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的革命” ——论休谟对科学合理性的心理主义解释

“休谟的革命” ——论休谟对科学合理性的心理主义解释

论文摘要

科学合理性问题在现代为科学家和哲学家们所广泛关注。这一问题凸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20世纪以来的人本主义与历史主义对传统的占支配地位的科学合理性解释提出了种种质疑,在他们看来,科学合理性的基础并非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在于客观的实证与逻辑,而在于主观的“人”。但这一思想的直接渊源却可以追溯至近代的休谟。近代科学在其产生之初便面临着科学合理性问题,尽管科学家如伽俐略、牛顿等对之进行了深入探索,但最终完成这一任务的却是哲学家。近代哲学主要以“合乎逻辑的”和“可经验的”的理由来对科学合理性问题做出解释,而二者实质上同是一种理性主义的解释。休谟对这种解释并不满意,他坚持一种彻底的经验认识原则,认为被哲学家们所极力推崇的人类理性能力实际上并不是科学形成的真正原因,心理的习惯联想才是全部科学的最终基础。据此,他掀起了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对科学合理性做出了一种与理性主义完全相反的非理性的心理主义解释。休谟对于科学合理性的心理主义解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因果关系、概然推理以及心与外物存在的心理主义解释。因为在休谟看来,心与外物的存在是科学的前提,因果关系是科学的内在规则,而概然推理是对因果关系的一个补充说明。因此,当休谟对以上三者做出一种心理主义解释时,他也就是从本质上对科学合理性做出了一种心理主义解释。休谟的这场科学合理性思想革命对后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康德的科学合理性思想和十九世纪的心理主义都带有明显的休谟痕迹,此外,这场革命还直接影响了凸显于20世纪以来的由人本主义与历史主义所发起的科学合理性问题的争辩。最为重要的是,当我们重现休谟的这场革命时,也就是从一种科学哲学的角度来对休谟哲学及其影响进行了再认识。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休谟哲学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一般意义上的经验论,经验对休谟来讲只是其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休谟哲学的真正实质在于作为经验论的心理主义。但这种心理主义也并非如K.史密斯所讲的那样仅仅只是对因果关系、心以及外物做出心理学解释,因为对于休谟来说,此三者只是他达到自己的最终理论目的的一种桥梁或中介,他的真正目的在于科学,即建立一种人性科学以为全部科学奠基。对于休谟哲学的这种再认识或许能够为休谟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科学合理性问题,它的现代凸显及渊源追溯
  • 1.2 研究休谟科学合理性解释的意义
  • 1.3 “休谟的革命”的含义及文章框架概述
  • 第二章 前休谟科学合理性的理性主义解释
  • 2.1 新兴的近代科学需要新的解释来确立其合理性
  • 2.2 休谟前近代哲学家的科学合理性解释
  • 2.2.1 “合乎逻辑的”解释
  • 2.2.2 “可经验的”解释
  • 2.3 “合乎逻辑的”和“可经验的”解释的历史背景及其理性本质
  • 2.3.1 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 2.3.2 科学合理性的“合乎逻辑的”和“可经验的”解释的理性本质
  • 第三章 休谟的革命(一):休谟对科学内在规则的心理主义解释
  • 3.1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心理主义解释
  • 3.1.1 因果关系是科学知识的内在规则
  • 3.1.2 近代哲学家对因果关系的理性解释及休谟的反驳
  • 3.1.3 因果关系的心理主义解释
  • 3.2 休谟对概然推理的心理主义解释
  • 3.2.1 概然推理是科学知识的一种形式
  • 3.2.2 近代哲学家对概然推理的理性解释及休谟的反驳
  • 3.2.3 概然推理的心理主义解释
  • 第四章 休谟的革命(二):休谟对科学存在前提的心理主义解释
  • 4.1 心与外物存在是科学知识的前提
  • 4.2 休谟对外物存在的心理主义解释
  • 4.2.1 近代哲学家对外物存在的理性解释及休谟的反驳
  • 4.2.2 外物存在的心理主义解释
  • 4.3 休谟对心灵存在的心理主义解释
  • 4.3.1 近代哲学家对心灵存在的理性解释及休谟的反驳
  • 4.3.2 心灵存在的心理主义解释
  • 4.4 小结
  • 第五章 “休谟的革命”的历史效应
  • 5.1 对康德哲学的影响
  • 5.1.1 惊醒康德于教条主义迷梦中
  • 5.1.2 康德科学合理性解释的休谟印迹
  • 5.2 对十九世纪心理学的影响
  • 5.2.1 实验心理学的预演
  • 5.2.2 开心理主义先河
  • 5.3 对当代科学哲学的影响
  • 5.3.1 广义的科学哲学及其中的休谟影响
  • 5.3.2 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先驱
  • 5.3.3 通往现象学的阶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解决休谟“是”与“应当”问题的一次尝试——对“实践”的重新审视[J]. 大庆社会科学 2019(06)
    • [2].休谟之死[J]. 读书 2019(11)
    • [3].论休谟正义观的人为性[J]. 文学教育(下) 2017(01)
    • [4].休谟之问与思想治疗[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5].对休谟的“道德情感”的两个基础性批判[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6].《休谟的因果性理论研究:基于对“新休谟争论”的批判与反思》出版[J]. 哲学动态 2017(05)
    • [7].黑格尔何以低估休谟哲学的价值[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7(03)
    • [8].新休谟及其实在论的因果观[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9].实在论、反实在论与准实在论——当代西方解释休谟因果观的三种立场[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12)
    • [10].理性与深度——20世纪以来的休谟研究述评[J]. 史学月刊 2015(04)
    • [11].反抗、废黜与继承——休谟与1688年革命正当性的三重结构[J]. 清华社会科学 2019(02)
    • [12].休谟审慎思想研究[J]. 北方文学 2018(14)
    • [13].主持人语[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4].趣味与文明——休谟艺术哲学浅析[J]. 南方论刊 2016(10)
    • [15].休谟论意志的自由与必然[J]. 学理论 2015(15)
    • [16].因果关系与概率的最初联姻——论休谟的概然性思想[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5(04)
    • [17].休谟与认知规范性[J]. 思想与文化 2016(01)
    • [18].休谟的怀疑论及其教育意义[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6)
    • [19].休谟的怀疑论与知识的二重性[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5)
    • [20].论休谟哲学中概然性的含意[J]. 毕节学院学报 2012(09)
    • [21].从休谟问题到休谟定律的思考[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1)
    • [22].道德情感是自然的抑或是非自然的?——从休谟的“人为的德性”谈起[J]. 哲学研究 2010(06)
    • [23].休谟对洛克观念论的批判及其政治意蕴[J]. 哲学研究 2010(12)
    • [24].休谟“是”与“应当”问题的原始含义及其现代解读[J]. 道德与文明 2009(06)
    • [25].社会情境·意识形态·知识话语——思想史视野中的“休谟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6].派系及其治理:休谟社会政治理论研究的一个视角[J]. 社会 2018(01)
    • [27].同情与道德判断——由同情概念的变化看休谟的伦理学[J]. 世界哲学 2015(04)
    • [28].从“理性认识”到“意识呈现”:休谟道德哲学建构的情感逻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9].因果[J].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9(02)
    • [30].创设优美环境 打造幸福乐园[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0(03)

    标签:;  ;  ;  ;  

    “休谟的革命” ——论休谟对科学合理性的心理主义解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