,而忽视日益缩小的步行空间;片面追求个体或者局部经济或者商业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社会利益和整体利益;片面追求所谓的偏颇视觉美学、个人喜好和某某风格,而忽视市民真正的生活和内心感受;片面追求形式上标新立异、客观上的繁华,而忽视微观的微气候调节和人性关怀;片面追求口头上的生态绿色环保而忽视真正意义的生态循环,绿色环境的真谛,单纯因袭所谓的国际风格,而对具有独特风味的地域个性置若耳闻不予理睬。一个好的街道它不仅是耐看的而且是能用的、能享的、宜居的、生态的、和谐的、人性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具有系统的全部特征,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演化,适应时代需求,适应人的发展。街道空间是城市的窗口,记录着市民的心路历程,那里的每个细节都赋予了空间个性魅力所在,都体现着市民的综合素养和公共精神。街道空间改造设计需要系统的分析方法和前瞻性理论做先导,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资料之后,做细致周密的分析、反馈和评估等众多程序基础之上进行梳理,借用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综合研究后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选择街道空间做为研究对象的理由1.3 研究的范围和目标1.4 研究的框架及其路线本章小结第二章 我国街道空间发展的现状分析2.1 浅层物质空间形态的解读2.1.1 街道建设忽视步行交通、绿地空间和环境污染2.1.2 积极街道空间的匮乏2.1.3 街区历史文脉的割裂2.1.4 道路空间缺少与邻近空间的互动2.1.5 街道空间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多样性2.1.6 街道景观匮乏,街道美学缺乏创意,街道灵魂消失2.1.7 街道要素缺乏有效整合,街道系统缺乏活力2.2 深层次文化价值与运行管理机制的解析2.2.1 中国社会价值体系特征的简要回顾2.2.2 文化视角下,对街道建设和改造的审视和解读2.2.3 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2.2.4 未来街道空间系统发展趋势本章小结第三章 城市旧街道空间改造设计的系统化思维3.1 城市街道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3.1.1 系统论的导入3.1.2 系统论在街道空间改造设计中的应用3.1.3 街道空间系统概念的不断演化3.2 街道空间改造系统化思维模式的建构3.2.1 街道空间改造系统要素的构成3.2.2 街道空间改造系统内在规律研究3.2.3 街道空间改造系统思维模式构想3.2.4 街道空间系统发展趋势本章小结第四章 街道空间改造设计的策略聚焦4.1 定位准确,把握消费群体数量4.2 安全、快捷、可达性强4.2.1 安全性4.2.2 快捷可达性强4.3 以人为本,重视行为环境心理4.3.1 以人为本4.3.2 重视行为心理4.4 重视行为、环境心理、营造交往平台4.4.1 场所的建立4.4.2 狭义场所论-行为场所4.4.3 营造交往平台,重视环境心理4.5 挖掘地方文化,彰显地方魅力4.5.1 审视西方现代建筑美学4.5.2 尊重地域文化,兼收外来文化,延续城市肌理4.6 弘扬传统健康文化,营造和谐街区环境4.7 发展城市公共艺术,关注细部设计4.7.1 公共艺术的产生背景4.7.2 公共艺术的作用4.7.3 关注细部设计4.8 注重生态的绿色设计4.8.1 绿色设计的发展历程4.8.2 崇尚健康绿色的乡土美学观4.8.3 顺应当地气候的通风构造设计4.8.4 植物多样性设计4.8.5 有利于水循环的设计4.8.6 绿色的室内设计本章小结第五章 街道空间改造设计案例研究5.1 德国弗赖堡市中心商业街区改造5.1.1 城市概况5.1.2 人性化的绿色街道5.1.3 个性化的街道景观5.2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改造观后感5.2.1 城市特色肌理的修补与延续5.2.2 街道空间的亮点本章小结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和设计实践说明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街道空间论文; 系统论文; 伦理论文; 人性论文; 个性论文; 绿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