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去传入海马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SPARC表达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神经生物学
作者: 刘欣
导师: 周长福
关键词: 去传入海马,可塑性,芯片,杂交,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为了解去神经海马发生的一系列可塑性事件的分子基础,我们运用cDNA芯片分析(cDNA microarry)方法对去内嗅皮层支配10天的大鼠海马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检测结果显示,6234个基因和表达序列标签(ESTs)中,表达变化1.5倍以上的克隆152个,其中上调32个,下调120个。用Northern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鉴定,肯定了8个基因-MHC I, MHC II,β2-microglobulin , interferon-γreceptor ,thymosin-β4, gelsolin, profilin和SPARC在去神经海马的表达上调,与cDNA芯片分析相一致。原位杂交实验证实,这8个基因在去神经支配靶区-海马腔隙分子层和齿回外分子层特异性表达升高,说明它们可能参与去神经海马的结构可塑性事件。胞外基质糖蛋白SPARC具有抗细胞粘连和增殖的特性,表达于多种组织,调节细胞与胞外基质以及细胞之间的粘着。我们通过对SPARC mRNA和蛋白在去内嗅传入海马的表达变化研究,探讨其在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结构可塑性事件中的可能作用。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SPARC mRNA在去内嗅皮层支配的海马瞬时性上调。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证实SPARC mRNA和蛋白在去内嗅传入靶区-海马腔隙分子层和齿回外分子层的表达呈现瞬时性上调,即SPARC mRNA和蛋白信号在去神经传入后7天出现,15天和30天大量增加,60天恢复到正常水平。SPARC原位杂交和GFAP免疫组化双标,以及SPARC和GFAP蛋白的免疫荧光双标实验揭示表达SPARC的细胞为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实验结果提示SPARC可能参
论文目录:
第一部分:去内嗅皮层传入海马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 microarray 筛选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 胆碱酯酶组织化学
3. cDNA 芯片分析(microarray)筛选
4. 提取海马组织total RNA
5. RT-PCR
6. Northern 杂交
7. 原位杂交
三、结果
1. 胆碱酯酶组织化学
2. cDNA 芯片分析
3. Northern 杂交和原位杂交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SPARC 在小鼠去内嗅皮层支配海马的表达上调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 RT-PCR
3. Northern 杂交
4. 建立SPARC 的亚克隆
5. 质粒的抽提、酶切和回收
6. 原位杂交
7. 免疫组织化学和双标
8.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1. 去内嗅皮层传入后小鼠海马SPARC mRNA 的表达时程
2. SPARC mRNA 和蛋白在小鼠去神经传入海马靶区特异上调
3. 在去神经区域SPARC mRNA 和蛋白的表达细胞是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四、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综述:胞外基质分子与中枢神经再生
1. 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局部反应
2. 蛋白聚糖对轴突再生的作用
2.1. CSPG 在中枢神经损伤后对轴突再生的抑制性作用
2.2. HSPG 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影响
3. 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对轴突再生的调节作用
3.1 层粘连蛋白
3.2 纤粘连蛋白
4. 细胞粘着/抗粘着分子在CNS 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4.1 细胞粘着分子
4.2 抗粘着分子
4.2.1. 肌腱蛋白家族
4.2.2. SPARC 家族
5.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8-29
参考文献
- [1].SPARC对造血发育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罗振.中南大学2013
- [2].奶山羊乳腺消减文库构建及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 孙杰.石河子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去传入海马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Cystatin C表达[D]. 应国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
- [2].新型钠通道调制剂BmK αIV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 柴志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
- [3].胶质细胞活化的研究[D]. 董静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 [4].福寿螺(Ampullaria crossean)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研究[D]. 李燕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 [5].1.蛋白质微阵列技术平台建立及TORCH抗原芯片研制 2.一种新型microRNA检测芯片的研制 3.蛋白质溶液构象与解折叠[D]. 梁汝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
- [6].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的新底物Eps15的发现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 马志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 [7].水平基因转移与基因组进化[D]. 时硕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
- [8].海马神经元中的突触发育机制[D]. 吴蓓.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
- [9].学习记忆相关基因的筛选、鉴定与功能研究[D]. 涂艳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 [10].棉花纤维发育研究:表达谱和代谢谱分析[D]. 缑金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