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第二相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合金高强度钢,热影响区,锆,第二相粒子
第二相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沈毓,万响亮,刘昱,李光强,吴开明[1](2019)在《Zr对高强度钢热影响区第二相粒子及韧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0.012 4%锆对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第二相粒子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20 kJ/cm焊接线能量下无锆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中第二相粒子为Al-Ti复合氧化物和(Ti,Nb)N析出物.而含锆钢则是Zr-Al-Ti复合氧化物及(Al,Ti,Nb)N和(Ti,Nb)N析出物.同时,定量数据分析表明含锆钢中氧化物和氮化物粒子密度更高且尺寸更加细小.这些高密度的细小的第二相粒子在焊接过程中能有效钉扎晶界移动,抑制奥氏体晶粒粗化,在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中得到尺寸相对细小均匀的原奥氏体晶粒,使得含锆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呈现韧性断裂和极好的低温冲击韧性.(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武绍文,张彩军,郑非凡,薛瑞[2](2019)在《EH40钢中第二相粒子对奥氏体尺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EH40级船板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900~1300℃)和奥氏体化时间(0~150 min)下,第二相粒子对奥氏体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奥氏体化温度下,随着奥氏体化时间的增加,奥氏体尺寸增加缓慢;在相同奥氏体化时间下,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奥氏体尺寸增加迅速;当奥氏体化温度介于1050~1100℃等温0. 5~150 min,奥氏体尺寸增加最快,由于达到了Nb C的全固溶温度(1058℃),Nb C对奥氏体的钉扎作用消失,所以奥氏体尺寸呈指数关系上升(150~300μm)。(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7期)
王海军,孙明翰,朱志旺,杜凤山,许志强[3](2019)在《20CrMn钢双辊薄带振动铸轧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主研发的双辊薄带振动铸轧机上进行了20CrMn钢的振动、非振动铸轧对比实验。对所得铸轧板坯进行了拉伸测试、断口形貌观察、粒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振动能抑制大尺寸粒子的形成从而促进小尺寸粒子的均匀析出,进而提升铸轧板坯的力学性能。结合初步的第二相粒子动力学分析,提出振动对铸轧板坯中第二相粒子析出的影响机理为:振动对熔池区钢液的扰动作用使合金元素分布均匀,从而抑制其在钢液凝固阶段因局部富集而以大颗粒结晶相析出,并促进其在轧制阶段脱溶析出为小尺寸第二相粒子;合金元素分布于对基体有明显强化效果的小尺寸第二相粒子中,提高了合金元素的使用效率,极大地强化了铸轧板坯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贾玉振,戴训,刘鸿,洪晓峰,王朋飞[4](2018)在《热轧温度对Zr-Sn-Nb合金中第二相粒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于不同热轧温度下,优化N18合金(Zr-Sn-Nb系合金)中第二相粒子的分布、尺寸、成分和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分析发现,当热轧温度在α单相温度区间时,热轧后板材内部为单一的α相组织,第二相粒子发生明显粗化,同时存在FCC和HCP两类Zr(Nb,Cr,Fe)_2第二相粒子。当热轧温度在α+β两相温度区间时,板材中会同时存在α相组织和β相时效组织。在α相组织中,第二相粒子较大,数量较少;β相时效组织中第二相颗粒较小且团聚,数量较多。当热轧温度在α+β两相温度区间时,随着热轧温度升高,α相组织中第二相尺寸会明显减小,同时FCC结构的Zr(Nb,Cr,Fe)_2第二相逐渐向更稳定的HCP结构的第二相转变。β相时效组织中第二相中Nb的含量远高于α相组织中第二相,主要的原因是在α+β两相温度区间热轧时,β相中Nb的固溶度远高于Fe和Cr的固溶度。(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8年12期)
李孟星,孟祥海,马涛,张宏博,李欣[5](2018)在《第二相粒子对高强船板钢焊接HAZ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第二相粒子对船体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影响的研究进展,概括了第二相粒子影响大线能量焊接后高强度船板钢焊接热影响区的原理,分析了第二相粒子对船体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强韧性的影响,并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19期)
田建英,宁榛,周晓翠[6](2018)在《Ti-Mo铁素体基微合金钢第二相粒子演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OM和TEM等方法研究了保温温度对Ti-Mo铁素体基微合金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尺寸和粒度分布的影响。利用Matlab软件计算了第二相粒子粒度分布的理论值,确定了第二相粒子生长的控制类型。结果表明,试验钢在不同温度保温后,基体中的第二相粒子数量和尺寸均有增加,粒子尺寸随保温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第二相粒子生长主要受界面反应控制;在轧后保温过程中受界面反应和扩散综合控制。(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8年08期)
南竹,张国赏[7](2018)在《第二相粒子增强钢铁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第二相粒子增强钢铁材料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第二相粒子增强机理的研究及细晶强化、沉淀强化、弥散强化作用效果对钢中第二相粒子体积分数、尺寸、形状及其分布的变化规律;概述了控制第二相粒子对钢铁材料的要求。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于洋,惠亚军,王畅,王林,吴耐[8](2018)在《高强IF钢第二相粒子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含磷高强IF钢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微合金元素析出钉扎住了位错与晶界,导致应力松弛曲线呈现出3个阶段的特征。试验用钢的PTT曲线呈现典型的"C"曲线形状,最快析出的鼻子点温度约为850℃,在此温度下,第二相粒子析出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分别为14和246s,随着弛豫时间的增加,第二相粒子的析出数量逐渐增多,形貌逐渐粗化,析出粒子为Ti_4C_2S_2和TiC,主要呈圆形颗粒形貌。由于试验钢种采用磷强化,在析出的第二相粒子中存在棒形和长条形FeTiP,同时由于磷的晶界偏聚,所以FeTiP同样存在晶界析出的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8年07期)
唐超平,吴隽,詹东方,郭才胜,贾涓[9](2018)在《一次再结晶取向硅钢中第二相粒子局部密度与晶界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一次再结晶取向硅钢中的Goss晶粒、黄铜晶粒及其周边相邻晶粒在晶界附近1μm范围内尺寸大于40 nm的Mn S第二相粒子的局部密度与相应晶界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00℃再结晶退火后,Goss晶粒周边出现频次较高的晶粒取向分别为{112}<111>、{111}<110>、{411}<148>和{111}<112>,其中有利于Goss晶粒异常长大的{111}<110>、{111}<112>和{411}<148>取向出现频次之和占总量的57.7%;黄铜取向晶粒周边出现频次较高的则为{111}<110>、{112}<111>、{111}<112>和{411}<148>,其中{111}<110>、{111}<112>和{411}<148>出现频次占总量的68.7%;Mn S第二相粒子的局部密度差随晶界组合不同而变化,其中Goss-{111}<110>组合的最大。(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发业,罗晓阳,赵小龙[10](2018)在《Ti-IF钢第二相粒子析出热力学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CSP工艺生产Ti-IF钢,通过FactSage软件计算不同成分方案Ti-IF钢冷却过程第二相粒子TiC、TiN、TiS、Ti_4C_2S_2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确定了第二相粒子析出温度范围。分析了第二相粒子对{111}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C含量,适当提高S含量,可提高Ti-IF钢{111}有利织构的比率。(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第二相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EH40级船板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900~1300℃)和奥氏体化时间(0~150 min)下,第二相粒子对奥氏体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奥氏体化温度下,随着奥氏体化时间的增加,奥氏体尺寸增加缓慢;在相同奥氏体化时间下,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奥氏体尺寸增加迅速;当奥氏体化温度介于1050~1100℃等温0. 5~150 min,奥氏体尺寸增加最快,由于达到了Nb C的全固溶温度(1058℃),Nb C对奥氏体的钉扎作用消失,所以奥氏体尺寸呈指数关系上升(150~300μ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第二相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沈毓,万响亮,刘昱,李光强,吴开明.Zr对高强度钢热影响区第二相粒子及韧性影响[J].焊接学报.2019
[2].武绍文,张彩军,郑非凡,薛瑞.EH40钢中第二相粒子对奥氏体尺寸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3].王海军,孙明翰,朱志旺,杜凤山,许志强.20CrMn钢双辊薄带振动铸轧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9
[4].贾玉振,戴训,刘鸿,洪晓峰,王朋飞.热轧温度对Zr-Sn-Nb合金中第二相粒子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8
[5].李孟星,孟祥海,马涛,张宏博,李欣.第二相粒子对高强船板钢焊接HAZ影响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8
[6].田建英,宁榛,周晓翠.Ti-Mo铁素体基微合金钢第二相粒子演化规律[J].金属热处理.2018
[7].南竹,张国赏.第二相粒子增强钢铁材料的研究进展[J].铸造技术.2018
[8].于洋,惠亚军,王畅,王林,吴耐.高强IF钢第二相粒子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J].中国冶金.2018
[9].唐超平,吴隽,詹东方,郭才胜,贾涓.一次再结晶取向硅钢中第二相粒子局部密度与晶界的关系[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8
[10].李发业,罗晓阳,赵小龙.Ti-IF钢第二相粒子析出热力学浅析[J].甘肃科技.2018