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近年来,血栓性疾病如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等在年轻患者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研究表明,血栓的发生除了与获得性危险因素如手术、骨折、肿瘤等有关外,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如蛋白C (PC)、蛋白S(PS)或抗凝血酶(AT)缺陷等与血栓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FV Leiden导致的血浆活化蛋白C抵抗(APCR)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已被证实是西方人群血栓性疾病最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然而,我国APCR的发病率并不像国外那样高,且FV 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罕见。为了进一步研究国内血栓性疾病发生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探讨抗凝蛋白缺陷在其发生中的作用,我们对85例“原因不明”(即排除可能存在的获得性因素)的血栓性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AT)活性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遗传性蛋白C (protein C, PC)缺陷症是VTE的主要遗传性危险因素之一,特点主要表现为自幼反复发生动静脉血栓,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数伴有血栓家族史。迄今我国尚缺乏PC缺陷症的大规模人群调查研究,仅有个案报道。本研究发现一个遗传性PC缺陷症家系,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了新的PC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和杂合缺失突变。目的1.探讨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活性水平在中国人“原因不明”血栓性疾病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评价其引起血栓的危险性。2.对一例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家系调查及表型研究,并对该遗传性PC缺陷症患者及家系成员的PC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分析遗传规律,对其分子发病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PC活性(PC:A)、蛋白S活性(PS:A)和抗凝血酶活性(AT:A)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C抗原(PC:Ag)采用ELISA法检测。检测85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与5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浆PC、PS、AT活性水平并作比较分析。所有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样本资料采用t检验;危险度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一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PC基因的9个外显子序列PCR扩增,PCR产物回收、纯化后进行测序,用Chromas软件将测序结果与美国NCBI基因库所公布的序列进行比较(Blaster),寻找基因突变。结果1)85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中位年龄43岁(17~69岁),其中≤45岁60例(70.6%),>45~50岁20例(23.5%),50岁以上5例(5.9%);男性50例,女性35例,男女比例为1.4:1。动脉血栓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0岁;静脉血栓组67例(男性40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45岁。抗凝蛋白活性水平比较发现:动脉血栓组和静脉血栓组PC、PS、AT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再发组PC、PS、AT平均活性低于初发组(P<0.01);年龄≤45岁组患者PC、PS、AT平均活性低于45岁以上组(P<0.01)。动脉血栓组PC、PS、AT平均活性稍高于静脉血栓组,血栓复发组抗凝蛋白平均活性稍高于多发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5)。共有26例患者存在抗凝蛋白缺陷(占30.6%):PC缺陷7例(8.2%),PS缺陷9例(10.6%),AT缺陷5例(5.9%),复合缺陷5例(PS合并AT缺乏4例,PC合并AT缺乏1例)(5.9%)。抗凝蛋白缺陷组血栓发生的相对危险性明显增加(OR=10.67,95%CI为4.23~27.56)。其中PS缺陷发生血栓的危险度最高。2)先证者PC:Ag和PC:A分别为1.4和34%,表现为I型PC缺陷症;其姐姐及其儿子PC:A分别为52%和53%,其女儿PC:A为84%(正常范围70~130%)。基因分析发现PC基因第9外显子区G12622T杂合错义突变,导致Val (GTG) 274 Leu (TTG);同时发现第9外显子区存在13010 ~ 13012或13013 ~ 13015位TCC ( L404)杂合缺失。先证者儿子也存在上述2种突变。家系成员(I 2、II 1、II 2)在第1外显子及侧翼区第2 405位、2 583位分别存在G/C、A/T多态性。结论1)抗凝蛋白缺陷是中国血栓患者最常见的遗传性易患因素。中国人“原因不明”的血栓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抗凝蛋白水平低下,抗凝蛋白缺陷不仅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而且与血栓复发密切相关。2)该家系为I型遗传性PC缺陷症。PC基因第9外显子G12622T杂合错义突变,及13010 ~ 13012或13013 ~ 13015位TCC杂合缺失,导致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第274位Val被Leu替代,以及第404位Leu缺失。上述2种突变是目前尚未报道的新的基因突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遗传性易栓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01)
- [2].复合因素导致的获得性易栓症肝素1例[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04)
- [3].易栓症的筛查及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8(03)
- [4].儿童易栓症[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7(02)
- [5].遗传性易栓症的妊娠期筛查与抗凝治疗评价[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7(07)
- [6].遗传性易栓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34)
- [7].抗凝血酶-Ⅲ在易栓症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8(08)
- [8].儿童遗传性易栓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21)
- [9].遗传性易栓症的研究进展[J].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14(02)
- [10].易栓症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J].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14(02)
- [11].遗传性易栓症实验诊断中的若干问题[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02)
- [12].遗传性易栓症病人早期疾病体验的质性研究[J]. 循证护理 2019(05)
- [13].妊娠并发症与易栓症[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4)
- [14].遗传性易栓症对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03)
- [15].获得性易栓症对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03)
- [16].多途径治疗易栓症所致重症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例[J]. 海南医学 2018(13)
- [17].202例易栓症实验室检验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17)
- [18].22例易栓症患者的护理[J]. 山东医药 2011(38)
- [19].妊娠期易栓症的筛查[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03)
- [20].妊娠期易栓症并发症的预防[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03)
- [21].遗传性易栓症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现状[J]. 新医学 2020(08)
- [22].遗传性易栓症与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关系的系统评价[J]. 生殖医学杂志 2015(03)
- [23].蛋白C和蛋白S及活化蛋白C抵抗在易栓症中联合缺陷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5(11)
- [24].妊娠期易栓症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及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21)
- [25].遗传性易栓症的表型和基因诊断流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02)
- [26].肿瘤相关易栓症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20)
- [27].瘤相关易栓症炎症因子表达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05)
- [28].1例小肠-结肠瘘伴易栓症病人的整体护理[J]. 护理研究 2012(30)
- [29].妊娠期易栓症的病因[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03)
- [30].妊娠期易栓症的处理[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