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系统掌握典型黑土区土壤的贮水性能、水分渗透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双环法和环刀法,分别测定了位于典型黑土区内不同开垦年限耕地、主要的人工林植被类型下及不同林龄落叶松林下土壤的贮水能力及水分入渗特征。将测定结果与未经干扰的山杨次生林和草原化草甸(俗称“五花草塘”)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寻求影响典型黑土区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主导因素。仅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和土壤贮水能力的角度,探求各种恢复模式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该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提供基础资料,为该区选择最优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与撂荒地、休闲地相比,未干扰黑土表现出更强的入渗及贮水能力。在1m深土层内,五花草塘饱和贮水量高于次生林,但滞留贮水量二者相差不大;在整个入渗过程中,次生林的土壤水分入渗能力要强于五花草塘。随着开垦年限的延长,耕地的黑土层厚度逐渐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也逐年下降,总孔隙度逐渐减小,而平均容重逐渐增大,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的减小趋势更为明显。耕地的表层土壤渗透能力较强,随着深度的增加,在20~40cm渗透速率急剧减小,而在40cm以下渗透速率又逐渐增大,与未经干扰黑土呈现出不同的渗透变化规律。在整个入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入渗性能随着开垦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直接决定了土壤的入渗性能。5种人工林植被恢复类型下1m土层范围内土壤饱和贮水量在5347.01~5762.91t/hm~2之间,水曲柳和落叶松林地最大,其它3种林地间则差异较小;滞留贮水量在543.43~916.13 t/hm~2之间,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落叶松林>水落混交林>美青杨林>水曲柳林>樟子松林;30min累计入渗量水落混交林和美青杨林地要远高于其它林地,水曲柳和落叶松林地次之,樟子松林地最小。4种入渗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各种林分土壤的入渗过程,而考斯加可夫模型和Philip模型的拟合值更接近于实测值,更适用于描述本区植被下土壤的入渗特征。进行植被恢复后林地内土壤(0~100cm)平均容重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减小趋势,而土壤的总孔隙度逐渐增大,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的增大趋势更为明显。恢复至30年左右时土壤的平均容重和孔隙状况基本趋于稳定,土壤平均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稳定在1.10g/cm~3和59.51%左右。人工落叶松林演替系列土壤贮水性能变化趋势与土壤孔隙状况变化趋势完全一致。60min累积入渗量最大的是恢复40年下的土壤,其值为6531.20cm~3,而最小的是恢复8年下土壤,其值为3778.05cm~3。若以恢复8年的前60min累积入渗量作为100%来计,则恢复20年下为37.2%,30年下为56.9%,40年下为72.80%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踩踏干扰下生物结皮的水分入渗与水土保持效应[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1)
- [2].风沙土水分入渗与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运移试验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08)
- [3].坡耕地垄向区田水分入渗规律及蓄水保土效果[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9(05)
- [4].夹砂层土壤膜孔灌水分入渗规律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4)
- [5].保水剂用量对变水头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研究[J]. 人民黄河 2011(07)
- [6].残膜埋深对滴灌条件下粉砂壤土水分入渗影响的试验研究[J]. 土壤 2014(04)
- [7].红壤降雨入渗动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5)
- [8].红壤涌泉灌水分入渗试验及数值模拟[J]. 节水灌溉 2018(02)
- [9].农膜残留对砂壤土和砂土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1)
- [10].表层掺黏土对砂壤土水分入渗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6)
- [11].深松和压实对旱地棕壤硬度和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6(05)
- [12].采用TDR水分计研究黄土地基中水分入渗特性[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9(S2)
- [13].间接地下滴灌条件下红黏土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J]. 节水灌溉 2020(05)
- [14].容重对红壤条件下涌泉根灌水分入渗能力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 [15].设注水孔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试坑水分入渗规律[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16].基于HYDRUS-1D模型的土壤容重对水分入渗影响的研究[J].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7(07)
- [17].容重对红壤区地下滴灌水分入渗能力影响研究[J]. 节水灌溉 2019(04)
- [18].施肥措施对砂姜黑土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08)
- [19].水分入渗对土壤内部综合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12(07)
- [20].水致黄土深层滑坡灾变机理[J].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5)
- [21].翻耙干扰下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及土壤侵蚀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 [22].土石混合介质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05)
- [23].荒漠草原不同土壤类型水分入渗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4)
- [24].不同土壤质地及同一质地水分入渗差异——以山西保德县、岚县、榆次区为例[J]. 山东林业科技 2017(04)
- [25].初始含水率对施用生物炭滨海盐渍土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17(S2)
- [26].采煤沉陷对植被土壤容重和水分入渗规律的影响[J]. 煤炭科学技术 2013(03)
- [27].土壤残膜对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01)
- [28].聚丙烯酰胺对黄土坡面水分入渗及溶质迁移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6)
- [29].不同土壤容重对石砾地客土耕作层水分入渗的影响[J]. 农技服务 2019(05)
- [30].山地果园集雨-壤中防渗对水分入渗、分布和利用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