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政治社会化研究 ——以上海共青团组织社区工作为例

青年政治社会化研究 ——以上海共青团组织社区工作为例

论文摘要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社会的多元化和技术的网络化空前发展,社会各个群体的政治社会化面临巨大挑战。原有的较为单一的教育灌输手段难以达到对政治系统的有效支持。青年作为最具活力的群体,其社会流动日趋明显,价值倾向发生变化,日常需求日益增多,社会参与意识与日俱增。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途径需要率先突破瓶颈状态。共青团作为党的青年组织及青年人自己的组织,其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其在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发挥引导、形塑等职责,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自然人”变成成熟的“社会人”和“政治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党的历史方位转型,上海地区的社区党建及社区工作也积极跟进。上海共青团响应时代要求,也积极探索自身转型的稳妥步骤,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构筑出一套面向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新型格局和新型工作机制。本研究对这一重要实践进行理论剖析,寻求基层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在对研究问题和理论工具梳理的基础上,沿着格局设计、机制运行和效果考察这一主线,三部分共同构成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具体来看,在格局创建方面,上海共青团以区域化大团建为顶层设计,全面构筑了一套社区组织全覆盖格局,同时开放了组织内部体制,大量吸收体制外青年精英兼任团干部,强化非层级化组织载体(大团委)建设,凸显村居团组织的职能,构筑了一套面向新情况的青年政治社会化需要的格局体制。在运行机制方面,共青团则在政治录用机制、政府参与机制、政治整合机制、政治动员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创新,拓展了组织的联系对象,拓宽青年的参与渠道,形成了资源共享的联席、合作机制,同时编织新型动员网络,共青团逐步形成了一套面向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组织系统。并且发展出较为成熟的枢纽型模式,在组织、人才、资源、功能等方面有机有效运行。并不断推进工作内容更新,不断形成规范制度保障的工作运行模式。共青团在基层社区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理的变动带来了其效能的不断凸显,在第五章考察了团的青年政治社会化行动取得成效。具体体现在从的引导主体共青团组织自身视角来看,共青团的组织数量和体系的增长及健全,协同合力机制初步形成,团的政治录入和社会服务功能双向增强,团的社会化工作体系也得以初步建立;而从青年角度看,青年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效能也得以提高,体现在党政与青年的双向认同不断增强,社区青年政治社会化参与更加有序,有效促进了社会整体稳定,青年孕育了新的政治社会文化并成为合格的现代青年。共青团在社区层面面向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工作转型和实践,体现了共青团以自身变革适应社会变革,以自身实践不断整合青年的行动逻辑。本研究为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更好的联系组织成员、为更好的提升青年的政治社会价值、为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丰富和可操作化提供有益的学术探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1.1.2 组织局限性
  • 1.1.3 当前青年群体的现状特征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研究价值
  • 1.2.2 实践研究价值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构建
  • 2.1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理论内涵
  • 2.1.1 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内涵
  • 2.1.2 政治社会化的组织要素
  • 2.2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主体
  • 2.2.1 政治社会化的一般主体
  • 2.2.2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重要主体之一
  • 2.3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运行
  • 2.3.1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阶段
  • 2.3.2 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方法
  • 2.3.3 政治社会化的运行方式
  • 2.3.4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 2.4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 2.4.1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 2.4.2 促进社会政治发展
  • 2.4.3 政治社会资源整合
  • 第三章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社区主体格局设计
  • 3.1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社区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背景
  • 3.1.1 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及对共青团的定位
  • 3.1.2 上海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对社区团建格局的带动
  • 3.1.3 上海青少年群体的重要变化
  • 3.2 社区共青团组织的格局创建
  • 3.2.1 作为顶层设计的区域化团建
  • 3.2.2 社区共青团组织的转型和创新
  • 3.2.3 社区共青团组织全覆盖格局
  • 3.3 社区共青团组织格局的实践
  • 3.3.1 实践内容的项目化推进
  • 3.3.2 项目化推进中的工作策略
  • 3.3.3 格局中的工作制度固化
  • 第四章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社区运行机制
  • 4.1 政治录入机制
  • 4.1.1 录入对象的全覆盖
  • 4.1.2 组织形态多元化
  • 4.1.3 骨干精英政治化
  • 4.2 政治参与机制
  • 4.2.1 选举参与产生居民区团支部
  • 4.2.2 协商参与体制内活动
  • 4.2.3 扩大团内民主实现常规化参与
  • 4.2.4 健全通往更高层级的参与渠道
  • 4.2.5 团员、团干部实现社会参与
  • 4.3 政治整合机制
  • 4.3.1 联席机制
  • 4.3.2 合作机制
  • 4.3.3 资源共享机制
  • 4.4 政治动员机制
  • 4.4.1 运用新媒体动员
  • 4.4.2 青年志愿公益平台动员
  • 4.4.3 突发事件中的政治动员
  • 4.5 青年政治社会化社区实现机制的枢纽模式创新
  • 4.5.1 政治录入实现全覆盖的团建枢纽
  • 4.5.2 协同机制下的资源支撑枢纽
  • 4.5.3 长效化的社会动员枢纽
  • 4.5.4 多元有序的社会参与枢纽
  • 4.5.5 动员机制下的民生服务枢纽
  • 第五章 青年政治社会化社区实现的功能
  • 5.1 青年政治社会化组织整合能力增强
  • 5.1.1 团组织系统性增强
  • 5.1.2 协同合力机制初步形成
  • 5.1.3 组织自身功能不断增强
  • 5.1.4 团的社会化工作体系初步建立
  • 5.2 党政与青年的双向认同不断增强
  • 5.2.1 党政认同青年
  • 5.2.2 青年认同政党
  • 5.2.3 青年对政治关心不断增强
  • 5.3 青年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增强
  • 5.3.1 参与意识更为理性务实
  • 5.3.2 参与更加有序
  • 5.3.3 青年自主型参与增加
  • 5.4 青年孕育新的政治社会文化
  • 5.4.1 青年服务社会成为青年共识
  • 5.4.2 青年引领社会风尚
  • 5.5 青年的全面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稳定
  • 5.5.1 公民意识提升
  • 5.5.2 有效预防青年犯罪
  • 结论
  • 参考书目
  • 致谢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附件:调研问卷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青年政治社会化研究 ——以上海共青团组织社区工作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